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7 10:58:26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劳动日报

唐山2023年2月份第四期“周文明标兵”名单发布

日前,唐山市“文明标兵”评选发布组委会办公室公布了2023年2月份第四期“周文明标兵”名单。他们是:

1. 坚韧不拔、乐于助人的好姑娘 金恒合

2. 关爱学生、勇于探索的教育人 李红娜

3. 冰窟救人的最美身影王占民 于俊臣

4.倾力倾心服务患者的医务工作者 何九红

5. 孝老爱亲的好媳妇 于淑娟

6. 身残志坚的乡村环境“美容师”卢起铮

7. 退休不退志的陵园守护人 秦长付

8. 言传身教、悉心照料公婆的孝媳 张凤梅

9.担起家庭重担的巾帼儿媳 李晓燕

10. 义务服务邻里数十载的好心人 胡锦忠

11. 尽其责、展其能、甘奉献的农业人 陶明强

12. 彰显青年担当的乡村工作者 刘曼玉

13. 助人为快乐之本的公益人 蔡振喜

14. 潜心钻研非遗技艺的青年传承人 李萨

15. 德行之至、以身作则的好教师 崔海滨

16. 热心服务社区的好居民 吴军伟

17. 立足三尺讲台、教育服务社会的幼教老师 杨晶晶

18. 为民办实事的好书记 吴俊永

19. 社区居民的贴心人 李雅轩

20. 三十三载照顾耄耋公公的好儿媳 马淑玲

2月份第四期“周文明标兵”事迹

坚韧不拔、乐于助人的好姑娘

金恒合

金恒合,迁安市永顺街道花园社区居民。一个花季女孩承载着三代之家的重任:照顾患病30多年且已经90岁的爷爷奶奶、患过敏性哮喘20年并抢救16次慢阻肺的母亲和重伤致二级残的父亲。金恒合乐观豁达,任劳任怨,努力维系着一个完整的家。从上幼儿园起,她就开始踩着小板凳帮妈妈洗碗,力所能及照顾母亲和患有心脑血管病、肿瘤、帕金森症、老年痴呆等多种疾病的爷爷奶奶,12岁又开始照顾因意外事故受重伤的父亲。生活的重担没有将她压倒,疫情防控期间,面对邻里间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金恒合更是尽自己所能及时纾困助难。她曾帮助9个月的眼外伤幼儿就医,保住了孩子的眼角膜,为几十名听障患者送去助听器电池,帮助多名患急性病的人员叫救护车送医,受到居民们的高度赞扬。

关爱学生、勇于探索的教育人

李红娜

李红娜,唐山市第一中学高三英语组备课组长。她有着32年教龄和22年党龄,是学校英语教研教改的“开路先锋”。作为“钱学森班”的英语教师,她是爱生如子的“老师妈妈”。“强组就能强教,强教就能强生,生强、班强则校强”,凭着这份信念,李红娜带出了一支务实严谨、团结向上、业务精湛的备课组团队。她精研高考评价体系,以大概念大单元统领课堂,带领团队探索“新教材基于大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开展“单元话题整合研讨课”,同听共评,走在教改前列。疫情防控期间,腿部有伤的李红娜本应到医院手术,但为了不耽误学生备考,她毅然选择陪伴学生。她利用课余时间修改印制《全体裁高分应用文集》为高三学子助力,在教育之路上求索不辍。

冰窟救人的最美身影

王占民 于俊臣

王占民和于俊臣是丰南运河唐人街景区管理有限公司保安人员。1月15日22点,二人在河头老街景区2号岗亭值班,听到有人呼救,在确定声音来自附近水面后,立即拿起手电和救援绳前往,发现距河岸十五六米处的冰窟中有一男子。该男子两手扒在冰面上不停挣扎,此处水深四五米,随时有淹没的危险。他们边安抚落水人,边尝试把救援绳抛过去。在几次抛绳后,落水者终于抓住了绳子,二人合力将男子拉至岸边。1月17日,被救男子买来物品想对王占民、于俊臣的救命之恩表示感谢,二人却笑着婉拒:“救人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无论何时何地,遇到这种事情我们都不会袖手旁观。”

