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9 07:03:09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劳动日报

凝聚精神力量 书写时代华章丨唐山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综述

□ 唐山劳动日报记者 闫妍

作为中国志愿服务的发源地之一,33年前,我市开始坚持“月评学雷锋十佳事迹”,自此,数以十万计的“志愿红”遍布城乡。3月3日,在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之际,我市发布了2022年度“十大文明标兵”:从街头跪地救人的医生姚涛到照顾瘫痪婆婆的好儿媳王延春;从挺身而出擒盗贼的“勇士”尹海韬到创办“爱心教室”的出租车司机谷方明,从创业葆本色、奉献守初心的退伍老兵李向帅到播撒爱心的公益人王淑春……凡人善举不胜枚举、道德典型层出不穷,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不断创新中呈现出理想信念教育、价值理念引领、道德观念塑树整体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协调联动,项目载体全面发展的态势,为打造“英雄城市 大爱唐山”的中国式现代化唐山文明场景,加快实现“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宏伟目标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力量。

高举思想旗帜 精神文明建设开创崭新局面

“十年新农村迅猛发展,真正是日新月异、一步一重天……”近日,乐亭大鼓省级传承人张旭武的直播间准时开播,他和搭档用乐亭大鼓的形式向9万多粉丝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赋予了乐亭大鼓新的生命力。”谈及直播间乐亭大鼓的走红,张旭武表示,通过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他用乐亭大鼓和网络直播的形式,展现新思想、新理念、新实践,还着意侧重民生话题,其中《期盼这一天》《加油干》等作品深受乡亲们欢迎,传唱度极高。

张旭武是我市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特色宣讲队中的一员。把稳思想之舵,方能行稳致远。我市始终把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推动全市上下抓理论武装、突出主题主线,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了凝心铸魂作用。全市共组织开展各类宣讲2.4万余场次,直接受众243万余人次,通过网络传播等渠道间接受众达500万余人次。

同时,大力推进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上走在前、做示范,广泛组织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优秀志愿者等先进典型进社区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组建“老爷爷宣讲团”“乐亭大鼓宣讲队”等特色宣讲队伍,深入企业、农村、机关、校园、社区开展宣讲。依托634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阵地,用方言土语、民俗文化、暖心故事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让老百姓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

立德树人 文明培育工作结出新硕果

去年夏天,一则视频走红网络。视频中,一名孩童身体悬在3层防盗栏外,险象环生。“托举哥”只身爬上2层防盗栏顶部,用手托起孩童的身体,直至其被安全救出,事后“托举哥”悄然离去。不久,河钢集团唐钢公司的工友认出了“托举哥”正是公司信息自动化部职工刘文岩。因为这场大爱救援,刘文岩获得了我市2022年度首期“周文明标兵”的荣誉称号。

凝聚榜样力量,共建大爱唐山。“文明标兵”评选发布是我市推动“双争”活动和“牢记谆谆教导 不负殷切期望 ‘人人争做文明使者·携手共创美好生活’”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走深走实,打造“英雄城市、大爱唐山”品牌的重要举措之一。我市创新文明标兵评选机制,常态化推选发布“文明标兵”,通过组织推荐、群众推荐、个人自荐等方式,积极选树“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敬业奉献、孝老爱亲、诚实守信、自强不息”等六类文明典型,并以周、月、年度三个层级向社会发布。截至目前,市本级评选发布“周文明标兵”32期281人(组)、“月文明标兵”6期35人(组)。各县(市、区)累计发布388期,共744人(组),引发群众强烈反响和一致赞扬。

此前,我市已形成了“道德模范”“最美人物”以及“月评学雷锋十佳事迹”“文明标兵”等一系列好人好事的评选序列。这些典型人物有一个显著特点——来自身边。于群众而言,身边的道德模范更可信、可亲,更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评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价值观,源于唐山人民铸就的‘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市文明办相关负责同志表示,历经大地震劫难的唐山人更加懂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分量,心手相牵、守望相助早已成为他们最朴素的情感愿望。很多接受过无私援助的唐山人,便把关爱他人、投身公益化为报恩的方式,让向善的种子在民间生根发芽。

市文明办还将组建“唐山2022年度十大文明标兵”巡讲团,深入学校、社区、企业、军营、农村、机关开展巡讲活动,让“文明标兵”的典型事迹在群众中广泛传播,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和引领全市人民奋发进取、向上向善,始终做文明的践行者、精神的引领者、时代的奋斗者。

同时,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持续深入推进中国传统节日振兴,我市创新形式开展“我们的节日”线上直播活动,让“传统节日”一跃“云端”焕发出全新吸引力,单场活动浏览量、群众点赞屡创新高,在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中受到广泛好评;为加强诚信宣传教育,市文明办还联合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评选发布了223家诚信经营示范商家、诚信企业,组织开展诚信宣传教育活动710多场,弘扬了诚信文化、优化了营商环境;我市持续深化精神文明教育,深入实施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等行动,使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渐成风尚。

