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孔祥华 张晓悦 通讯员 杨爱茹
放飞循环经济梦想,迈开高质量发展脚步。
2月22日,在曹妃甸区南堡开发区化工新材料产业园内,记者驱车从世纪路到兴达道、希望路,只见道路两侧一片片崭新的厂房崛起,一条条管道在空中相连密布。在三友硅业公司有机硅三期项目展牌上,记者看到一张南堡开发区循环经济示意图,以三友氯碱为中心,近20条箭头串联起原盐、纯碱、化纤、三孚硅业、氯化法钛白粉等十余个项目。
“整个园区最鲜明的特色是企业间物料相互支撑、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协调联动。”曹妃甸区政府党组副书记,南堡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缐立峰介绍说,依托得天独厚的生产要素配套环境,南堡开发区“十四五”期间将以化工新材料产业园为主战场,瞄准“再造两个南堡”、打造“千亿产值开发区”目标,加速建成全国最大的海洋化工循环产业基地和全国独一无二的具备有机硅、无机硅全产业链的硅材料产业基地。
南堡经济开发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历史由来已久。经过近30年的开发建设,已构建起上游海盐生产、中游“两碱一化”、下游氯气综合利用的海洋化工循环产业体系,成为以海洋化工产业为主导、以化工新材料为特色的专业化工园区。
一条条管道凌空飞跨,为资源梯级利用、“吃干榨净”架起了桥梁。在三友氯碱公司,记者见到几条烧碱管道通往几百米之外的河北吉诚新材料有限公司,两个产业之间的“嫁接”,让海洋化工又延伸出新“触角”。“我们每年可为该公司提供液体烧碱7万余吨,并且和园区内的三孚硅业等多家企业形成上下游合作关系。”三友氯碱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刘明杰介绍。
近年来,南堡开发区立足化工产业特色,以三友集团为核心,通过不断延链、补链、强链,形成了“原盐-两碱(纯碱和烧碱)-粘胶短纤维、碳酸锂、氢氧化锂”“氯气-氯代苯酚、氯化法钛白粉、三氯氢硅、四氯化硅”“氯化氢-聚氯乙烯、特种树脂”“氯化氢-有机硅及下游产品”等多条循环产业链,产业竞争力、园区集聚力不断提高,为打造化工新材料产业园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生产要素配套环境。
据介绍,“十四五”期间,南堡开发区将重点建设4万吨碳酸锂/氢氧化锂、50万吨氯化法钛白粉、10万吨碳素材料、12.2万吨硅烷偶联剂和20万吨有机硅等项目。其中,氯化法钛白粉项目,依托曹妃甸区港口区位和三友氯气、烧碱资源优势,采用世界一流的亚纳米级氯化法钛白粉工艺技术,全部建成后,氯化法钛白粉国内市场占有率将达到一半以上。碳酸锂/氢氧化锂项目,建设世界首条全自动化高端柔性电池级碳酸锂/氢氧化锂生产线,产品主要用于生产锂离子电池,下延至新能源汽车、移动电子设备、储能电池组等,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硅烷偶联剂项目,利用三孚硅业主要产品三氯氢硅和三友氯碱的氯气、氢气等作为原材料,能够延长循环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硅烷偶联剂生产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是摆脱资源依赖、打破低端锁定、破除生态困局的必然选择,也为开发区实施新项目、培育新产业腾出宝贵资源、生态容量和发展空间。”缐立峰说。
据统计,2021年,南堡开发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5.6亿元、增长14.5%。“今年,我们将继续做强企业内的‘小循环’,做实企业间的‘中循环’,做好全社会的‘大循环’,奋力开创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缐立峰表示,南堡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将紧紧抓住新材料这一制造强国的关键支撑,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坚持以未来眼光发展新兴产业,深度融合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做到从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巩固行业领跑的龙头地位,加快产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目前,新材料产业园区一期占地3700亩,已摆满放实,主要项目全部建成后2023年可新增产值250亿元。今年开始开发区还将全力推进占地5000亩的北扩区,围绕三友、三孚、吉诚三家骨干企业,谋划建设总投资320亿元的16个项目。全部项目建成后将新增产值400亿元,可实现再造“两个南堡”的目标。
在项目总投资160亿元的氯化法钛白粉项目工地,南堡开发区发改局局长孙英华对记者说,南堡开发区项目之所以展现出直奔“千亿元”的加速度,一方面是由于区域新材料产业链条延伸、裂变而引发的循环、群聚效应,另一方面取决于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建立实施了“五个一”推进机制,并正在努力打造安全南堡、智慧南堡、高效南堡、幸福南堡的良好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