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2 15:43:25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河北新闻网

唐山海洋牧场让“海底荒漠”变“绿洲”

河北新闻网消息(河北日报记者 刘禹彤)繁茂的海藻林中,鱼虾追逐嬉戏;层叠的牡蛎礁上,贝类自由生长……12月21日,记者走进唐山海洋牧场实业有限公司,通过水下视频实时监控系统发现,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海底“新绿洲”,更是该公司十年潜心耕耘的科技硕果。

唐山海洋牧场实施贝藻礁生态系统修复后的海底景象。河北日报通讯员 安伟光 摄

据了解,唐山海洋牧场实业有限公司位于唐山国际旅游岛祥云岛,主要从事以海洋生态修复为基础的海洋资源绿色综合开发。公司创建的“河北省祥云湾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为农业农村部2015年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成为全国仅有的4家、河北省唯一一家两次评价结论为“好”的示范区。此外,公司还成为全国精品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唐山海洋牧场建立之初,以‘海洋修复为宗旨’,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完整、和谐、稳定和平衡。”唐山海洋牧场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公司一方面着手修复海洋生态系统、恢复生物资源,另一方面精心优化产业生态系统,实现资源永续利用。

唐山海洋牧场实施贝藻礁生态系统修复后的海底景象。河北日报通讯员 安伟光 摄

在修复自然生态系统方面,海洋牧场注重开展贝礁、藻场建设、海草床建设和科技能力建设。自主设计了20余种人工礁体,累计建设投资1.8亿元,建设贝藻礁区9000亩,投放各类贝藻礁110万多空方,增殖海参苗种20万公斤,放流魁蚶7000万粒,移植大型藻类300万株,使海藻覆盖率达15%以上,海域生物多样性日渐丰富,海洋生物量比修复前增加了40倍以上。实施了鳗草生活史特征调查、海草床及周边水域渔业资源调查、移植海草的时间区域种类选择及修复方案与移植效果现场追踪、鳗草人工种子库的构建等工作。2019年至今,实验性移植、种植海草面积约50 公顷。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专业院所长期开展合作,打造了国内首个省级“近海生态修复技术创新中心”,以及“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唐山蓝色粮仓研究中心”等10余个科研平台。自主研发的 “祥云湾海洋牧场贝藻礁生态系统重构工程技术与应用”技术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唐山海洋牧场实施贝藻礁生态系统修复后的海底景象。河北日报通讯员 安伟光 摄

在优化产业生态系统方面,以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和公司渔港为依托,汇集资质、资源、资产、资金、数据,为渔民创业增收打造一站式产业服务平台。与渔民、养殖户组建产业联盟体,创新主体激励机制,扶持认同绿色发展原则、有能力的主体自主经营,并为其提供孵化期、免租金、先回本再分成等激励条款,同时,通过持续系统地监测对海洋牧场生态系统承载力进行科学评估,用科学数据支撑产业业态布局,并指导渔民改善生产方式、提高经济收益。上述措施使渔民、养殖户为生态修复的受益者、参与者,从而使海洋牧场及周边海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养护,确保了产业可持续发展和渔区社会稳定。

目前,公司直接安置渔民就业100余人,间接带动渔民就业2000余人;抢救遇险渔民逾200人次;组织海洋生态环保主题科普研学活动上百次。在已建成达产的3000多亩海域内,实现资源增殖3675万元,新增效益1785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编辑: 侯磊
热点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