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6 07:19:59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劳动日报

唐山地震遗址公园补刻罹难同胞姓名的故事: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 记者 徐喆

近日,唐山地震遗址公园工作人员董春月向家住上海市浦东新区的冷先生发出微信,“您去年登记的地震遇难者姓名已经补刻上,您有机会可以来唐山祭奠。”

“非常感谢您!能不能告诉我一下名字位置编号?谢谢!”冷先生回复。

“不客气,姓名刻在唐山地震遗址公园纪念墙第四组B面13行23列。”董春月通过微信发过去刻有冷先生哥哥冷峰名字的纪念墙局部图片。

“46年了,哥哥的名字终于镌刻在了他长眠的城市,这对逝者是一种尊重和悼念,对亲人是一种慰藉。”冷先生说。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正在驻唐某部服役的哥哥不幸罹难,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0岁。

唐山大地震纪念墙,是唐山人民的集体记忆,也是唐山这座英雄城市独有的公共文化符号。很多外地人来到唐山,会专程到纪念墙前注目触摸。

图为刻有罹难同胞名字的纪念墙。

日前,记者沿着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时的足迹,站在纪念墙前,仰望墙面上那些金色名字,唐山地震遗址公园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向记者讲述了补刻罹难同胞姓名的故事。

“总书记关注罹难同胞姓名是否全部镌刻上墙,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高尚情怀。”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管理中心主任郑湘军说,“管理中心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从2008年到现在,补刻和勘误遇难者姓名的工作一直做。因为每个名字,都是一块墓碑。今年补刻工作受疫情影响很大,我们还是抢出了‘五一’假期半天时间,集中将51名罹难者的姓名刻录上墙”。

据介绍,为进一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地震遗址纪念公园视察时的指示精神,力争把大地震罹难者和在抗震救灾中捐躯的英雄的名字都能镌刻在纪念墙上,管理中心不断完善工作机制,规范了罹难者姓名登记手续,在保证数据真实、可靠的前提下,及时开展补刻、改错工作,并把集中补刻时间调整为每年清明节和“7·28”前夕。同时,公园还通过拍摄纪念墙专题宣传片、印发宣传材料,在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进行宣传的同时,着重强化通过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开展广泛宣传,让群众深入了解补刻、勘误的程序步骤。针对群众所关心工作流程进行全面宣传报道,争取让群众一次性将相关手续办理完毕。

记者电话联系了天津市参与唐山抗震救灾老兵边志文。1976年地震时,边志文是驻唐部队原71师211团3营8连的副指导员。他向记者讲述了当时所在部队参加唐山大地震救援时的经历。46年来,他和战友们一直在寻找那些逝去战友的名字。

“62名战友都在墙上。大地震后,他们长眠在唐山这座英雄的城市。赵国亭、申兰生、田晓宽……”一遍遍念着唐山大地震罹难者纪念墙上战友的名字,边志文几次哽咽。

寻找战友的心愿始于边志文与唐山老战友的一次吊唁。有一年,边志文去唐山大地震罹难者纪念墙悼念战友,却发现他当时所在的驻唐部队战友的名字没有出现在墙上,这成为压在他和唐山老战友心里的一块石头,于是他们决心想办法要找到逝去战友的英名。从2015年开始,他和老战友发出一份“寻人启事”,发在战友微信群中,利用战友聚会的机会和打电话的方式积极联络寻找。边志文介绍,两年中,他们走访江苏、四川、安徽、河北等省市,寻访唐山当年战友,核实逝去战友的名字,在赵恩江、张兴才、朱占久、顾洪明等众多老兵们的努力下,2017年,62名在唐山大地震罹难的原71师211团官兵的名字被刻在了地震遗址公园纪念墙上。

边志文说,每年“7·28”前后,他都会来这里和墙上的战友“团聚”。46年了,老兵们没有忘记,在众多老兵们和地震遗址纪念公园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一起摸爬滚打的62名战友的名字补录补刻在纪念墙上,让他感受到了英雄的城市和英雄的唐山人的坚守、铭记、感恩。

地震遗址纪念公园的纪念墙由5组13面墙体组成,全长500米左右,每面墙高7.28米,前方的纪念大道宽19.76米,代表唐山大地震发生日期1976年7月28日。目前,纪念墙铭刻的罹难同胞和在抗震救灾中捐躯的英雄共247574人。

编辑:
热点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