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新闻网消息(记者 杨文进)本次政协会议上,市政协委员张克震提出了《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助推我市绿色低碳发展》提案。他认为,“双碳”背景下,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推动我市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迫切需要,是顺应能源技术进步趋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深化污染治理攻坚,强力推进能源革命,统筹抓好生态系统治理,稳妥有序落实“双碳”战略,加快培厚生态文明底色。
张克震介绍,随着碳达峰碳中和进程加快、能源转型深入推进,我市能源结构布局面临深刻调整。在能源利用方式复杂多元、能源科技创新融合发展、能源产业生态跨越升级的背景下,由于我市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面临巨大挑战。
“双碳”背景下,电力行业既是碳排放的主要行业,又是碳减排的重要领域。而新型电力系统,以最大化消纳新能源为主要任务,以智能电网为枢纽平台,以源网荷储互动与多能互补为支撑,具有清洁低碳、安全可控、智能友好、开放互动等基本特征。因此,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推动我市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迫切需要,是顺应能源技术进步趋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途径。
我市现有电力系统具有三个明显特征:一是二产用电量高,第二产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83.7%。二是绿电占比低,截至2021年底,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为111845万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47%,而我市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为27.23万千瓦,仅占全市发电总装机容量的3%,远低于全国水平。三是碳排放总量大,2020年,全市钢铁、电力两个行业能耗总量占全市的85.3%,碳排放量占全市的73%。
张克震认为,我市现有电力系统已经不能适应新能源发电快速发展,一是新能源发电的快速发展与电网发展协同度不足,二是新能源发电对电力平衡支撑作用不稳定,三是储能系统建设尚不健全。他建议,加强顶层设计,统筹系统推进。出台扶持政策,开展示范项目。提升技术支撑,搭建数智平台。强化本地支持,就近消纳绿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