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5 07:01:00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劳动日报

“非遗”在唐山丨环渤海古船模复原代表性传承人张鼎:一艘艘古船从历史长河中驶来

视频摄制:记者 魏伟 赵亮 王欢


“唐山+”客户端消息(记者 魏伟 通讯员 崔萌)汉代的艨艟斗舰、楼船走舸,北宋的汴河客船,明代的宝船,百年前的南湖红船……查阅古籍史料、走访博物馆、寻访老船匠,一艘艘古船从有限的文字记载和船匠的口口相传中被复原,从历史的长河中缓缓驶来。路南区非遗项目环渤海古船模复原代表性传承人张鼎说:“每艘古船背后都蕴藏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从中可探寻特定历史时期社会形态、人文风情、区域经济的真实信息。”

张鼎和他的红船模型。 记者 赵亮 摄

古艺历程

走进张鼎的工作室,仿佛进入了船的世界,各个历史时期,各种样式及结构的古船模琳琅满目。得意之作环绕,张鼎娓娓讲述了古船模复原技艺的由来。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造出独木舟的国家之一,在商代已经造出有船舱的木板船,宋代,船上普遍使用了罗盘针(指南针),并有了避免触礁沉没的隔水舱,也叫水密舱。15世纪,中国的帆船已成为世界上最大、最牢固、适航性最优越的船舶。

古船模制作技艺是始于宋代的一门老手艺。那时的工匠,为了造船更精确,会事先制作出船的模型,然后依据模型和图纸再进行施工。一艘古船模型,由龙骨、船身、甲板、桅杆、风帆、船桨等上万个零件组成,按比例制作各微型部件,需经过1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每一个细节都不可轻视。由于材料多样性,制作者必须掌握多类工种技艺,除了放样、木工,还有缝纫、漂染、雕刻、绘画等,而且如何将它们拼接在一起,还要体现出古船的特征,不仅考验手上的技艺,更考验对古船的了解和熟悉。

张鼎复原的古船模,有的是根据中国古代文献及考古出土的实船测绘资料制作的,有的则是依据中国木帆船传统造船技艺传承下来的经验和方法制作的。他将各种渔船、商船、战船按比例缩小,经手工精雕细刻制成,船模的外观、涂装雕刻装饰等可见的外表面,尽可能按照实船的真实面貌表现;在船模的结构、工艺方面,同样尽可能仿照实船的原貌和实际结构特点制作,选料做工精细,船具配置古色古香,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

“随着科技的发展,木制船已经被金属船所取代,制作古船模也是为了传承一种历史文化,也是传承一种技艺。”张鼎说。

海模队孩子们的作品。 记者 王欢 摄

守艺初心

47岁的张鼎自幼受家庭影响,对古船产生极大的兴趣。“20世纪30年代,船模比赛从国外传到中国,五六十年代国内开始有比赛,到80年代成了一种为国争光的项目,各省纷纷组建海模队,冲击一些项目。也是从那时候,我开始接触船模设计,当时没有网络,查找资料很难。我爷爷出国带回来一些西洋船、中国船的资料,就照着资料一点点摸索、一点点制作。”

通过多年的学艺、研究、寻访、考察,张鼎制作了几百艘以中国帆船为主的船模和其他各类模型,并收集积累了珍贵的舟船资料。尤其在中国古帆船复原制作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张鼎说:“一开始不懂,做的很多东西都不对,后来接触到专业的非遗老师、专业运动员,才开始每个零件都按照古船的复原、缩小,一步一步将船模用仿真的思维去做。”

谈起成功复原的古船,张鼎侃侃而谈。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在古诗文中,不乏楼船的身影。楼船因船高首宽,外观似楼而得名。在张鼎复原的古船模中,楼船也是距现今最久远的船型。“楼船在春秋时期出现雏形,到汉代发展到巅峰,是汉代水师的旗舰战船,最大的楼船能载3000人,可以跑马,在那个时代处于领先地位。”张鼎一边展示其复原的楼船模型,一边介绍。

