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山劳动日报记者 刘珲
迁安市蔡园镇吴官营村中央有一口百年古井,曾是这个半山区村1400多口人的饮用水源。如今,家家户户通了自来水,再不用天天到井边打水了,可老古井旁依然是村里最热闹的地方,村民们习惯聚在这里拉家常。“以前这趟街全是私搭乱建的牛棚、小房儿,堆的柴草,只能勉强过一辆车!你们再看看现在,就知道改变有多大,我们心里有多欢喜了!”村民杨春利站在井台上,指着古井周围的街道告诉记者。
眼前,宽阔平整的水泥路伸向远方;路两侧,彩色便道砖整齐地铺到每家每户的大门口;全村统一粉刷的白墙灰瓦,不仅干净整洁,还让这个底蕴深厚的北方山村带上了些许岭南的韵味。
“我们村从来没有像这半年这样,发生这么快、这么大的变化!”让村民们赞不绝口的改变始自今年6月底村里来了工作队——
短短5个月,小山村发生大改变
今年6月30日,吴官营村迎来了3个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年轻生面孔,他们是唐山市行政审批局响应市委组织部号召选派的驻村工作队成员。第一书记赵志刚是一名“78后”,队员刘天马和宁广昊是“95后”,“助力乡村振兴是我们的任务!”沉寂多年的小山村瞬间被一股开拓、干事儿的热情点燃了!
曾经的吴官营村是蔡园镇有名的差村,全镇26个行政村中只有3个村的集体经济收入不足5万元,吴官营村就是其中之一。村里的基础设施更是落后,十几年前修的路早已破损不堪,房前屋后私搭乱建、杂物乱堆、垃圾乱倒,“以前赶上下雨,推着自行车都走不了!”村民们也羡慕其他村子的整洁靓丽,无奈找不到改变的突破口。
乡村振兴的春风吹到了吴官营村,由于地处金岭矿山公园北侧,该村被确定为今年集中连片打造的重点区域之一,政府不仅划拨了资金,还派来了工作队。
“驻村工作队进驻以后,对村干部和百姓的思想都带来了很大的触动。我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政府对于乡村振兴倾注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就是要让村民过上好日子!”村党支部书记玄立刚说。吴官营村改变的第一步就从修路开始,村民们主动拆除了自家私搭乱建的小房,自发清理了堆积多年的垃圾,还积极出工帮忙铺便道砖……“修路的4个多月里,我们每天都被村民们感动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真挚又浓烈,体现在点滴的行动中。看着他们期盼的眼神,我们没理由不把工作干好!”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赵志刚说。
10月,村里的路修通了,全村硬化全面完成,村民们告别了曾经“晴天满身土、雨天两脚泥”的出行条件,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今年下第一场大雪的时候,村干部带着铲车,把村里路上的积雪全清理了,出门不用担心摔跟头了,大伙儿能不高兴吗?这在以往从来没有过,因为村里铲车根本开不进来!”71岁的村民玄士成笑着对记者说。
路平了,环境好了,大家的精气神儿也跟从前大不相同了。“以前我们都是把脏水倒门口,垃圾随处扔,现在大家都特别自觉,不忍心破坏这么好的环境。”村民杨春利说。
村民的陋习在改变,这只是第一步,还要积极引导大家把好习惯保持下去。工作队看到村里原有的垃圾桶有些破旧,而且数量较少,一些村民倒垃圾不方便,就马上与相关部门协调。记者采访当天,30个崭新的垃圾桶已经运到了村里。
驻村工作队成员正在清点检查协调来的垃圾桶。记者 吕光宇 摄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
修路只是改变的开始,在乡村振兴的美丽图景中,吴官营村会变成什么样?随着驻村工作的深入,一幅蓝图在工作队成员的脑海中逐渐清晰。
“来到村里,最大的感受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老乡们特别朴实真诚,拿我们当家里人!我也喜欢跟他们一起拉家常,了解他们最真实的想法!”25岁的工作队员宁广昊说。
