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2 06:41:42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劳动日报

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和顺的乡村场景

□ 鲁俊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紧紧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部署,把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和顺的乡村场景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唐山场景之一,要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重要部署,牢牢把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推进“五个振兴”,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和顺的乡村场景,需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新体系、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上用心用情用力。一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加大种粮农民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补贴力度,更好地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二要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足我市资源禀赋,突出特色发展,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巩固畜牧业大市地位,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化绿色发展,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以稳规模、提质量、增效益为目标,推进唐山渔业高质量发展。深入开展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活动,壮大特色果蔬产业及食用菌产业。三要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统筹发展数字农业、休闲农业、都市农业、认养农业等新业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空间。

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和顺的乡村场景,需在汇聚智力助农新力量、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上用心用情用力。一要完善乡村人才培养制度,推动我市职业院校建设涉农专业或开设特色工艺班,与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用工企业精准对接,定向培养乡村亟需人才。二要加大乡村人才引进力度,用足用好“凤凰英才”3.0政策红利,吸引高层次乡村生产经营人才、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来唐服务。三要建立各类人才定期服务乡村制度,支持和鼓励符合条件的城市医生、教师、科技、文化等人才,通过项目合作、短期工作、专家服务、兼职等多种形式到基层开展服务活动。四要建立健全乡村人才分级分类评价体系,推动乡村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艺技能人才两支队伍齐头并进、协调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和顺的乡村场景,需在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上用心用情用力。一要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开展各种文化文艺活动,让城市高品质的文化社团、文化节目更多走进乡村。充分发挥乡村文化空间的作用,继续办好“农家书屋”,探索建立和利用村民大讲堂、农民议事厅、道德讲堂等公共空间,让广大农村居民享有更加充实的精神文化生活。二要建设传承良好家风。深入发掘家训、家书及家风故事,开展“最美家庭”“孝老爱亲模范”等系列先进典型、好人好事评选活动,引导群众见贤思齐。三要形成文明乡风民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形成顺应时代要求的婚姻家庭、邻里关系、平安建设、民主参与等各方面乡风民约,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和顺的乡村场景,需在塑造和美乡村新风貌、推动乡村生态振兴上用心用情用力。一要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打造美丽乡村“唐山样板”。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优先保障农村饮用水环境安全。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水平,对农村黑臭水体实行动态清零。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置体系,推动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不断提高。因地制宜推动厕所革命,加强已有成果运营管护。深入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加快实现“绿、美、亮、净、硬”五化建设。二要积极推进农业农村生产生活低碳转型。推动传统农业生态化改造,着力培育生态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等项目,促进农业向绿色、有机、生态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加快建立种养结合、农林结合循环产业体系,打造绿色产业链供应链。加快农村建筑和用能低碳转型,推广节能环保农机具、灶具,推进现代化绿色农房建设,努力建成更多生态美丽宜居乡村,让农村环境“经得起细看、耐得住常看”,让阡陌田园“诗意栖居、复返自然”。

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和顺的乡村场景,需在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推动乡村组织振兴上用心用情用力。一要着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高标准落实“牢记嘱托当先锋、英雄城市党旗红”基层党建示范引领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形成领导有力、功能完善、运转有序的组织体系,扎实推进全市农村党的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二要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围绕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县区村集体经济项目库。建好用好乡村振兴公司,盘活农村闲置资源,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三要开展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完善办事公开制度,推广村级组织依法自治事项、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事项等清单制,规范村级组织机构牌子和证明事项,拓宽基层各类群体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逐步形成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以组织振兴保障乡村和顺,确保乡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

(作者为市委党校教务处处长、副教授)

编辑:
热点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