楼船的复原过程艰难,张鼎最早找到的资料是《楼船》这部书,后又查阅很多史料,但楼船的长度、宽度等数据记载均不详细。张鼎走访了很多博物馆,寻访了做船的老师傅,历时两年多才算基本复原。“每艘古船的资料查找都不容易,很多东西都是很多本书串联在一起,才能了解到大概形制。”张鼎说。

“这是运河船,以运粮为主兼顾捕鱼,到现在仍有地方在用,只是很少见了。福船、鸟船、沙船、广船是中国的四大船型。这是广船,广东广西附近的船型,是尖底海船,接近于西洋船的设计。这是福船,郑和下西洋的宝船就是福船船型,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种木船,可以载三四千人,但在明朝,宝船及郑和下西洋的资料被付之一炬,缺乏历史考证……”对于各类古船及历史,张鼎如数家珍。

在工作室的显要位置,一艘画舫和“辽宁号”航母形成鲜明对比。“这是南湖红船,对于中国、对于中国共产党有着特殊的意义。”为设计制作红船,他十几年前数次到浙江嘉兴考证,2015年开始用电脑设计、制作红船套件。2016年他成功将红船套件推向市场,受到很多古船爱好者的欢迎。“红船代表着百年前羸弱的中国,‘辽宁号’航母则代表了百年后,中国海军的复兴、文化的复兴,是真正腾飞的代表。”张鼎说。

截至目前,张鼎已设计完成北宋汴河客船、沙船、绍兴船、西湖游船、乌篷船、高网船、宋代楼船、华光礁一号福船等30多种船型。“我正在复原一艘渤海船,这是我复原100艘中国古船模型目标的一环,我打算通过参加世界级的比赛,把中国船模通过套件的方式推广到全世界。”张鼎说。

张鼎介绍古船历史。 记者 赵亮 摄

匠心传承

由于制作工序繁琐、耗时较长,现在从事古船模制作的人越来越少。张鼎多年来走访古船造船厂、老师傅了解到,中国船的制造没有图纸,而是在关键环节留有经验口诀,只有老师傅掌握,口口相传。“我走访沿海、内河,很多老师傅都没有了,最后一代老船匠已经70多岁,也没有学徒,传承岌岌可危。”张鼎说。这让他感到抢救中国古船时间紧迫,要尽快将古船变成看得懂的图纸、资料,避免其淹没于历史长河。

2015年,为了不让这门传统的技艺失传,张鼎创新性地研发古船模套件,将中国古船的各种类型船制作成工艺简单、分解化、小型化的木质套件,让没有木工基础的普通帆船爱好者和青少年都可以制作,由浅入深让更多的人了解、接触古船模型。“复原古船模型,我主要参考《姑苏繁荣图》《潞河督运图》《康熙南巡图》《出警入跸图》《清明上河图》,根据图中的船型,再结合史料复原,之后将古船模的结构简化,制作成针对青少年的船模产品。”张鼎说。

作为河北省航海模型队主教练领队、全国航海模型锦标赛冠军,张鼎成立了帆语古帆船模型工作室,专门培养青少年制作中国古船模型和各类航海模型,他将福船、广船、沙船、鸟船、龙舟等中国古船型的历史背景、制作技艺传授给青少年,通过参加各类古船模比赛传播古船模文化。

在海模队的房间,陈列着孩子们制作的船模作品。“这是元代运河运粮船,山东菏泽古船,距今700多年,船型比较完整,因为发现了两个完整的元青花而闻名考古界。这是走舸,有很多对船桨,速度比较快,千帆竞技百舸争流说的就是它……我们在河北很多学校开展海模活动,通过制作中式帆船、现代中国海军舰船,了解航海模型的特点和知识,传播古船文化、中国海洋文化,让孩子们一步一步走进波澜壮阔的航海文化殿堂。”张鼎滔滔不绝。

对于未来,张鼎表示:“我会继续复原更多的古船模,让博物馆里的老物件、古籍史料里的文字‘活’起来,让更多的人亲眼看到、切身感受到咱中国古船文化的魅力。”

编辑:
热点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