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3 06:56:56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劳动日报

“非遗”在唐山丨丰南翟氏锔瓷:让缺憾成为独特的美

视频摄制:付卫峥 吕钊 刘乃铮

翟国辉展示锔瓷技艺。 记者 闫军 摄

锔好的瓷器。 记者 闫军 摄

翟国辉指导现代锔瓷技艺。 记者 闫军 摄

□唐山劳动日报记者 赵雅静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这句俗话源于古老的瓷器修复技艺——锔瓷。

近日,非遗传承人翟国辉在他的工作室里,向我们展示了一副旧时的锔瓷工具挑子。这副挑子已有百年历史,由长宽相仿、高矮有别的两只木箱组成。箱体不算很大,却分成多个小抽屉和暗格,设计颇具巧思。箱子内外放挂着不少物件,都是各种锔瓷用具和材料,包括金刚钻、钻弓、锔钉(又称锔子)、钳子、锤子、锉、白灰粉,还有锔大缸时可用作顶帽的袖珍小板凳,大小家伙一应俱全、放置有序,其中一只箱子的下方还配有烧火煅制锔钉时用的风箱。小小一副挑子,就是一座可移动的手工作坊。

“锔瓷,简单说就是用钉子就能把破碎的瓷器修复好,让它滴水不漏,正常使用。”翟国辉介绍说,“旧时的锔瓷艺人就是挑着这套工具走街串巷、进村入户,边走边吆喝‘锔锅,锔碗,锔大缸’。锔瓷匠人以锔钉的种类数目收钱,或是换点生活用品,赚点儿辛苦钱养家糊口。”

有金刚钻,就能揽瓷器活了吗

锔瓷,这一行当的产生与瓷器的发展密切相关,在历史的画卷中已走过了千余年。早在北宋的《清明上河图》中,就有锔瓷艺人锔活儿的情景。

随手拿起一只破裂的瓷罐,翟国辉为我们现场演示锔瓷手艺。像传统锔瓷艺人一样,翟国辉坐在比砖头高不了几分的袖珍小板凳上开始工作。

第一步就是找碴对缝。他细心地把瓷罐的裂缝拼接对正,用一根细长的绳子将拼好的瓷罐反复扎紧,确定锔钉的数量和位置后,接下来,就是“有了金刚钻”才能干的活——打孔。只见他将瓷罐放在双腿之间,拿起像拉二胡的弦弓一样的锔弓,在弦线上绕一根10厘米长、下面装有金刚钻头的细圆轴,来回拉动锔弓,伴随着吱吱嘎嘎的声响,金刚钻头飞速旋转,在裂缝的两边钻出了两排细小的洞。

“用金刚钻钻孔,对锔瓷手艺可是一大考验。”翟国辉说。锔瓷不是像缝衣服那样穿针引线,在瓷器的内壁上是看不到钻孔的。有的瓷胎可能只有几毫米薄,钻孔时既不能钻透,孔眼还要对称,必须又稳又准,不能有一点儿偏差。打好孔后,翟国辉从箱子里取出像订书钉一样的铜锔子,两头套进小洞内,再拿起小锤子,用巧劲儿轻轻一敲,就把铜锔子铆进了小洞中,将破裂的瓷片牢牢地咬住了。

对上裂缝,细绳绑定,上弓打眼,扬锤敲锔……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锔瓷完成了。“这样补回去的不管是瓷器、紫砂壶还是玉器,裂缝之间不用胶水处理,也能滴水不漏。”翟国辉自信地说。

在光滑细腻的瓷壁上,沿着裂缝而锔的锔钉,仿佛绸缎上的一字盘扣,与瓷罐上的图案融为一体,重新构建起新的纹饰。锔钉让破损瓷器在复原再生的同时,又变成了另一种颇具观赏和艺术价值的瓷文化艺术品。

锔瓷不仅蕴藏着精湛的技艺,而且更蕴含着艺人独有的智慧。一件成品汇集了艺人的大量心血,还包含了锔铆、雕刻造型、绘画、微雕等技艺。

“锔瓷技艺非常好学,金刚钻也不难买到,但是要学好、做好锔瓷,那可就不容易了。”翟国辉说。

瓷器坏了,为什么有人还要锔

锔瓷,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分布地域广泛,它的产生发展一直围绕着民间百姓的日常生活,满足于人们劳作的需要。

