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新闻网消息( 记者 李雪松)春节将至,年味渐浓。备年货,是每一年春节必有的仪式感。吃的、穿的、戴的、用的、送的、干的、鲜的、生的、熟的……当大家开始忙忙叨叨、大包小包往家拎东西时,浓浓的年味,在城市中弥散开来。
图为市民正在选购花卉。 记者 李雪松 摄
品种丰富年味足
年味,从置办年货开始。在我市各大超市、市场随处可见置办年货的人们。买对联、灯笼、中国结、糖果、瓜子、海鲜……天气虽冷,但市民脸上的笑容无不显露出辞旧迎新的喜悦,期盼着新春的到来。
记者走进我市一大型购物广场看到,在超市里,处处悬挂着火红的饰品,一派新春祥和的景象,增添了许多新年的喜庆气息。各式蔬菜和生鲜肉类码得整整齐齐,精心装扮的年货专区火红热闹。各类糖果炒货、保健品、进口零食、白酒红酒等春节礼盒被摆到了最显眼的位置,市民们正在认真挑选着水果、零食等,为家里置办年货。
“今天买了一些糖果,趁着年前有时间,我就赶紧来买了,希望新的一年生活更加甜蜜。”正在超市等候结账的李大妈说,这几天她几乎天天来超市选购过年物品,冰箱都快放不下了。赶上商场搞店庆,就又多买了些糖果零食,让外孙在节日里吃个够。
在销售春节装饰品的摊位上,大红灯笼、福字、春联、中国结、窗花等各类饰品挂满了整个铺面。客人们驻足其中,认真挑选着心仪的饰品,在旁的售货员不停地向顾客介绍着款式、价格。“红色代表喜庆祥和,每年过年,我都会添置点红色的装饰品,红红火火的才有过年的味道。”刚刚购买了一对带有虎图案灯笼的张先生开心地说。
除了年货之外,新春花卉也开始上市。1月12日,在长宁花卉市场,带着外孙女选购吉庆果的陈阿姨,手里还拿着一盆长寿花,“这个吉祥果红彤彤的,虽然是假花,但也买俩束,过年摆在屋子里,看着就喜庆。”市场里,不少花店店主已经在准备销售春节花卉,寓意美好、颜色鲜艳的花卉纷纷摆上货架,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观赏、购买。
据一位花店老板介绍,今年年前采购的年花品种以红色的花为主,包括鸿运当头、仙客来、郁金香、香妃山茶、杜鹃等应节年花。“价格从十几元到几百元不等,销量现在是持续走高。”
图为在唐山市数字贸易综合园区展厅内,两位主播正在直播带货。 记者 李雪松 摄
线上交易成潮流
“今年受疫情影响,我响应号召,不准备回家过年了。虽然不回去了,但我买的很多年货已经寄回去了,网购真是让年味都提前不少呢!”老家在辽宁的勒先生告诉记者,从吃的到穿的,从国产的到进口的,最近他一打开手机,就忍不住买买买,还被在老家的爸妈说乱买东西。“我的年货是手机买,他们的年货是市场买。毕竟在他们的心中,购置年货就应该去市场。”
随着网购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置办年货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以前大包小包拎回家,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网上买年货。“去年过年因为疫情的影响,我就没怎么逛市场,吃的、穿的、用的年货都是在网上买的,连年夜饭都是在网上买的半成品。我大包小包地往家拿快递,小区保安都差点把我当成是送快递的了。”家住和泓阳光小区的刘先生介绍,把商品加入购物车已经成了消费习惯,感觉网上购物越来越方便,而且年货的种类也更多样,今年他还准备在网上买年货。
“欢迎直播间的老铁们,下午好,咱们年货大集现在开始了。”1月8日下午4点,随着两位主播热情的开场,在唐山市数字贸易综合园区展厅内的一场直播带货开始了。
在实体展厅里,摆放着我市本地商家渠道资源和自营进口商品近600多种商品,仅本地年货就超过270种。展厅内,购买年货的市民不多。与略显冷清的实体展厅成鲜明对比,直播间里粉丝购物热情高涨。两位主播首先推出的一款我市本地品牌的板栗产品,在短短不到10分钟时间,就卖出了120单。在接下来将近4个小时的时间里,主播还将给直播间中的粉丝们带来花生酥糖、手撕肠、烧鸡、虾油、花生油等众多我市本地产品,让网友购买到质优价廉的年货。
