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11 06:55:14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劳动日报

​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 加快“三个努力建成”步伐

高质量发展成为两会关注焦点,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

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 加快“三个努力建成”步伐

□ 记者 孙愫

一年春作首,万象始更新。

2月7日至10日,备受瞩目的全市两会召开。广大代表委员肩负着全市人民的重托,认真履职尽责,积极建言献策。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开年之际,唐山这样盘点过往,这样擘画蓝图——

2022年,在唐山发展史上极不寻常、极不容易、极不平凡。我们遇到的风险考验前所未有,夺取胜利的意志愈加坚定!

展望未来,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三个努力建成”步伐,当下可为,未来可期。我们将用新的奋斗续写新的荣光,一家人,一条心,一起干,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唐山场景的华美篇章!

踏过千重浪,交出优异成绩单

数字凸显变化,数字见证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中,一系列数字直观呈现出过去一年全市上下锚定“三个努力建成”目标任务,紧扣全市“12345”总体工作布局,解放思想,奋发进取,交出的一份高质量发展优异成绩单。

——在逆势逆境中负重前行,顶住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主要经济指标领先全省。

——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家、高新技术企业101家,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保持全省第一。

——全省首创“拿地即开工”“标准地出让”“投资承诺制”,全国城市综合信用排名跃居第2位;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4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22家,位居全省前列。

——唐山港实现河北首次40万吨级船舶满载直航,吞吐量跃居世界港口第2位;京唐城际开通运营,唐山和首都进入同城化时代。

——实施城市更新项目914个;改造农村厕所7.39万座,美丽乡村创建数量全省最多。空气质量全国排名倒38位,唐山终于摘掉了全国重污染城市的“黑帽子”。

——城镇新增就业12.28万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新建、改扩建中小学66所;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2114套。

……

纵是风雨也从容。大事、要事、难事,看的是担当,靠的是能力。与会代表委员一致认为,报告中每一个激动人心的数字背后,都凝结着全市人民的心血、汗水和智慧。报告开篇“唐山韧度”“唐山高度”“唐山温度”“唐山力度”提纲挈领,用“六个对冲”全面总结一年成绩,提振士气,鼓舞人心,也为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三个努力建成”步伐打下了坚实基础。

“新兴产业支撑明显,高端人才加速聚集,创新驱动能力增强,集约发展水平越来越高,开创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2022年这份实打实、沉甸甸的成绩单,难能可贵。”聆听《政府工作报告》,让范海志、李红斌等委员深切感受到了唐山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全力以赴的铿锵步伐。

“《政府工作报告》开篇用了三个‘极不’对2022年作了点评,让我们感受到唐山在过去一年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可喜的是,在这极不容易的一年,优异的成绩单让我们感到无比振奋,也让我们对唐山未来的发展充满希望,对中国式现代化唐山场景满怀期待。”李冬梅代表说。

刘子阳委员说,在过去的一年,我市顶住了三重压力,克服了前所未有的风险考验,在全省经济发展绩效专项考核中取得第一,这充分彰显了稳中求进的“唐山韧度”。他表示,要继续秉承在实干实效中攻坚克难的决心和勇气,聚焦主责主业,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为全市经济社会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增光添彩。

董国亮、高爱东、全永日、郑茂明、李文立、丁玉焕等代表告诉记者,报告既让他们看到了唐山勇毅前行的勇气和决心,也看到了唐山高质量发展的火热明天和美好未来,倍感骄傲自豪,倍添动力自信。他们表示,一定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延伸产业链条,增加科技投入,提升产品附加值,积极服务和融入高质量发展。

锚定首要任务,一锤接着一锤敲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当历史的指针指向2023年,如何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唐山场景,加快“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步伐,实现高质量发展?这是唐山必然要回答的时代之问。

与会代表委员一致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工作“九个新”的部署,既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对唐山发展的殷切期望,又找准高质量发展的发力点,为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只要明晰唐山的“时”与“势”,应势而动,乘势而进,聚势而强,一定能够在高质量发展中闯出一条新路来,让唐山高质量发展领跑全省。

