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5 07:11:00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劳动日报

“非遗”在唐山丨于广利:让残破的古书画重焕古风神韵

□ 记者 魏伟

一幅千疮百孔的古书画,经过一双妙手的修复,重焕古风神韵,这是古代书画修复技艺的巧夺天工,也是修复工作者的初心使命。路北区级非遗传统书画装裱、修复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于广利说:“古书画修复延续着历史记忆和文化血脉,我会继续研究完善自身技艺,将它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于广利展示古书画修复技法。记者 王欢 摄

古老技艺

走进于广利的工作室,一抹书香古韵悄然而至,墙壁上陈列的书画作品,默默讲述着各自的故事。谈起传统书画装裱、修复技艺,于广利娓娓讲述这门古老技艺的前世今生。

据相关资料记载,目前出土最早具有书画装裱因素的是战国时期的帛画,最典型的如西汉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帛画,都包含早期的书画装裱元素。晋代亦有许多书画装裱。唐代时,书画装裱技法渐趋成熟。宋代宋徽宗赵佶是书画大家,当时的宣和式是一种典型的书画搭配样式。传统书画装裱修复技术历经晋、唐、宋、元的长期发展,到明清时期基本定型,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的“京裱”和以苏州为中心的“苏裱”两个流派。久负盛名的老字号装裱店“荣宝斋”,古字画装裱修复技艺具有独特、完备的工艺流程,是“京裱”最集中的体现,在中国装裱界独树一帜。

传统的书画修复与装裱技艺是中国独特的传统手工技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主要用于书画、碑帖等的装饰和修复还原。书画修复与装裱技艺与书画发展历史相伴相生,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书画的材质各异,或因水火、或因虫蛀、或因老化,其受损原因、程度各不相同,对受损书画的修复技法也不尽相同。书画以纸、绢、帛、缎、绫等材质为载体,决定了其只能手工修复,无法机械化、批量化。

古字画装裱修复技艺对于保存中国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与展现独特的民族文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历史上遗留至今的众多珍贵的书法、绘画等,在很大程度上也受益于装裱修复技术。

于广利研究破损书法作品的修复方案。 记者 王欢 摄

结缘古技

“古画修复是一项十分复杂的技艺,对技法要求很高。”于广利一边展示墙壁上正在修复中的书画作品,一边聊起了他与古字画装裱修复技艺的过往。

于广利在部队时钟情于书法,彼时他喜欢钢笔字,后又练习毛笔字。通过毛笔字,他又对国画产生浓厚兴趣。1994年,他通过战友介绍,到天津学习书画装裱技艺1年,并获得天津市红桥区职工中等专业学校结业证书。“我的老师书画装裱技艺是祖传的手艺。”学艺归来,于广利一直从事书画装裱工作。

2017年底,于广利通过朋友介绍,跟随上海博物馆装裱大师窦治荣的孙女窦旭红学习古书画修复技艺。“古书画修复技艺不是朝夕之功,需要不断地实践,书画相通,积累经验。”于广利说。

古书画修复的技法各不相同,清洗、揭、补、托、全等是核心的几道工序,细分的话还有20多道小工序,环环相扣。对于受损的古书画,首先要判断这幅书画作品的“病因”,是发霉还是虫咬、是火烧还是污损,对症施治。清洗时,去除字画的霉变、尘埃、污渍。清洗后将旧的裱褙揭掉,这是修复技术中难度很高的一道工序。之后是补,需要选择与原材料相匹配的材料,即宋代的书画要选择宋代的纸或绢,并进行深加工,让材料的颜色、包浆等与书画材质相符。“我们在装裱修复书画作品过程中,会注意保留纸张,平时也会注意收集,用于书画修复。”随后的工序“托”就是把画心托起,是一项难度很高的技艺。最后是全,对补好的破洞进行全色,甚至接笔。在接笔时,要判断原作用的是什么墨,用相同的油烟墨、松烟墨等进行调配、补笔、接笔,让修复完的作品浑然一体,天衣无缝。

“古书画修复这个行业悟进去后,不管哪张画哪张字,越残破,修完后越有成就感。”于广利说。

于广利展示修复后的书画作品。 记者 王欢 摄

古韵重现

从事古书画修复多年,在于广利的妙手之下,包括董其昌、张大千、齐白石、戴克昌等名家的数百张手卷重焕古风神韵。“越名贵的书画作品,修复的时候越要仔细,有时候一张画要修复两三个月。”

“这是京东八家之一李嘉境的中堂立轴,拿来时残缺不全,这是修补后的效果。”于广利拿出一幅“达摩像”画作修复前后的照片介绍说。这幅画当时残破不堪,右上角的题字和画像下方的纸张缺少了一大块。于广利为画作断代,找来相应时期的纸张进行深加工,对原画进行补纸、修复、全色等抢救性修复。补纸时,由于各个时期的纸纹理经纬不同,所以在接纸时就连纸茬、纹理都要对接得分毫不差。“我平时会注意收藏各时期的纸,纸张不能手工做旧,做不出包浆,更做不出岁月的自然磨损。”画的右上方是一首作者的自嘲诗,于广利查了很多资料,才找到了这首诗的内容,后根据原作笔体、意境临摹了几十遍。然后他找到与原作相同的松烟墨,对短笔的地方进行接笔。“我们修复古书画,要修旧如旧。尽量用老料,与老画结合在一起,在视觉感官上特别舒服。”

为了将书画装裱、修复技艺传承下去,于广利曾在老年大学开班授课,也曾向有心想学的爱好者传授技艺。在于广利的潜移默化下,其侄女对书画装裱、修复技艺产生浓厚兴趣,于2017年正式拜师学艺。“古书画修复涉及的知识广博、工艺复杂,浮光掠影难窥门径,没有师承,有些东西一辈子悟不出来。”于广利说。

入行越深,越觉学无止境。去年,南北书画装裱修复非遗项目交流会在唐山举行,于广利与来自北京、江苏、浙江、辽宁、广东等地的书画装裱非遗传承人,切磋交流书画装裱修复的技艺,彼此相互提升、受益匪浅。“我们这个行业,干到老学到老。几十年了,我感觉有的地方还需要完善,没有止境。我会继续学习、研究,完善自身技法,将这门古老技艺发扬光大。”于广利说。

编辑: 李强
热点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