倾力倾心服务患者的医务工作者

何九红

何九红,芦台经济开发区医院医技科主任。医技科的检查项目多、仪器设备多,无论哪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影响诊断治疗,甚至危及病人生命,责任重大。作为科室负责人,何九红刻苦钻研业务,带领同事建立了完善的医学质量控制措施。无论哪里有问题,无论白天深夜、刮风下雨,她都会立即赶到现场协助解决问题。数不清多少个夜晚,她往返于家与医院,有时刚踏进家门又被紧急召回单位。疫情防控期间,她以熟练的专业技能和无畏的敬业精神,持续奋战在一线。在医院核酸实验室投入使用后,作为主要负责人,她又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成为检测室的一员。不曾光芒万丈,但始终温暖有光,何九红一直奋勇向前。

孝老爱亲的好媳妇

于淑娟

于淑娟,丰润区银城铺镇李庄子村人。23年前,丈夫因病去世,当时她的大女儿6岁,小女儿刚出生一个月,还有一对年近六旬的公婆。面对这样的生活困境,她用孝心、爱心担当起了抚养两个孩子和赡养老人的重担。为了照顾二老,她没有想过再婚,总觉得再苦再累都能熬过去。3年后公婆觉得她太年轻,多次劝说她考虑再婚,就经人介绍再婚组建了家庭。婚后,夫妻二人共同担起了照顾老人的责任。多年来他们任劳任怨,毫无怨言,村里人谈起他们两口子,满是赞叹。2012年前夫的父亲去世,前夫的母亲目前已82岁高龄,夫妻二人仍然像对待自己的妈妈一样孝敬老人。

身残志坚的乡村环境“美容师”

卢起铮

卢起铮,遵化市仁仁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保洁员。他负责东陵满族乡六合三村保洁工作。虽患三级智力残疾,行动不便,但仍自强不息,坚守岗位,用心守护着全村的环境整洁。卢起铮的父母均患有慢性疾病,一家三口常年用药,自全市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市场化运营后,为了补贴家中开销,他应聘成了村中一名保洁员。上岗之日起,他便非常珍爱这份工作,全年无论天气如何,都能看到他骑着保洁三轮车,挨家挨户地将门前垃圾收集整理,并转运到集中点,附近的地面总是被他收拾得干干净净。在他的努力下,村容村貌愈发整洁靓丽,当地乡亲都对他赞叹不已。

退休不退志的陵园守护人

秦长付

秦长付,迁西县白庙子镇秦家峪村人。1949年出生的他,从小听着家乡烈士的故事长大。在教师岗位退休后,秦长付开始协助准备五道将军山烈士陵园的申报工作。当地在革命战争年代最壮烈的一次战斗是1944年八路军五道将军山阻击战,60位无名烈士之墓成为秦家峪村民世代相传的牵挂,村里老人常激动地说:“现在大伙儿过上了好日子,就更不能忘记山下安息的烈士。”大家都热切希望为烈士们修建正式的烈士陵园,但当时需要大量材料申报,秦长付便多次进行寻访,找到有关当事人调研,搜集整理烈士事迹和村民掩埋烈士遗骨的详细情况,将记录手稿汇总成册,为修建陵园出谋划策。陵园建成后,秦长付又成为一名革命历史的义务讲解员,近年来一直为来访群众讲解着五道将军山阻击战的历史。

言传身教、悉心照料公婆的孝媳

张凤梅

张凤梅,路南区双新东里社区运输楼居民。她十几年如一日服侍小脑萎缩的公公和身体不好的婆婆,用孝心感染着周围的居民群众。丈夫下岗后再就业,为养家长期外出,家里照顾老人的重担几乎都压在她一人身上。婆婆患有心脏病、糖尿病,去世前一直是张凤梅在身边悉心照料。婆婆去世后,她精心照料公公,从来没有在家人面前抱怨过。如今,公公已近九十高龄,生活不能自理,一口口地喂饭,按时服侍吃药,吃喝拉撒全部她来照顾。张凤梅不仅悉心照料公婆,还特别重视家庭教育,一直叮嘱孩子做任何事都要对得住自己的良心。她既是一个孝顺的儿媳,又是一个贤惠的妻子,还是一个善良的母亲。张凤梅的事迹在小区传为佳话,她也成为榜样,激励着周围的人。