在古时,百姓尚俭,认为惜物就是惜福,锅碗瓢盆破损了,留之无用,弃之可惜,于是便开始琢磨如何修好再用。经过无数次的摸索实践,逐渐产生出了锔瓷手艺。

在鲁迅的小说《风波》中,七斤的女儿六斤打破了一只碗,七斤把碗拿到城内钉合。“因为缺口大,所以要十六个铜钉,三文一个,一总用了四十八文小钱”。九斤老太很不高兴,说从前的钉不是这么贵。尽管涨价了,碗还是锔回来了接着用。由此可见,当时锔一只碗的钱,比买一只新的还是便宜的。

“我师傅张善华说,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他和父亲出去锔瓷,一个锔钉收一两分钱,或者兑换鸡蛋等生活用品。锔瓷艺人大都是衣衫褴褛,挣着辛苦钱,养活着一大家子人。”翟国辉说。

据记载,在清朝乾隆年间,锔瓷分成常活和细活两大类。常活,又叫粗活,以修复民间生活用品为主。细活指的就是‘锔活秀’,源自清朝的八旗子弟。八旗子弟“赏花弄鸟,玩瓷藏玉”,一旦家藏的珍贵紫砂泥壶失手碰裂,便找锔匠修补,锔匠师傅利用裂纹的走向因势利导,用金、银、铜、铁锔钉,锔出一枝梅或几束桃花,稍经打磨,甚至可以身价倍增。“锔活秀”兴起,让锔瓷行当在古董、古玩行里有了一席之地。”

“现在也有人故意打破茶具,再重新锔好,成为自己独属的用具,作为一种个性的彰显。”翟国辉说。

一件瓷器,经炼泥、制胚、施釉等72道工艺而成,虽经久耐用,却也易碎。普通如一只饭碗,贵重如一件古玩,人们在与其共度的岁月中,使用、把玩、传承,难免会将一份情感凝结其中。或许是勤俭朴素的生活态度,又或是一份爱古惜古之心。在锔瓷艺人的手中,破碎的瓷器被修补、复原,乃至于重新创造,不仅令其涅槃重生,更焕发出全新的美。至此,被修复的,不仅是一件物品,更是一种破镜重圆、失而复得的情感。其中滋味,或许只有拥有者才最能体会吧。

当今社会,锔瓷技艺将如何传承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瓷器坏掉了,可以再买新的,再者说锔一只碗的价格可能比买一只要贵好几倍,于是锔瓷这个古老的行当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翟国辉在学锔瓷前,痴迷于唐山瓷的收藏,并深有研究。“当年我曾收购了不少带着锔钉的残瓷,在研究把玩的过程中,让我逐渐对锔瓷产生了兴趣。”

2008年,翟国辉从玉田民间锔瓷艺人、76岁的张善华手中收购到一套锔瓷工具。当他把工具带回家后,发现暗格里藏着一摞钞票和存单,他当即把钱送了回去,因此与张善华进一步结缘,成了师徒。在师傅指导下,他对锔瓷技艺开了窍儿。这些年,他锔了数百件器具,锔瓷手艺日益精湛。

他在网上建立锔瓷吧,与全国各地锔瓷爱好者开展交流,切磋技艺。2011年,他在丰南大礼堂举办了全国首次个人锔瓷暨国内第一次古代锔瓷艺术品展,在社会上引起不小反响。

2013年,丰南翟氏锔瓷入选唐山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翟国辉也被命名为非遗传承人。多年来,他专注推动锔瓷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并且坚持遵循传统。

“民间传统工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锔瓷传承仍没有走出困境。这主要是人们对锔瓷的认识比较浮浅,学习锔瓷的人还太少。”翟国辉不无忧虑地说。眼下,他在丰南市区开办了一个博物馆,专门展示锔瓷和陶瓷文化,并且免费传授锔瓷技艺。

“我不能有负于非遗传承人的称号,我希望锔瓷文化之路走得更远。只要有人喜欢、想学,我都免费教!”翟国辉说。

编辑: 李强
热点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