“如今在火车站附近的站前路,扫地很轻松,因为垃圾落地的少。文明氛围影响着所有人,看到地面这么干净,周围的人这么自律,谁还好意思乱扔烟头?”环卫工人侯国海如是说。

“南湖景区的玉兰广场春色萌动,每天都能迎来众多游客,但广场环境总能保持得干干净净。”唐山文旅集团南湖景观负责人李岩涛对记者表示。

……

扩面提质 文明实践工作实现新突破

近日,丰润区富康社区的居民李淑丽在她关注的“丰润文明实践”微信公众号上,点击“文艺慰问”下单,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收到点单后立即派单给下属志愿服务队。服务队结合类似订单制定演出方案,在街心公园举行了一场文艺展演。对于这次服务,李淑丽在手机上给了五星好评:“没想到自己的愿望这么快就能实现,我也要加入志愿服务队。”在丰润区,依托云平台建立的群众点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派单,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四单”运行机制,满足了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丰润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我市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一个缩影。在文明实践项目重点培育过程中,我市设立了每月一次志愿服务日,开展活动1.8万余场次,受益群众达370万余人次。

市供电公司作为企业文明实践建设试点,建成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涵盖 10 家县公司实践基地,9 家直属单位实践所,建立了115个实践站点,实践基地、所、站、点覆盖到了我市全域,形成了网格化新时代文明实践矩阵。公司成立了宣讲员队伍、志愿者队伍、管理员队伍“三支队伍”凝聚文明发展合力,搭建了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康推进与体育服务五大平台服务群众美好生活,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圈不断扩大的同时,我市建立了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褒奖激励机制,目前全市超过50%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立了文明积分制度,有效推动了文明实践工作向纵深发展。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组织架构、基层阵地、功能运转、队伍建设等工作优势,我市志愿服务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市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科学安全有序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当好“宣传员”“守门员”和“服务员”。全市1.5万余名的志愿者每天穿梭在村居,利用“大喇叭”“小喇叭”“明白纸”等形式,开展通俗易懂、形式多样的疫情防控宣传教育,10万名志愿者积极配合基层组织做好体温检测、信息登记、疫情排查、人员隔离、秩序维护等工作。同时以居民小区、村民小组、集中居住区为基本单元,以自给自足、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基本方式,根据招募志愿者技能特长,组织为群众提供医疗、家政、养老、生活物资配送等服务,打通了疫情防控民生保障“最后一米”,我市《充分发挥应急志愿服务在疫情防控中重要作用》的做法被省文明办在全省推广。

为民务实 文明创建工作展现新作为

当清晨的阳光洒向大地,文明之风也吹遍了唐山城乡的每个角落。公园内,早起锻炼的人们有序进入各个区域,处处欢声笑语;步行街斑马线前,司机主动礼让行人;标准化市场规范有序,采买的群众络绎不绝;乡村的“美丽庭院”里,干净整洁、繁花似锦……持续深化文明创建工作,唐山始终突出为民利民的工作导向,把工作出发点放在解决群众所需所急所盼上,把工作落脚点放在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以看得见、摸得着的进步和变化,让群众能够共建精神家园,共树文明风尚,共享发展成果。

——深化文明城市创建。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和敢于较真碰硬的勇气,大力推进突出问题反面曝光和督导检查,着力整治共享单车,加强公共卫生间建设管理。

——深化文明村镇创建。制发了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在全市开展了文明户评选;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开展了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着力打造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深化文明单位创建。开展文明单位包联共建背街小巷活动,各级文明单位积极参与,全市背街小巷治理取得巨大进展,展现了新时代文明单位的责任与担当;出租车行业广泛开展了“弘扬时代新风·争做文明使者”主题活动;公交车、保险等行业也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创建活动,全市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呈现出多点开花的势头。

——深化文明家庭创建。充分利用各级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在重要的时间节点,广泛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带动全市家庭文明建设。同时,组织全市各地各部门深入开展“喜迎二十大 共传好家风”推荐工作,挖掘、选树、推荐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先进典型家庭,并且开展了针对性宣传,引领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深化文明校园创建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引导未成年人寻访、学习、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写春联、剪窗花、画中画、猜谜语、诵经典”等活动400多场次。疫情防控期间开通“防疫”心理咨询绿色通道,心理援助服务已累计沟通电话时长达3000多分钟、个体咨询55人次、网络答复1万多次。广泛征集战“疫”作品,鼓励大中小学生将新冠疫情防控过程中的见闻、体会、感动、收获等以书画、作文、海报、短视频等方式呈现出来,共收到作品1500余件。编制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读物《李大钊》,现已辑印完成,面向全市中小学校广泛学习使用。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为开展常态化建设,我市不断加强顶层设计、注重统筹谋划,出台《“1+9+N”文明城市常态化创建实施方案》《全市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工作实施手册》等系列指导性文件,创新提出“1+9+N”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思路,绘制全市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工作落地框架图,有计划有组织压茬推进各项工作。同时,坚持“一竿子插到底”,编制《文明城市创建责任“人头对人头”分解清单》,把所有任务分解到项目、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个人,有效推进了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

风劲帆满海天阔,踔厉奋发正当时。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将持续在更深、更精、更细、更实上下功夫,着力提高人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着力培育时代新风新貌,努力打造更多更好的“英雄城市、大爱唐山”文明场景,为打造更多更好的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唐山场景作出更大贡献。

编辑:
热点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