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7 08:24:24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劳动日报

努力打造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的发展场景

□ 李霞

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部鸿篇巨制,我们必须加快创新发展,全力打造更多更好的中国式现代化唐山场景。中国式现代化唐山场景内容丰富,其中,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的发展场景位于十大场景之首。

产业兴则百业兴。近些年来,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唐山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展开了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经济总量稳步提升,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新兴产业提速增量,现代服务业提效扩容。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6349.4亿元,同比增长4.3%,分别位居全省第1位、第2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1%,分别高于全国、全省3.2和1.5个百分点;钢铁附加值产品占比达到39%,精品钢铁、新能源、电子信息、新材料、绿色化工和节能环保六大新工业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分别为10.2%、33.8%、29.9%、8.2%、6.9%和6.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4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5.2%,比2021年提高了2.9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8和1.0个百分点;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7家,居全省首位。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清醒地认识到,唐山产业转型升级步子迈得还不够快,产业结构依然偏重,全市传统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近九成;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8.6%,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为此,唐山要打造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的发展场景,实现到2035年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成效,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远景目标,需要我们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努力打造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的发展场景,需在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上下功夫。一是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发挥创投基金、产业基金的作用,加快打造重点打造精品钢铁、绿色化工、绿色建材、高端装备制造4条标志性产业链,新能源、节能环保、海洋产业、信息智能4条成长性产业链,基因技术、类脑智能、空天开发等N条前瞻性产业链的“4+4+N”现代化产业链条,培育“万亿级产业、千亿级企业”。二是实施稳链补链强链创链工程,聚焦全市重点产业,有针对性地疏堵点、通断点、育高点、延强点,提升产业链整体质量水平,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三是实施标准强市、质量强市、品牌强市战略,壮大轨道交通、精品钢铁、应急装备等传统优势领域“唐山制造”品牌,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核心竞争力的“质量标杆”企业。四是实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提升战略,各县区分行业制作出产业链图谱,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建立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评估和风险预警制度,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物流链高效运转、协同升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努力打造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的发展场景,需在提升新型工业化质量和效率上下功夫。一是深入实施领跑者行动,立足钢铁、化工、装备、建材产业主导地位,着力推动主导产业技术革新、产品创新、产业更新,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形成高度聚集、上下游紧密协调、供应链集约高效的产业集群。二是实施新赛道行动,培育壮大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发更多应用场景,打造第二个“万亿级产业”。三是实施新动能行动,深挖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潜力,发展服务型制造新模式,通过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将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嵌入制造过程,推动制造企业由提供单一产品向提供“产品+服务”乃至“制造融合服务”转变,实现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高效化、高端化和服务化。

努力打造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的发展场景,需在拓展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推动京津区域产业互联、政策互通、资源共享、平台共建、场景共用,构建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共同打造钢铁、石化、汽车、轨道交通装备、生物医药等世界级产业链集群,协同完善与京津地区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加快推进与京津协同发展的要素市场建设,积极参与京津冀技术转移联盟建设,完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方式,促进技术要素与资本要素融合发展。

努力打造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的发展场景,需在提升县域经济实力和水平上下功夫。一是实施特色产业引领战略,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按照因地制宜、统筹协调、错位发展的思路,每个县(市、区)重点发展2-3个特色主导产业,推动特色产业在规模、质量和品牌上上水平、求突破,提升县域经济的整体实力。二是实施开发区(园区)提升战略,完善开发运营、招商引资、人才引进机制,加强开发区(园区)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将开发区(园区)打造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三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结合县域产业特色与优势,发展一批创新能力强、引领作用大的骨干高新技术企业,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依托县域骨干企业以商招商,不断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作者为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主任兼科研处处长、教授)

编辑:
热点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