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05 19:53:04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新华社客户端河北频道

新华社聚焦唐山丨金融活水润乡村

新华社客户端河北频道1月5日电(记者 高博)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杨家峪村是板栗核心产区,这里家家户户种植板栗。板栗承载着当地人的骄傲和对富裕生活的期盼。

虽然杨家峪村土壤结构、气候条件得天独厚,适宜板栗生长,但村民们也有犯难的时候。

“尤其到了板栗收获季,无论是农户雇人打栗子,还是合作社收购板栗,短时间内难免资金周转不开,空有一身力气却使不上劲。”栗林板栗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洪兴就曾因为缺钱而发愁。

“农村人不像城里人有固定收入的银行流水,银行难以评估我们的还款能力,就不敢放贷。”王洪兴说,他急需资金收购板栗时,只能向亲朋好友拆借,甚至借民间高利贷。

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创新的支持。为破解农户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唐山市与建设银行河北分行于2020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裕农通(河北)乡村振兴综合服务平台、裕农通服务点及农业特色信贷产品为抓手,在唐山协同推广“综合服务站+裕农通”模式、龙头企业带动模式、产业拉动模式、土地托管模式及“文化+裕农通”模式乡村振兴五大模式,打造“裕农通”乡村振兴综合服务总品牌,以金融活水滋润一方水土。

得益于此,2021年9月,王洪兴第一次以无抵押、无担保的方式从银行贷到了9万元款。建设银行唐山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张武说,“裕农通”平台可以借助大数据模型评估出农民的信贷额度,为他们提供“全线上、无抵押、低成本”的信贷支持。此外,像王洪兴这样的致富能手和村干部、大学生等还能享受专项金融服务。

这些农村信贷,重点服务于产业振兴。建设银行唐山分行梳理出唐山市105个特色产业,相继创新推出了“栗乡云贷”“生姜贷”“福牛贷”等31个农业特色贷种,授信覆盖农户3.47万户。仅在杨家峪村,就有超过半数的板栗种植户和王洪兴一样享受了“栗乡云贷”。

产业帮扶,贯穿全链条。王洪兴在手机上打开“裕农通”APP,“我要购农资”“我要办贷款”“我要找专家”“我要卖产品”等栏目一应俱全,“板栗从种植培育到收获销售,都能享受‘一条龙’服务。”

在乡村振兴中,越来越多像王洪兴一样的农户因金融支持而获益。据统计,2020年以来,建行裕农通服务点已覆盖唐山全市5353个行政村,服务唐山农户122.24万户,已覆盖全市60%的农户及24%的农村人口,累计投放涉农贷款310亿元,以金融杠杆撬动了生机活力。

既要降低农民享受金融服务的门槛,同时也要防控金融风险。张武说,制约农村金融发展的核心,就是农民信用信息、抵押物有限。

探索解决这一问题,2021年8月,建设银行开始在唐山市108个村庄推行文明积分制,精神文明也能“变现”真金白银。

“见义勇为加30分,带头发展产业加10分,家中有子女考上大学加5分,主动参与本村义务劳动加2分。”在迁安市高引铺村,村委委员王阳掏出一份“创建美丽乡村,乐享文明积分”事项清单向村民宣传。

王阳介绍,个人在社会公益、文明新风、个人品德等方面获得的积分将作为增信依据,上传至“裕农通”APP。每个人在申请贷款时,系统会自动根据信用状况、资产情况、社保缴纳等综合数据,智能测算出授信额度。

“将乡村治理的67项事务量化为具体分数,形成了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王阳说,不仅鼓了村民的腰包,也提高了大伙儿改进乡村治理、促进乡村和谐稳定的积极性。

聚焦基层社会治理,唐山市与建设银行通过场所、人员、平台、场景的“四个”复用,助力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促进了政务金融服务的进一步融合,打通了乡村“政务+便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这种合作,避免了双方单独重复建设,促进了资源整合、数据共享。

在高引铺村村委会的“裕农通”综合服务站,时常有村民来到“裕农通”互动触摸屏前。他们轻滑手指,社保缴费等650项高频政务服务,预约挂号等2000余项便民服务以及贷款申请等金融服务就可以自助完成,再也不用跑去镇上分别办理。

以前,在数据来源不足的情况下,银行需要花费较大成本采集农户信息,评定信用等级。在政企合作、数据共享后,村里的不少“信用白户”因此有了“经济身份证”,迈上了获取金融服务的门槛。

“像这样的‘村口办事大厅’,目前已经建成了1799处。”张武说,多方合力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编辑: 许云姣
热点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