自从工作队来到村里,队员们就投入了紧张的调研工作,熟悉村子的基本情况,了解百姓的迫切需求。白天跟村民交流,晚上将发现的问题分类整理,再与村干部、镇干部座谈,很快就形成了一份切合吴官营实际的调研报告,勾绘出乡村振兴“路线图”。
在这份报告中,工作组提出,吴官营村现有的卫生室不仅年久失修,而且位置不当,正位于村委会门前的广场当中;现有的村综合服务站标准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经过与村、镇干部和市审批局领导反复多次论证,提出了最终的建设方案:将原有卫生室拆除,在村委会旁修建新的社区综合服务站(含卫生室),规划面积240余平方米,力争建成全市一流的村级综合服务站。村委会门前的广场打造成党建广场,成为吴官营村的一个新亮点。
这份凝聚着工作队成员心血的建设方案,经市行政审批局党组会讨论通过,并于11月举行了服务站建设的启动仪式,工作队多方协调的30万元建设资金也已经到账,待明年开春就破土动工。
曾经不显眼的吴官营村将建设全市一流的村级综合服务站,这个消息让村民们欣喜又自豪。村级综合服务站,是与村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地方,一定程度上体现着这个村村民的“幸福指数”。从电费、燃气费等费用的代交到一些证明材料、入党函调的开具,从相关政策信息咨询到人民调解、就业信息,从户口登记代办到各项补贴的审核转报……综合服务站规范整合各部门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让百姓办事“大事不出乡,小事不出村”。
吴官营村综合服务站即将迎来完美蜕变。记者 吕光宇 摄
“目前,唐山市有6000多个面积在20平方米以上的村(社区)综合服务站,基层行政综合服务机构提升工程是全市2021年度民心工程之一,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把吴官营村综合服务站打造成全市一流,真正达到顺民意、解民忧、促民生的效果。”赵志刚说,待服务站建好,他们还会进一步优化服务内涵、提升服务效能,将百姓关心的技术推广、妇幼康养等信息咨询服务以及金融借贷、物资购销等金融服务纳入服务内容范围。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民声者在草野。我们审批工作本身就是面对群众、为群众服务的工作,这次来驻村,更要求我们主动褪去身上的书卷气、官僚气,来到群众身边,了解群众意愿,用群众听得懂的话语交谈,抓住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用实际行动消除距离,用沾满泥土的脚步走进群众心里,用实际行动让群众过上好日子!”队长赵志刚一直这样要求自己和两名年轻的队员。
通过近半年与村民们朝夕相处,两名“95后”工作队员的思想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996年出生的宁广昊从来没有在农村生活过,他告诉记者,刚开始知道要驻村的时候,思想上还有些抵触,担心条件不好,自己不适应,也怕和村民打交道不顺畅。“来了之后,发现跟自己想的完全不一样,生活上镇里提供了很大帮助,而且这里民风淳朴、村民待人热情,我越来越喜欢跟他们相处了。”在队长的带领下,宁广昊深入村民中调研摸底,不仅了解了百姓的真实想法和诉求,还注意把工作队的工作要求与村里的工作重心相结合,提出了很多好建议。
刘天马1997年出生,刚参加工作两年多,从没有过基层工作经验。“我属于典型的‘三门干部’,从家门到校门,毕业后直接进入机关门,所以这次驻村,对我个人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与村民的相处,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他们对美好生活有期盼、有向往,让我认识到了乡村振兴这一战略的重要性,也深刻理解了让我们驻村助力乡村振兴这项工作的意义所在。”
身入心入情入,将初心镌刻在希望的田野上
在这支年轻的驻村工作队为吴官营村描画的乡村振兴蓝图上,村子变美了,百姓生活更方便了,这些还远远不够,“只有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让村民们富起来,村子才能真正充满活力,百姓才是真正幸福!”
