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个全家团圆、共享天伦之乐的节日,更是一个满怀生机、为来年积蓄力量的节日。春节假日里,唐山城里城外到处都充满了浓浓的新年味道,这种味道在年夜饭的餐桌上,在街头巷陌高高挂起的红灯笼里,更在赶回到家一张张团圆的笑脸上……春节期间,记者进行了走访,通过近距离视角,感受着唐山这座城市过年的味道,感受着唐山人民过年时的喜悦。
过年爱看的大戏
1月25日,大年初四下午,路南区“我们的节日·文化进万家”——“评剧戏娃闹新春”活动现场,河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剧代表性传承人罗慧琴携弟子杨南为活动演唱的评剧戏歌《我爱你中国》作为活动的大轴戏,赢得了现场观众的掌声、叫好声。
图为罗慧琴(左)携弟子杨南为路南区“我们的节日·文化进万家”活动演唱评剧戏歌《我爱你中国》。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门口儿唱大戏,接闺女叫女婿,小外孙也要去……”演出间隙,罗慧琴从一句童谣开始为记者描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群众在春节期间追看评剧的热闹场景。每年的大年初二,唐山市评剧团就开始下乡演出,十里八庄儿的老百姓开着手扶拖拉机、骑着自行车、拿着小马扎儿都会相约来看戏,卖糖葫芦、花生瓜子的,画糖人的小买卖人也都会赶过来凑热闹,最多的时候是一天要演出三场。“我们的行话叫三开箱,一整天演三场是非常考验演员功夫的。”
2000年的正月十五,唐山市评剧团在汉沽农场露天演出时的场景让罗慧琴记忆犹新。那日早晨天阴着开始飘小雪花,转而就是鹅毛般的雪花飘落,罗慧琴应剧团领导安排与当地村长联络,因天气太不好,担心观众看戏受罪,希望能停演。然而村长却恳求地告诉罗慧琴,下多大雪也没关系,咱这儿的村民早就盼着市里的评剧团来演出了,“过年儿不看一场大戏,不算是过了完整的年啊!”
“那天是由我主演的《金玉奴》,戏演到一半,台下的观众都成了‘雪人’——他们用棉衣遮住头,口鼻呼着热哈气,虽不时地搓手跺脚,但眼睛却始终没有离开舞台上的演员。”这种场面感动了在场的所有演职人员。“评剧是唐山的家乡戏,老百姓自古又有过年必须看大戏的习俗,咱们戏曲工作者就应该帮他们实现这个心愿。唐山‘冀东文艺三枝花’传承基地的评剧小演员们‘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勤学苦练,也就是要把评剧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发扬光大,唱响咱老百姓过年爱看的大戏。”罗慧琴说道。
装满年味的公交车
1月21日大年三十下午,由唐山南站开往东欢坨矿的118路窦玉海班组公交车上,拉花、彩灯、福字窗花的装扮让车厢充满了温馨喜庆的节日气氛。“我想让所有的乘客都能感受到春节的喜庆,车厢里浓浓的年味,就是为市民送去的新春祝福。”说起118路的窦玉海班组,除了干净整洁的车厢,急救箱、便民袋、暖水瓶、爱心雨伞等一应俱全,夏天有遮阳帘,冬天有棉坐垫,雨天还有备用伞,数十年如一日坚持的窦玉海直爽的言语道出了此举的初心,“公交车是我们美丽凤凰城一个重要的文明窗口,外地人来唐山,坐上我的公交车就能感受到我们城市的文明,咱唐山过年时就得有个过年的样子。”
图为窦玉海正在装饰自己驾驶的公交118车组车厢。
春节前夕,窦玉海早早就自费购买了烘托节日氛围的饰品,精心布置车厢的年味,为即将踏上归途的返乡人“张罗”了一车新年的热闹和温暖。“窦师傅的公交车,夏天有遮阳帘,冬天有棉坐垫,雨天还有备用伞,节日里车厢内张灯结彩,每次一坐他的车心情都特别舒畅!”乘客韩先生告诉记者,他经常乘坐118路公交车,看到乘客对窦玉海表示感谢或者称赞是常有的事,“过年前的这几天,老乘客为了坐窦师傅的车,甚至宁愿在公交站台多等一会儿,不为别的,就是稀罕这车厢里过年的喜庆劲儿!”
传递吉祥的泥塑
从最不起眼的泥土,到活灵活现的泥人,路南区非遗项目泥塑制作技艺传承人李贺靠几十年的手艺活功底,用手中的锉刀和花笔将一团团陶泥化腐朽为神奇。“过年了,不妨就挑一个自己喜欢的泥人带回家,为新的一年迎来一个好彩头。”李贺在2023新春非遗文化庙会上向路过的市民介绍着自己的陶泥作品,也引来了逛庙会的市民围观。“我还记得小时候,家里不咋富裕,过年看见捏泥人的就吵闹着要,但家大人只给买了一个小鸟模样的泥哨,回家的路上一直吹着,馋得过往的小孩都闹着让家大人买。”今年50岁出头的刘先生手中把玩着李贺售卖的陶泥作品,稀罕得就再没撒过手,“这泥人我买了,要不您再给我找个泥哨,我还吹着回家,顺便回味一下我的少年时代,哈哈……”
图为路南区非遗项目泥塑制作技艺传承人李贺在为2023新春非遗文化庙会制作泥人。
眼观李贺的泥塑作品,无论是人物,或是器具,都是神韵逼真、构思清晰,再用刀具、矬子的耐心打磨使得夸张、变形的手法呈现得淋漓尽致,作品本身所带有的暗示性与象征性,均传达出吉祥的寓意。李贺介绍道,“想要做出大件泥塑作品,像是十八罗汉、关公等复杂形象,甚至要花两到三天的时间;还可以制作出跟自己一模一样的‘泥塑伴侣’,只要本人亲自到场或者提供照片就可以。”
“泥塑能够传承到今天是和过年的习俗分不开的。”李贺告诉记者,泥塑不仅是新年传递吉祥美好的一种符号,更具有承载历史文化的传播功能,是讲好中华传统故事最好的‘形象代言人’。”
缺不得的欢声笑语
“相声演员的年节是带有茉莉花茶和五香瓜子味的。”唐山青年相声演员韩鹏在春节期间一直没闲着,除了在他经营的唐山爱琴海购物广场笑园茶社演出外,还奔波于唐山其他几个书场和各种联欢晚会的演出。“据我师父李增满先生说,演员是属于观众的,好演员的年节是应该在舞台上度过,在观众的笑声中度过,这才是相声演员的年节味儿。”
图为春节假期,唐山青年相声演员韩鹏(左)与搭档董昱刚在万顺书场为观众表演相声。
一年中最重要的两场演出——剧场的封箱(大年初二)和开箱(大年二十九),韩鹏都会遍邀曲艺界的朋友,相声、大鼓书等曲艺形式连番上演,激发着台下观众的欢笑声,喝着茶水、嗑着瓜子也不忘腾出双手和嘴,鼓掌叫好。只有闻到浓香的茶味,看到五香瓜子抓进观众手中,韩鹏心里才会踏实,这说明各位观众正在等待他们喜爱的相声演员的逗笑。“都忙活一年了,到了年底带着亲朋好友看一场相声演出,在欢笑声中放松一下精神,这是我们所能做的最大的贡献。在我们相声演员心中,过年期间见到最明亮的不是烟花,是观众笑脸中已经笑弯的眼睛。”
过年的味道,是欢乐的团圆,是喜庆的氛围,是美好的祝愿,更映衬出人们当下幸福的生活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记者 刘大民
照片均为记者 刘大民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