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8 06:50:59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劳动日报

唐山历史文化名人丨​​​沙蒙:执导巨作 影坛增辉

沙蒙(1907年—1964年),原名刘尚文,1907年生于玉田县孙各庄乡刘现庄一个农民家庭。1919年到北京北师大附小读书,1922年考入法文高等学校,受进步思想的影响,积极投身学生运动,后逐渐萌发了从事文艺的志向。1933年3月,进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并结识了赵丹、王为一、徐韬等人,不久即加入了中共领导的左翼文化团体,参加过进步戏剧和电影的演出和拍摄。

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后,沙蒙任第五战区青年团艺术组教员,1939年到重庆北碚陶行知主办的育才学校任教。1940年,在重庆与周恩来结识,后加入中国艺术剧社。1944年3月,到了向往已久的延安,实现了他的心愿。在延安,他在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做教员,兼任鲁艺实验剧团团长。

1945年9月,沙蒙与田方、舒群、吕班等率领第八中队(后改称东北文艺工作团一团)从延安出发,千里跋涉赶到沈阳,在东北各地进行宣传演出,号召民众组织起来,保卫抗战胜利成果。1946年,经著名电影演员于蓝介绍,沙蒙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8年9月,沙蒙随东北文工一团到东北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前身)工作担任编导主任和导演。他导演的第一部影片是《赵一曼》,后又导演了《上饶集中营》等。

1956年,沙蒙与林杉合作完成了以抗美援朝战争为题材的故事片《上甘岭》。为了拍好影片,沙蒙不顾多病的身体,深入到朝鲜调查采访。在朝鲜生活了8个月,参观了上甘岭地区的所有坑道、山头,访问了57位志愿军指战员,看了上百万字的有关资料,写下了25万字的采访笔记。沙蒙邀请曾坚守阵地的特等战斗英雄赵毛臣出任军事顾问,带领演员到上甘岭现场参观体验,平时生活中演员也都按角色互称、相处,甚至连出外景也按身份分配住处,因而演员们普遍入戏都比较快,表演起来也真实、生动。电影剧本写出后,曾以《二十四天》的题目发表于1956年3月号《人民文学》,开拍时正式改名《上甘岭》。

《上甘岭》是沙蒙导演的代表作,是新中国电影的经典之作,在全国观众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电影摄制完成后曾送中南海放映,毛泽东主席看后高兴地称许:这可是一部中国的影片啊!沙蒙得知后非常激动,连声说:“这是最高的奖赏!”

沙蒙一生追求进步、向往光明、爱祖国、爱人民、爱艺术的赤诚之心始终如一,他的崇高品格和敬业精神值得后人学习。

1964年6月26日,沙蒙病逝于北京,时年57岁。

(王振良辑录)

编辑:
热点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