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4 06:42:25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劳动日报

唐山高质量立法护航高质量发展

□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耿建扩 陈元秋 通讯员 李艳辉 李建华

给爱犬挂上犬证、套上牵引绳、戴上嘴套,再随身带好卫生纸和塑料袋……这是河北省唐山市高新区市民高建国出门遛狗的准备工作。细心的唐山市民发现,近一年来,身边越来越多的宠物狗主人加入文明养犬行列。这是去年以来《唐山市养犬管理条例》修订实施后带来的可喜变化。

12月4日,唐山市民积极参与国家宪法日宣传活动,学法热情格外高涨。董军/摄。

因立法带来的变化还有很多。今年12月4日,《唐山市防灾减灾救灾条例》成功入选河北省2021年度“十大法治成果”,据唐山市工信局三级调研员张军介绍,该条例实施一年多来,有效促进了全市智能救援装备、监测预警装备、工程抢险装备、应急防护装备、工程消能减震装备等五大特色产业快速发展,预计到2025年,全市应急装备产业营业收入将达350亿元。

一对母子从唐山法治公园“宪法墙”前走过。 董军/摄。

“以高质量立法护航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唐山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主任么树军说,唐山市自1986年起享有地方立法权。36年来共制定地方性法规57部,修改(修订、修正)63部(次),废止22部,现行有效35部,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地方法规体系。一部部地方性法规适时出台,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法治保障。

哪个地方问题最突出,就把地方性法规的着力点放在哪。近年来,唐山切实提高立法水平和质量,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党委决策部署、围绕回应群众呼声期盼,做到“针对问题立法,立法解决问题”。同时,努力让人民群众对立法工作全过程、各环节“沉浸式”参与,据统计,近五年来,收到基层群众对法规草案、年度立法计划等意见建议100余条,40余条意见建议被不同程度采纳吸收,其中10余条真知灼见被直接反映在法规条文之中。2021年底,根据市民意见,有4件立法项目被列入《唐山市人大常委会2022-2026年立法规划》。

高质量立法赋能千行百业高质量发展。《唐山市港口条例》等法规为建设世界一流综合贸易大港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2021年,唐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7.22亿吨,同比增长2.8%,稳居全球和全国沿海港口第二位,加速推进唐山转型发展、向海图强;《唐山市房地产交易管理条例》《唐山市防灾减灾救灾条例》等法规从制度上保障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进民生福祉;《唐山市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法规用严格的制度、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全力写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文章;《唐山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唐山市养犬管理条例》等法规引领社会风尚,擦亮城市文明底色;《唐山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条例》《唐山市截瘫疗养院保护利用条例》等法规加强了地方历史文化保护立法,提升了城市底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此,唐山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王保军表示:“我们今后将继续提高立法质量,不断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以高质量地方立法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支撑。”

(原载光明日报客户端)

编辑:
热点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