驻村工作队在村口检查指导新冠疫情防控工作。记者 吕光宇 摄
吴官营村自然资源匮乏,尽管人均土地面积在镇里排在前列,但土地多为沙土性质,并不利于农作物生长。针对这样的实际情况,工作队一方面联系农研院所的专家,探讨以土壤置换的方式改善土质,发展种植业;一方面与禽畜养殖龙头企业接洽,努力促成养殖基地落户吴官营村。
蔡园镇党委对工作队5个月来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作风严谨务实,快速转变角色,融入新环境,主动与我们对接工作思路、村情户情、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在他们的努力下,吴官营村从村容村貌到村民的精气神儿都发生了很大改变,一改以往长期落后的状态,成了乡村振兴建设中进步最快的村,这些成绩与工作队的辛苦付出是分不开的!”镇长玄海文说。
工作队每周的工作日志都有新的内容、新的亮点,记录着他们为百姓过上好日子、为乡村振兴所付出的努力和汗水。“省委省政府的这一举措,对市行政审批局来说是一种使命担当,也是一次锻炼干部的机会,是一个接地气的机会,是一个倾听百姓心声和呼声的机会。”市行政审批局副局长曹福贵说,“我们派出了有基层工作经验的队长和两位年轻的队员,他们做了很多扎实工作,通过驻村帮扶了解村民需要什么,进而改进我们的工作,提升我们的服务意识。市行政审批局会将村级综合服务站作为我们工作的前哨和延伸,充分发挥社会资源广泛的优势,带来更多的致富信息和科技下乡、医疗下乡、宣教下乡机会,给村里注入更多的服务内容,让我们的工作队成为乡村振兴的战斗队、生产队、服务队。”
驻村工作队拉资金跑项目,大力发展村里基础设施建设。记者 吕光宇 摄
吴官营村驻村工作队只是我市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工作的一个缩影。据介绍,今年我市按照省要求,市委组织部会同市委农办、市农业农村局,在全市范围内选派了180个驻村工作队,并于6月30日前入驻我市180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村。驻村队员们身入心入情入乡村振兴,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奋力书写乡村振兴新答卷,将为民初心镌刻在希望的田野上!
编后
在乡村振兴一线砥砺初心使命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今年6月,按照中央和省部署安排,全市180个工作队进驻180个重点乡村助推乡村振兴。今天这篇报道,是全市驻村工作队开展帮扶工作的一个缩影,读后令人振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近年来,我市将乡村振兴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突出位置,围绕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聚焦现代农业发展、乡村建设和农村改革等重点任务,明确提出打造乡村振兴“国家样板”。180个驻村工作队,承担着组织的信任和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
“脚下有多少泥土,心中对人民就会有多少真情。”党员干部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与群众打成一片,是党的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好作风是战斗力的保证,驻村工作队要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真正做到身入农村、心入乡亲、情入工作,在乡村振兴一线砥砺初心使命,当好驻村帮扶“生力军”,争做乡村振兴“尖刀兵”。
驻村意味着责任,干部意味着担当。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付出长期的艰辛努力。千难万难,一心为民就不难。驻村工作队要积极担当作为、努力攻坚克难,迎着百姓期望走,顺着百姓心声干,把智慧和才华献给乡村,把感情和真情留给群众,以驻村工作的扎实成效使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温度,为乡村振兴的图景增添更加绚丽的色彩。
青春因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奋斗与磨砺是优秀年轻干部成长最好的催化剂。这次驻村工作队中,有不少是出生、成长在城市的年轻干部,农村工作对于他们来说还比较陌生。这些干部尤其要珍视驻村工作机会,将乡村振兴一线作为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工作作风、提升工作能力的广阔舞台,塌下心来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多接地气,多办惠民实事,让青春在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将初心和使命镌刻在乡村大地上,驻村工作队一定会带领广大群众共同铺展出一幅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壮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