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0 06:58:52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晚报

“非遗”在唐山丨冀东段派评书代表性传承人唐建文:戏说红尘百态 笑谈青史千秋

□ 记者 魏伟

视频摄制 记者 魏伟 赵亮 王欢

“世上万般皆易,唯有说书难习,万象包罗只自己,独身一台大戏。行腔高低婉转,说白顿挫迟疾。少长咸集皆入迷,确有无穷乐趣。”寥寥几句定场诗,勾勒出说书人谈古论今、演绎春秋的图景。生长在曲艺世家的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冀东段派评书代表性传承人唐建文,虽已年近古稀,但对曲艺的热爱不曾稍减,他说:“冀东段派评书是唐山乃至河北曲艺的代表性项目,我会尽我所能将它发扬光大,传承下去。”

图为唐建文说快板。 记者 王欢 摄

评书百年

醒木在手,道尽千古人间事;折扇轻展,呼出百万铁甲兵。聚光灯下的唐建文,一人一扇,演绎了传统评书《楚汉争》鸿门宴片段“张良进帐”,以三寸之舌将观众带入古今世界,道尽天下兴亡。

谈起家传曲艺,唐建文陷入了回忆。

唐建文的外祖父段荣华是石匠出身,曾念过一段私塾,喜欢读书,尤爱《三国演义》。上世纪20年代,段荣华从北京顺义县来到唐山做石匠,每遇雨雪天气无法露天作业时,便去小山的书馆听书。那时的小山不仅是唐山市的经济中心,还是戏曲曲艺文化争相献艺的圣地。“他见说书先生衣着体面,一场书就能赚两袋面,比石匠一个月挣得还多,于是便产生了改行学说书的念头。”唐建文说。

图为唐建文说评书。 记者 赵亮 摄

此后,段荣华专心读书,硬背《三国演义》。在书馆,他常趁说书先生没来之前,试着给大家说一段。一次,段荣华在台上说书时,说书先生来到书馆,在台下观看。说书先生名叫伊福宾,是张家口艺人,见段荣华相貌好、嗓门儿亮、口齿清楚,是个说书的好材料,便在散场后留下他,对他说:“说书不是死记硬背,要按照说书的‘梁子’,根据自己的知识、见识、理解即兴发挥。”从此,段荣华拜师伊福宾,正式进入曲艺行业。

3年时间,段荣华跟随师父学习、演出,潜心学艺。段荣华艺成时,伊福宾将江湖人脉留给了他,为他走南闯北铺好道路。随后,段荣华只身离家闯荡3年,最终在东北一鸣惊人,成为京津冀及东北三省的“响档”。

一炮而红

小山曾是唐山的经济、文化中心,天宫、天乐、永盛茶园等戏园子,万顺、和义、青莲阁等书馆错落其中,不下二十几处。

段荣华的女儿段少舫8岁随父亲学艺,十来岁在唐山万顺书场伺候父亲说书,没弹弦的她去弹,演员不舒服她垫场。空余时间,段少舫和小伙伴们一起捡煤核儿。晚上,她在院里练习功马势和刀枪架。后来,段家因故离开唐山,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回到唐山,继续在万顺书场演出。

图为唐建文展示三弦。 记者 赵亮 摄

后来,段少舫拜师肖庆文学演西河大鼓长篇书。16岁时,段少舫在唐山走红,成为当时家喻户晓的名角。段少舫没上过学,仅凭在扫盲班学来的知识,自己搞创作。1958年,她创作鼓书段子《来福下书》参加第一届全国曲艺汇演,得到周恩来、董必武等国家领导人,以及老舍、夏衍等文学巨匠的接见并合影留念。

当时人们评价她的书目是:刻画人物惟妙惟肖,评说事理入木三分,文采出众雅俗共赏,唱念俱佳不可多得。

1962年,段少舫在北京演出长篇鼓书《明英烈》,当时中国曲协主席陶钝先生每天都会去听她说书。散书那天,段少舫见到了陶钝先生。“陶老评价我母亲的这部《明英烈》与众不同,不只有打打杀杀,更有许多道理,极富书卷气息。希望我母亲能把这部独具特色的《明英烈》整理成书流传于世。”唐建文说。