担起家庭重担的巾帼儿媳

李晓燕

李晓燕,玉田县彩亭桥镇东王庄村人,与丈夫一起经营着一家小饭店。2015年,李晓燕的婆婆突发脑瘤后瘫痪在床,公公又患有心脏病身体虚弱,此后她7年如一日毫无怨言地照顾瘫痪在床的婆婆。这些年,婆婆前后住了三次医院,都是李晓燕精心照料。每天早上起床后,她给婆婆翻身、穿衣、喂饭、喂药,安排好老人后,才急忙赶去饭店帮忙。老人因为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她不嫌脏、不怕累,替老人擦洗身体。为了让老人始终保持干净无异味,有时一天要洗换床品好几次。老人虽然长期瘫痪在床,但床铺总是干干净净。提起李晓燕,周围的街坊邻居无不夸奖敬佩。

义务服务邻里数十载的好心人

胡锦忠

胡锦忠,曹妃甸区第六农场曾四村人。多年来,胡锦忠一直坚持清扫村内大小街道,自己购买打扫工具,乱贴的小广告不好清理,他就直接用手去擦、去撕。同时他还对村民开展环境卫生宣传,劝阻乱丢垃圾、乱泼脏水等不文明行为,号召大家从自身做起,增强环境美化意识。胡锦忠喜欢钻研电工,维修各种家用电器,一直为村民无偿维修,平时谁家的家电出了问题,只要找到他,不管白天黑夜他都会去帮忙。尤其是村中的一些年纪较大的老人,他总是积极上门服务,为老人解忧。他一直坚持参加社会公益,作为村雷锋志愿服务队组长,积极参与各项志愿服务活动,用一颗质朴的心,在平凡中书写了不平凡的坚守。

尽其责、展其能、甘奉献的农业人

陶明强

陶明强,滦南县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办科员。农业农村局的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事关百姓切身利益,面对繁重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他坚持做“实”不做“戏”,从不划“虚”线,每件事、每项工作都认认真真去干,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在近两次的义务献血后,他因繁忙工作,主动放弃了休假。在他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滦南县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达7.8万亩。陶明强一直默默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勤恳奉献,勇于担当,为夯实全县农业基础、推动农田变良田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彰显青年担当的乡村工作者

刘曼玉

刘曼玉,乐亭县乐亭镇麻坨村人。大学毕业后,她一直都在为村里事务忙碌着。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时,她冒寒踏雪,挨家挨户排查,白天村民家中没人就晚上利用自己的时间上门拜访;养老保险网上认证时,她除了在村部帮助老年人完成操作外,还主动上门为行动不便和卧床不起的老人服务;她时刻关心村里的孤寡老人,常常与他们聊天谈心,帮助清理房间、测量血压等。她还主动为村民讲解法律法规知识,通过列举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实际案例说法析理。哪里有村民需要帮助,哪里就有她的身影,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温暖着麻坨村,传播着正能量。

助人为快乐之本的公益人

蔡振喜

蔡振喜,中央储备粮唐山直属库有限公司物流操作班长。蔡振喜始终怀揣一颗乐于助人的心,数年如一日,默默地帮助着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作为海港综合志愿者,他倡导群众捐赠图书和学习用品给北部山区的孩子们,然后自费驱车送到学校。他曾带领单位班组成员为姜各庄孤寡老人送去年货,曾联系相关救援组织开展多次救援协助工作,在深夜寻找走失高中生、全力搜救走失的智障妇女、寻找汤家河镇走失中年男子、协助搜救海里失踪人员等。对于蔡振喜来说,这样无私帮助他人的事还有很多。蔡振喜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英雄来自人民群众,助人乃快乐之本。

潜心钻研非遗技艺的青年传承人

李萨

李萨,丰南区淼婆斋蜡染工作室创始人之一。她的母亲是唐山工艺美术大师、第六代蜡染技艺传承人甘彩云,受妈妈的影响,她对传统工艺情有独钟,于2021年创办了自己的蜡染工作室,通过直播平台、各类交流活动对蜡染文化和制作工艺进行推广,让非遗技艺得到了更好的发扬和传承。她还积极组织参与文化馆、学校和社区的蜡染培训及体验活动,以公益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传承蜡染技艺。其自主创作的手办红妆小偶、兔小拽、小辫儿姑娘、订制包包等作品受到全国各地爱好者的欢迎,让大家近距离感受这项非遗技艺的同时,也让传统技艺与时俱进,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发展。

