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新闻网消息(记者 王冠杰 刘大民)今年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从9月开学起,劳动课正式进入课表,成为中小学一门独立课程。《标准》细分为四个学段、覆盖三类劳动、设置十个任务群,培育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等核心素养,让孩子具备自理、自立的能力……因其蕴含的时代价值与社会意义,一经印发即引发社会热议,为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孩子们会从中得到什么改变?老师和家长们对此有着怎样的看法?对此,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图为陈俊杰做的菜品得到了妈妈的赞许。记者 刘大民 摄
亟待补齐“这一课”
“爸,我想学做饭。好多同学都为爸妈做饭,我也想。”唐山凤凰小学四年级陈俊杰的想法着实让父亲老陈心里一喜。老陈在儿子这个年龄时已经是家庭生活小能手了,双职工的父母和年幼的妹妹一日三餐都是由老陈做。“我在上小学四年级时已经会做七八样菜了,家里来客人,能做一桌饭菜招待。”回忆起当年的情形老陈说道:“洗衣、做饭、扫地等家务活都能干,也常干,谁让我是家里的长子呐!”说话间,陈俊杰已经着手在母亲的指导下开始做午饭,电饭锅做米饭放多少水?西红柿怎么切?灶具点火的注意事项……一通忙活过后,一道西红柿炒鸡蛋和一锅米饭被陈俊杰端上了周末的餐桌。“教他做饭比我自己做饭还麻烦。”话虽如此,但老陈和妻子吃着儿子做的饭菜,喜悦之情还是溢于言表,“孩子开始懂事了,我们特别知足。”
今年大三的刘小妹放假回家后让母亲很是无奈。“妈,几点回家做饭啊,要不我点外卖了!”“今天的饭不好吃,我点份外卖。”……看到20岁的女儿不会做饭,点外卖水平倒是一流的,母亲着急却没好对策,“两件事不能和孩子提,一是别人家的孩子怎么能打理好自己的生活,二就是点外卖费钱。”好在在家闲了几天后的刘小妹为自己找了一份暑假工,职场的艰辛和微薄的薪水让她对消费有了新的看法。“我挣的钱还要买很多东西,不能都吃外卖用了啊!”生活消费回归家庭的刘小妹开始主动和母亲学习炒菜、做饭和料理家务,偶尔几样拿手的菜品还得到了父母的点赞表扬。
“在中小学教育中,优质的学习环境能够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引导,家务劳动教育亦是如此。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要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学校则从提高学生衣食住行日常生活的劳动实践入手,促进构建优质的劳动环境,提高家务劳动的有效性。”教育部首期名师领航工程名师、河北省特级教师、万达小学校长魏晓辰认为,要让孩子从小就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适合自己年龄特点的必要家务劳动技能,教育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施正当其时。
图为王灏峮在妈妈的陪伴下学习缝自己衣服上刮扯的破洞。
劳动教育需要家庭和学校共同参与
“疫情封控期间,网课每个礼拜都有劳动技能活动,钉纽扣、整理房间等,孩子真的受益很多。”谈起劳动课今秋将进课程表,唐师附小五年级的王灏峮妈妈邓女士说道,“孩子学围棋常到外地参加集训,他爸和我都要上班,没空陪着,所以平时就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儿子所在学校的劳动课越丰富、越规范,就越能促进孩子生活能力的提高,我们是举双手赞成劳动课进入课程表的。”
每次接到唐师附小周五下午劳动课的信息后,邓女士都会很认真地做准备,孩子的劳动学习如何落实到家庭生活,如何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孩子的自理、自立和自学能力,都是为人父母最期待的事情。“‘舌尖上的茶香’是我最欣赏的主题项目式劳动课,从探析一棵茶树的生长过程到学习茶的分类、功效,再到泡出一杯好茶敬父母,老师鼓励着孩子自己寻找答案并完成作业。那杯茶让我喝出了融合着劳动教育、德育教育、感恩教育的劳动课成果。”
“现在孩子在家,无非就是写作业学习、课外班、玩手机三件事,要是孩子能做些家务肯定是好事啊!”儿子在路北区实验小学上五年级的裴先生说出了自己的顾虑:“复杂的家务劳动,咱得安排时间慢慢教,像做饭、炒菜有危险的家务劳动,咱得在旁边盯紧点,家长得有时间,而且是一大段能固定下来的时间。”裴先生认为,作为一名未成年的中小学生,根据不同年龄阶段掌握家务劳动技能、培养家务劳动意识,家庭更有责任倾情付出。“要让孩子养成吃完饭收拾桌子、刷碗,闲暇时扫地、擦地,主动协助父母买菜、摘菜的劳动习惯,这可真需要父母多加注意啊!”
女儿在路南区实验小学上学的张女士认为,劳动课要和生活紧密结合、符合孩子年龄特点,师资、教材都要到位;市区和郊县学校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办出各自特色。“提高孩子自理能力,培养孩子珍惜他人劳动成果,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观念习惯传递给孩子,这些对基层教育工作者是一个大课题。”张女士女儿很喜欢路南区实验小学的“跟着蜗牛妈妈学整理”视频课,虽然只有21节微视频的课程,但因其课程简单、时间短不重样、与生活贴近等特点,受到很多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女儿每次上完‘跟着蜗牛妈妈学整理’的视频课都会主动要我看看她做家务的水平,等着我的表扬。”张女士兴奋地说。
图为路南区联合村小学的劳动体验课上,小学生们在老师的教授下制作手擀面。记者 刘大民 摄
携手共创美好育人环境
“劳动课受到如此关注,说明大家都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必要性。劳动课进课表是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重要一步。从走访调研中发现,孩子的欢迎程度,学校、家长的支持程度都超出想象。”市教育局局长史林友就此事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据了解,市教育局已根据国家、省、市文件要求,对师资培养、考核评价、活动开展、基地建设、经费投入等作出明确要求,结合双减、社团活动,各校要坚持因地制宜、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开展劳动教育工作,以开辟种植园、依托劳动实践基地等多种形式,提高孩子动手实践能力。积极筹备组织第一届唐山市中小学生劳动技能竞赛,根据省赛细则,将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洗手绢、系鞋带等内容纳入比赛项目,以达到贴近实际、融入生活的目的。
长期关注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河北省学校劳动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路南区双新小学校长唐洁书指出,社会、学校、家庭是劳动教育的三条主线。学校培养指导孩子的劳动技能、劳动意识和情感;家庭则是主战场,要支持孩子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参与劳动,将在校所学转化为动手实践能力;社会要予以支持,提供公益劳动和志愿劳动场所,同时转变观念,看到劳动在孩子成长、成才中的独特作用。“以木工中榫卯结构为例,若缺乏优秀的观察与动手能力、合理安排工序的逻辑思维以及充满想象的创造力,是很难完成一件完美的榫卯木工作品的。”唐洁书校长说道。
唐山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大队辅导员王莹老师说:“在学习与劳动互促互助上要找准结合点,我校从此入手,针对孩子们冬季衣服厚,易乱堆乱放的情况,教他们将外套叠成靠垫,套在椅子背上,养成规矩的同时,积极引导孩子如何将学习、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在学校孩子获得知识,但终将回归家庭,走向社会,家长们更应高度重视劳动教育,与学校密切配合,让孩子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将孩子们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带他们走进生活,亲近自然,在出力流汗中接受锻炼、磨炼品质;在动手实践中学会自理自立、增长才干,培树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更好地经营家庭、服务社会、建设国家,这样的目标值得我们所有人为之携手努力,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育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