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8 09:05:10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晚报

白云深处的金硕生态景观公园

日前,记者一行来到古冶区北部白云山脚下的金硕生态景观公园。这里的红叶在不久前的一场大雪后凋零,令人稍觉遗憾,但依然能使人领略其优美的生态——山路两旁种满了红枫、火炬树等观叶树种,还有枣树、梨树、油松等。

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山脚下建于金代的古迹“多宝佛塔”。遥想漫山红遍、层林尽染之时,庄严肃穆的古塔傲立其中,应当是一派难得的景致。

已连续举办了两届红叶节

据了解,金硕生态景观公园已连续举办了两届红叶节,远近游客慕名而来。当时盛况空前——盘山路上赏山分五彩,红叶树旁展笑颜霓裳。

白云山位于古冶区王辇庄乡,山西边不远处是古冶区、开平区和滦州市三地的交界点,所在地域古代属于滦州。据修撰于清光绪廿四(1898)年的《滦州志·卷八 封域中 形胜》记载,此山原称湫岭或自来峰,“雨后常有云绕,又名白云山“。

白云山山势平缓,但山色清幽、植被丛生、风景优美,为“滦州十二景”第五——“湫岭松云”。《滦州志》记载:“其岭有湫(注:水潭),半山为佛寺,夹路长松,四围青障”。

山上的水潭(湫)是古冶区境内主要河流石榴河的源头,白云山的原名“湫岭”也因此而来。

近代,因气候日益干旱,加之附近开滦煤矿开采,地下水位、山体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山上植被日益稀少,水潭干涸,石榴河也几近无水淤塞。

近年来,白云山下土生土长的居民任伟,致富思源,在古冶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整山修路、植树造景,建立起金硕生态景观公园,白云山逐渐重现生机。

春繁花盛开,夏绿荫送凉,秋层林尽染,冬山舞银蛇,区内群众纷纷来此健身踏青,外地游客亦慕名而来。重现的汩汩山泉汇集成潭,向山下流去。

“多宝佛塔”现为省重点保护文物

清嘉庆年间曾主持编修《滦州志》的滦州知州吴士鸿游至白云山欣然题诗云:选胜探奇几定踪,更寻僧舍曳疏筇。灵湫涛出秋千鉴,鹫岭飞来十丈峰。松涧阴深时见鹿,岫云舒卷每从龙。倦游未忍言归去,百八声传别院中。

山上原有佛寺,名“白云寺”,《滦州志》记载:“于金特敕建”,但为何金代皇家要“敕建”这座寺院,则语焉不详。该寺经历代重修,今尚存佛塔一座,名曰“多宝佛塔”,塔上有匾,标明其重建于明万历廿二(1594)年,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多宝佛塔是古冶最古老的历史建筑,这种说法主要依据民国三年的《滦州志》,其中有:“多宝佛塔,建于金代,明代重修”的记载。多宝佛塔经历了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却没有倒塌,经过修缮后便一直傲立至今。

多宝佛塔不仅在研究古建艺术方面具有很高的参考作用,在研究佛教文化和军事防御系统方面也有重要价值,是古冶区重要的历史文化古迹。

多宝佛塔为常见的八角七层、仿木结构的密檐式实心砖塔。塔身通高约13米,由塔基、须弥座、塔身和塔刹四部分组成。整个塔身建筑和雕工较为精细,有辽塔遗风。塔基采用巨大的方形石砌筑于地下,须弥座下部为叠涩磨砖垒砌,上为砖雕斗拱出檐,中部砖雕有八个壶门。在第一层塔身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上均置有砖券假门,内有一尊砖雕佛像。在八角处均砖雕一座小塔,一半镶入塔身,一半露于外表,形制与主塔相同。

工业伤疤上开出来的“生态之花”

古冶区是具有130年采煤历史的老工矿区,多年来,矿产资源的大量开采造成的山体裸露面积约700万平方米,采煤波及地121.3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的48.9%。生态环境历史欠账多、采矿废弃地开发利用难、修复治理任务艰巨等成为该区转型发展道路上最大的难题。

近年来,该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资源型城区转型发展示范区、全域生态治理示范区”为定位,以建设“新型工业强区、生态幸福绿城”为目标,强力推进山区生态环境改善,从机构、模式、技术等多方面创新,探索出了“山区复耕+山体复绿+矿山公园”的山区生态修复模式,创造出“秃山”变“绿山”的生态奇迹。该区对露天矿山进行了全范围、高标准综合整治。

他们以科技引领复绿,针对矿山生产中产生的白茬山,通过专家论证,广泛运用削坡出台、挂网喷播等一系列先进矿山修复技术手段分项目、分步骤进行生态修复,有效恢复地表植被。目前,全区完成投资7.6亿元,修复白茬山240万平方米,造林绿化工作连续5年在全市排名第一。

金山福塔、七彩虹游乐园、幸福广场等文旅建筑已成为古冶区金山新城标志性景观,占地1000亩的金山森林公园获评“河北省人居环境范例奖”。

记者 王雪漫 杨文进

照片均为公园内景色。任伟 提供

编辑: 刘威
热点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