视频摄制:张宾 刘乃铮
□ 记者 赵雅静 张宾 通讯员 张学伟
时值冬日,迁西县白庙子乡秦家峪村的农忙已近尾声。这天上午,村党支部书记费永军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来到村南的一个小山岗上。这里,坐落着一处占地约600平方米的烈士陵园,安息着60位八路军无名烈士,园内的一座纪念碑上,记载着烈士们在五道将军山作战牺牲的经过。费永军等人像往常一样巡视清扫了一遍陵园。
“这座烈士陵园是2013年10月底迁址修建的。陵园正对的西南方就是五道将军山,那里是60位无名烈士牺牲的战场,也是烈士墓群旧址所在地。当年,新陵园建成后,村民们亲手栽下60棵柏树苗,现在都长得郁郁葱葱了。”抚摸着柏树苍翠繁茂的枝叶,费永军一阵感慨。
图为费永军(左)和秦长富一起整理无名烈士陵园申报材料。 雅静 摄
秦家峪村无名烈士陵园是迁西县目前已知最大的一处无名烈士墓群,当地村民已默默守护了77年。秦家峪村是革命老区村,位于景忠山南麓,遵化和迁西交界处的一个山坳中。据村里老党员、退休教师秦长富介绍,在革命战争年代,该村村民做军鞋、救伤员、藏军需,做过不少奉献和牺牲。当地曾发生大小战斗3次,最壮烈的一次是发生在1944年的八路军五道将军山阻击战。
据秦长富讲述,当年的6月5日晚,中共冀热边特委、行署、军区机关1000多人进驻了秦家峪、南杨庄(秦家峪北邻村)和曹窝子(现名新水庄)3个村,秦家峪村驻扎了一个营的八路军,担任保卫工作。驻遵化等地的日伪军得知消息后集结1000余兵力,于次日凌晨从秦家峪村南、西、北三个方向包抄而来。八路军领导收到情报后,迅速分配兵力,掩护机关干部从东面山路转移,留下一个连执行阻击任务。在五道将军山上,该连指战员凭借仅有的机枪、步枪、手榴弹等轻武器,顽强抗击着敌人猛烈的炮火进攻,为军区机关安全转移赢得了宝贵时间。但终因敌众我寡,兵力悬殊,战斗异常惨烈。该连除一个排突围外,其余人员全部壮烈牺牲。战斗结束后,当地党组织带领民兵将烈士遗体就近掩埋于五道将军山下的山岗。
秦家峪村的段连贺、费百奎、刘印、秦永常等村民参与了安葬烈士的任务。他们和民兵一起将60具遗体背到山岗上。由于来不及制作棺材,大伙就从附近几个村子收集来一些木板,砌在墓穴里,还为每具遗体盖上了白布。在当时残酷的战争环境下,他们心怀敬意、竭尽所能让烈士们得以安葬。新中国成立后,村干部带领村民在烈士墓群周围种下了不少松树和柏树,象征着烈士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如苍松翠柏万古长青。
72岁的秦长富从小就听着烈士的故事长大。他告诉记者,60位无名烈士之墓是秦家峪村民世代相传的牵挂,每年都有人自发上山祭扫。他上小学时,每逢清明节,学校都组织师生为烈士扫墓。
“当时,费百奎已经是60多岁的老人,他作为亲历者讲述八路军的英雄事迹和村民守护烈士墓的故事,教育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不忘先烈遗志,好好学习,报效祖国。”秦长富动容地说。
近年来,秦家峪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的破草房、石头墙,变成了红顶白墙的大瓦房。村民们安居乐业,生活水平显著提升。村里老人回忆过去时常激动地说:“现在大伙儿过上了好日子,就更不能忘记在五道将军山下安息的60位烈士。”他们热切希望为烈士修建正式陵园,但需要大量的申报材料。
退休教师秦长富应邀协助村干部着手修建陵园的申报工作。他多次寻访村里老人,搜集整理烈士事迹和村民掩埋烈士遗骨的详细情况,将记录手稿汇总成材料。2012年,村两委新老班子交接,费永军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接力完成申报工作,得到了县、乡政府的大力支持。经各方人士多次现场考察,考虑到交通、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迁西县政府批准将散葬的烈士墓迁址重建,建成无名烈士陵园。
2013年10月,由该县民政局投资建设的秦家峪村无名烈士陵园破土动工,村两委负责组织施工,村民们都积极参与,义务出工出力。村民们按照当地风俗,庄重地将烈士遗骸迁移到陵园内。2014年清明节前夕,烈士陵园建成竣工,成为该县一处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清明节、烈士纪念日,县、乡机关干部和学校师生代表都会来此举行公祭活动。
60位无名烈士,他们到底是谁?在77年的守护里,这是秦家峪村民心中最放不下的牵挂。
“20世纪50年代,曾有一对夫妇来村里寻亲祭扫。听老辈人讲,这60位烈士可能是南方人。”费永军说。
今年,白庙子乡党委、政府举办学党史、讲党课主题教育,秦长富受乡里委托,成为革命历史义务讲解员,为来访的人们讲解五道将军山阻击战的历史。费永军今年当选县级政协委员后,迁西县政协对陵园高度关注,责成专人对接,帮助陵园扩大宣传,升级改造,寻找烈士战友、亲人。
费永军说:“我们永远铭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烈士用鲜血与生命换来的。我们也盼望着,早日寻找到烈士的亲人,让英雄魂归故里。”
如果您有线索,可打电话给寻亲联系人:费红艳,13463585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