项目是发展的生命线,一定要扭住项目投资的“牛鼻子”。霍强代表说:“打造更多更好的中国式现代化唐山场景、丰南场景,将坚持以重点项目为带动,加快产业延链补链强链、龙头企业壮大和新集群打造,促进产业成体系、上水平。 紧紧围绕项目聚集抓招商、优环境,形成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的良好局面,厚植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实现高质量发展,产业是关键,创新是动力。顺利度过结构调整阵痛期,唯有加快产业迭代更新。作为传统重工业城市,报告中提出的“要坚持增量崛起、存量优先,产业竞逐新赛道”让委员们十分振奋,“实体经济作为看家本领,顺应市场需求,通过转型、创新发展,就一定会闯出一片新天地。”面对未来的发展,温建国、赵虎等委员信心满满。“我比较关注报告中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方面的内容。”李茂华代表表示,环保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下一步,企业将加大环保投入力度,找到企业为唐山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契合点,为唐山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强化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全力建设科技强市、创新之城。“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科技引领、筑巢引凤,创新培育新动能。政府工作报告对创新工作作出具体详实的部署,令人鼓舞。”张朝发、卢春华等委员尤其关注报告中关于创新发展的内容:“我们一定要积极融入建设‘数字中国’‘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唐山场景’等重大国家、城市战略,强化科技创新,持续加强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度融合,持之以恒提升基础研究能力,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报告》明确提出,坚持人民至上、民生为本,“唐山温度”标注新刻度。“扩大学前普惠性学位供给,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这与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非常契合。”刘秀红委员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定把会议精神带到基层,通过立足本职工作,实现因人施教、个性化教育,真正为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努力。”

酣畅淋漓干一场,用新的奋斗续写新的荣光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

市两会指引了唐山未来发展的方向,也凝聚起了社会各界的共识——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步伐,把中国式现代化唐山场景的宏伟蓝图变成现实,没有捷径,唯有实干。

代表委员们一致表示,将第一时间把两会精神传达贯彻到各条战线、各个领域,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努力把两会上的思路举措转化为各地各部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以高质量履职助推唐山高质量发展,为打造更多更好的中国式现代化唐山场景贡献智慧和力量。

郑友东代表说,曹妃甸将认真落实报告要求,围绕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曹妃甸场景,抓产业促转型、抓港口促开放、抓城乡促融合,以顶格标准、真格措施、满格状态,全力争第一、创唯一,奋力当好“三个努力建成”的排头兵。

董立群代表说,丰润区作为经济大区,要全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突出创新的主体地位,全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努力在全市高质量发展中当先锋、作表率。

“丰南区将聚焦全市‘12345’总体工作布局,坚持实干导向,聚焦走在前列目标,全力推动报告各项部署走深走实。”赵立华代表表示,将聚力打造制造强区、创新强区、农业强区、人才强区等9个中国式现代化丰南场景,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生态宜居样板区”建设新局面,在唐山加快“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中作出更大贡献。

崔东鑫代表说,迁安将在全面落实报告部署基础上,围绕把迁安打造成为企业家投资、兴业、安居的首选之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增强现代产业体系竞争力,提升城市、农村、生态等综合宜居品质,让投资更有效、市场更活跃、循环更畅通、发展更持续,奋力在“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中担重任、扛大旗。

李强代表表示,住建部门将全面落实报告要求,围绕提升城市建设品位和民生服务质量,在城市更新、民生工程、租购并举、燃热供应、物业服务、城镇建设上持续用力,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唐山场景作出住建贡献。

“作为基层村党支部书记,认真研习报告精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做大做强农业品牌,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老百姓更富裕,努力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羊。”李志刚代表说。

……

已见繁花结硕果,更立壮志谱新篇。

站在新的起点,盘点一路走来的收获,憧憬美好愿景的实现,我们心潮澎湃、豪情满怀;扭住高质量发展主题,我们一往无前、奋勇争先,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唐山,英雄城市再出发!

编辑:
热点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