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19 06:57:12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劳动日报

唐山扎实推进乡村治理工作“三治”融合促发展 善治格局初形成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记者 回佳佳 通讯员 高旺福)我市以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为重点,积极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全市现代乡村治理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综合服务站、村务监督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五位一体”治理新机制健全完善,村规民约、乡风文明理事会、“一乡一法庭”工作制度均实现所有行政村全覆盖。

优化自治建设,夯实乡村治理根基。深入开展“基层党建质量提升年”活动,扎实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升“七个全覆盖”质量,集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巩固提升154个农村党建示范点,打造全域示范乡镇,提升村级党组织的组织力和战斗力。向180个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乡村振兴的组织基础不断夯实。截至目前,全市177个乡镇、5480个村全部完成换届任务,100%实现“一肩挑”,村“两委”干部平均年龄下降8岁,村党支部书记大专以上学历占比提高近20%。逐步完善村级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民代表会议、村务监督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五位一体”治理新机制和农村综合服务站,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对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由村民协商决定。强化村级民主管理制度建设,全面实施村级事务阳光工程,健全村务档案管理制度,实施结果公开程序进行,推进村级事务公开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不断完善《村规民约》等制度,开展村规民约制定或修订工作,截至目前,全市所有行政村已经普遍制定或修订形成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

深化法治建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完善“一乡一法庭、一村一警、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制度。加大农村普法力度,深入开展“法律进乡村”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法律进乡村”、“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等活动。加强乡村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建立健全乡村调解、县市仲裁、司法保障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处机制。加强乡镇司法所、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建设,打造综合性、一站式服务型窗口,不断提升基层乡村治理法制化水平。截至目前,曹妃甸区唐海镇芦井庄、路北区机场路街道祥富里社区等19个村(社区)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规范乡村小微权力运行,全面推广村级事务“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形成群众监督、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乡村监督、上级部门监督和会计核算监督、审计监督等全程实时、多方联网的监督体系,深入开展基层微腐败治理,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健全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基础性制度、设施、平台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功能和运行机制。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向基层延伸,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依法打击农村非法宗教、邪教活动,依法管理宗教场所,严防利用宗教干涉农村公共事务。坚持以“八无”为标准,组织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形成了人人共建平安、人人共享平安的良好局面,全市平安村(居)创建率达到98%以上。

强化德治建设,涵喻传播文明乡风。全面推进移风易俗,深入开展“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文明家庭”“最美家庭”“青年志愿服务助力提升乡村文明”创建活动。加强文化体系建设,引导农民群众参与积极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成功承办“冀农乐”全省农民健身气功运动体育指导员、教练员技能提升活动,“全省农耕文明健身比赛暨美丽乡村健康跑”活动等。加强典型示范引领,积极推进县级文明村镇创建加速提质、稳步扩面,运用公益、网络、文化活动等多种方式,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文明村镇创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截至目前,全市县级以上文明村、镇比例分别达到73.25%和89.44%,3个县5个乡镇被命名为全省2021-2023年度“河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健全机制建设,推动社会协同参与。建立目标责任制,将开展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纳入乡村振兴考核,完善评价机制。加大社会参与力度,建立健全各种社会力量的协同参与机制,建立责权明晰的协作关系和契约关系,推动社会协同参与制度化、规范化机制的形成。大力培养引进优秀人才。建议高校、职业院校等大力培育乡村治理各类人才,全面推进乡镇党校等培训平台建设,加强对基层干部和农村群众的培养和锻炼,不断提升乡村治理的专业化水平。创新人才使用机制,吸引在乡村治理、农业科技、经营管理、商务营销等各方面学有专长、经验丰富的专业型、专家型人才,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等,参与到乡村振兴事业中来。

编辑: 王雅丽
热点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