德行之至、以身作则的好教师

崔海滨

崔海滨,汉沽管理区第一中学教师。2022年中考前,他因意外造成右脚脚趾两处骨折,为不影响学生中考成绩,硬是咬牙坚持,每天多次往返教学楼一至四层,没耽误一节课,与学生一起奋战了一个多月,最终该班中考取得了喜人成绩。之后他去医院诊治时,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只能静养,直至现在脚趾骨还是错位状态。这一切源于他对学生的热爱,“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他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他平等对待每一名同学,注重激趣答疑,时刻关注学生发展。对教学的精益求精,对学子的严慈深爱,使他得到了学校、家长和学生的一致认可。

热心服务社区的好居民

吴军伟

吴军伟,路北区大里街道幸福花园小区居民。生活中,他热心随和,常常利用休息时间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2022年12月的一个周末,他如常来到社区报到“找活干”,正好看到独居老人吴奶奶急匆匆地往社区跑,嘴里不停念叨着“出大事了!”。他赶忙上前询问,原来90多岁的吴奶奶一直自己居住,平时都是家里人给送饭,但最近儿子儿媳都生病住院,她只能自己做饭吃,煤气灶开了几次都没有反应,老人家担心煤气泄漏,情急之下跑到社区求助。吴军伟了解到情况,安抚老人情绪后跟其回家查看,并给在煤气公司上班的妻子打电话“求助”,最终帮老人修好了煤气灶,还为老人买来了热腾腾的饭菜。吴奶奶激动地拉着他的手,感谢的话一句又一句。吴军伟却表示,邻里间帮忙是应该的,以后有啥为难的事一定会尽力帮助老人。

立足三尺讲台、教育服务社会的幼教老师

杨晶晶

杨晶晶,唐山市第四幼儿园教师。作为教研组长,她一直担任重点班级工作,在任团支部书记期间,经常利用节假日带领党团员服务基层、奉献社会。为了培养幼儿爱心,她组织孩子们走进敬老院开展“学做小雷锋、关爱孤寡老人”公益演出,同时还向全园师生发出“爱心捐赠”倡议,把捐赠的图书、玩具送给孤儿院的孩子们。杨晶晶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最小的只有两岁,爱人也一直工作在外,但疫情防控期间,她还是第一时间到社区参与志愿服务,配合完成了各项工作,切实发挥了一名党员的先锋作用。

为民办实事的好书记

吴俊永

吴俊永,丰润区欢喜庄乡大齐坨村党支部书记。他倾听民意贴近民心,尽心尽力服务村民所需,对家家户户的具体情况都了然于心,哪家孤寡老人需要定时关注,哪家遇到了困难,都会给予关心帮助,用实际行动赢得了村民的信赖和支持。2022年疫情防控期间,吴俊永带头为村捐款一万元和食品、防护服、口罩等物资。他团结带领村两委班子,多方奔走筹集资金、申请帮扶政策,2022年新修通村道路2500多米,重新修建了两侧的排水管道,解决了雨雪天群众行路难问题,同时实施了主干道亮化工程,安装太阳能路灯53盏,覆盖1000多延米,使这段乡村道路旧貌换新颜。

社区居民的贴心人

李雅轩

李雅轩,路南区小山街道小山隆义里社区工作人员。由于社区内的老年人居多,而且大多数都是独居,他们对智能手机不熟悉,很容易被骗或出现错误操作。李雅轩积极联系附近银行,与银行一起组织了预防电信诈骗的宣传活动。活动期间为社区居民发放了防诈骗宣传彩页,并由专业人员现场帮助居民解决手机操作等问题。最近她又做起了网络云主播,开展“小录播详解大社区”系列活动,每周更新一次,通过社区网格群进行转发,居民们通过这三五分钟的小录播,增长了知识储备,提升了文明意识。

三十三载照顾耄耋公公的好儿媳

马淑玲

马淑玲,遵化市华明路街道建安社区居民。她始终如一、无微不至地孝敬患病的公公,不辞辛劳地照料智力低下的小叔,得到街坊邻里的一致赞叹。1994年马淑玲下岗后就开始全职在家照顾公公和小叔。每逢重要节日,亲戚朋友们都会来家过节,马淑玲总是忙里忙外,毫无怨言,她总说:“人丁兴旺,就是咱家的福气。”老人也逢人便夸:“不知是哪辈子修来的福气,我家有这么好的儿媳。”老人住院期间,她每天都陪在老人身边,一切照料事务全都包在身上。出院以后,她还坚持每天为老人擦拭、按摩身体,一有时间就搀扶老人作恢复锻炼。如今,老人已能够拄着拐杖行走,脸上也总是挂满幸福的笑容。

编辑: 罗旭辉
热点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