回到唐山,段少舫忙于业务演出,无暇动笔。唐山大地震中,她左腿股骨骨折,落下终身残疾。震后,陶钝先生写信给唐山文联,询问段少舫情况。看到来信,段少舫失声痛哭。“虽然身体残疾,我母亲说,爬着也要去北京。”唐建文带母亲来到北京,完成了长篇评书《明英烈》的整理工作。“母亲躺在床上口述,我执笔,写完一篇我读给她听,她提出修改意见,我再改。然后用复写纸誊写一式三份。”唐建文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

唐建文协助母亲整理的长篇评书《明英烈》长达70余万字,定名为《朱元璋演义》,于1982年由中国曲艺出版社出版。同年参加香港书展,被刘兰芳先生录制播出。在唐建文的协助下,段少舫录制了30集长篇评书《战滁州》,继而又录制了120回《明英烈》。之后,她又创作整理了《呼延庆出世》和为刘兰芳专创的《大唐侠女》等中长篇评书。

家学传承

生长在曲艺世家,唐建文自幼热爱曲艺,常跟随长辈演出,耳濡目染,为评书、快板、大鼓等打下了基础。经历过动荡岁月的段少舫不想让唐建文再入曲艺行,但唐建文却打骨子里喜欢这些伴随其长大的艺术。

一次,唐建文趁段少舫出差之机,找出三弦练习弹奏,浑不知母亲已悄然回家。段少舫听到屋里传来的三弦声,百感交集。待一曲奏罢,段少舫问:“你真喜欢这个?”唐建文说:“真喜欢,忘不了。”段少舫说:“那你就练吧。”自此,唐建文开始正式系统学习曲艺。“我能体会到,母亲当时那么说,也是不忍割舍。那是她倾注了大半生的艺术,是骨子里的东西。”唐建文说。

唐建文继承了母亲的天赋,其创作的新故事《老蔫大哥与爆竹嫂子》《罪恶的选择》、中长篇评书《大义灭亲》、评书《节振国》等累获文化部以及省市大奖。

段少舫去世后,唐建文不遗余力传承曲艺艺术。2010年他创办曲艺人家。2015年,冀东段派评书被正式确立为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8年10月,唐建文被批准为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母亲临终前在我耳边说:书馆养了咱们家一辈子,你要是有能力就开一个,把妈这个事儿办喽。”牢记母亲遗愿,唐建文重开万顺书场,并将长辈们遗留的照片、手稿、作品等珍贵物品在书场展出。“现在的万顺书场不仅可以欣赏到原汁原味的曲艺节目,还能感受唐山曲艺的发展与传承。这里是曲艺传承示范基地,也是《曲艺史话说唐山·文史图片展》的展馆。”唐建文说。在书场展示的老电视、留声机、《明英烈》手稿等众多的展品中,有一块磨平棱角、漆黑圆润的醒木。唐建文说:“这块醒木传承了120年,历经六代说书人之手,能保留到现在实属不易。”

图为唐建文介绍老照片的由来。 记者 赵亮 摄

2018年,唐建文将快板、三弦、西河大鼓、评书、相声等曲艺形式带进滦州横渠实验小学,开展曲艺进校园活动。他为孩子们创作了快板情景剧《文明执勤小交警》、改编系列评书《解学士》、相声《大与小》等。其创作的曲艺联唱《悠悠鼓韵唱滦州》,参加了在北京录制的“2019年全球华人传统文化春节晚会”,成为滦州市的一张文化名片。2019年,该校被评为“河北省曲艺人才工程培训基地”和“唐山市曲艺进校园示范基地”。

“听书看戏,可以学习古人智慧,懂得更多道理。我热爱曲艺,虽已年近古稀,但我有信心、有决心,把这门艺术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唐建文说。


编辑: 张远
热点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