一位刚刚下播的主播介绍,自1月5日首届“逛唐山年货大集·品唐山年货好礼”线上展销活动,在唐山市数字贸易综合服务中心举办以来,展厅里直播带货一直分时段进行。“我几乎天天在这开直播,昨天我一场直播就卖了600多单。虽然后台具体的成交数据还没统计,但各种产品卖得都不错。这也是为带动家乡企业和产品走出,尽自己的一份力。”
据了解,此次线上年货节,全市10家直播基地和140余位网红主播同台竞技,分批次、多渠道、全方位进行直播促销。产品涵盖本地名优特产、唐山精美瓷器、唐山文创产品等。活动将持续到1月20日,预计线上观看人数将达到2亿人次,实现交易额10亿元以上。
图为市民在售卖新年饰品的柜台前走过。 记者 李雪松 摄
伴随短视频、直播逐渐成为全民新的生活方式,短视频直播平台也成为大众线上过大年、买年货的重要渠道。据某短视频平台电商发布的信息显示,2021年该平台年货节观看时长达5.3亿分钟,观看次数380亿次,电商直播分享次数2.7亿次,电商直播点赞次数121.4亿次。2022年,短视频平台又将上演新一个充满烟火气息的中国年。
年货升级供给新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时代发展,年轻人消费引领了年货市场的新潮流,成为春节消费的增长引擎。年轻消费群体催生了新的消费模式和需求。有关数据显示,随着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规模化商用,土特产、保健品、衣服鞋帽等年货“老三样”正在被无人机、智能音箱、扫地机器人等“新三样”取代。
“我今年过年提前给父母买了一台擦窗机器人。”在我市某房地产公司从事销售工作的王女士介绍,往年节前大扫除,父母都不舍得请保洁,都是自己做卫生,每次看着他们擦玻璃都不放心。“这次用上擦窗机器人,他们虽然嫌贵,但挺省心,老两口也直说买值了。”
图为市民在选购年货。 记者 李雪松 摄
酷爱健身的姚先生是90后,对他来说过年就是“给身体充电”。新年愿望是不长胖、不脱发。所以今年他打算给自己买健身蛋白粉,而送父母的年货则是一款智能艾灸仪。“购买的年货是忙碌一年对自己的奖励,也是对自己和父母身体健康的投资。”
据了解,品质已经成为年货消费市场的一大关键词。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创新升级产品成为消费热点,消费者对个性化、多样化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数据显示,以智能产品为代表的“数字年货”十分走俏,电饭煲、洗碗机、破壁料理机等小家电成为新的增长点,服装、家具等行业个性化定制模式开始流行。
记者在某大型线上购物平台上看见,半成品年夜饭、擦窗机器人、智能马桶盖等成为增速靠前的新年货。智能家居“黑科技”成为年轻人的抢手货,暖被机、面条机、牛排机、洗地机、洗碗机等销量增幅明显。与此同时,人们对健康更加关注,蛋白粉、益生菌、温度计、血压计、按摩仪等居家美容健身商品临近过年,销售增长较快。
作为过年重头戏的年夜饭,也更加丰富多彩。数据显示,最近一段时间,购物平台上的中高端食材消费总量增长显著,肉蛋禽等优质蛋白消费量增速达到15%,优质牛羊肉增速达到20%以上。
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各企业顺应消费升级大趋势,围绕年饭、年货、年俗等“过年”场景,不断提高健康、绿色、智能消费品供给能力。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创新升级产品成为消费热点,消费者对个性化、多样化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健康、绿色、智能的消费品更受市场欢迎。
春节的脚步临近,您的年货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