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0 11:12:28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环渤海新闻网

唐山2023年3月份第三期“周文明标兵”名单发布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记者 闫妍)日前,唐山市“文明标兵”评选发布组委会办公室公布了2023年3月份第三期“周文明标兵”名单。他们是:

1.两次捐献“生命种子”的志愿者 赵鹏

2.爱心奉献、回馈社会的理疗师何 金梅

3.打造品牌、强农致富的乡村带头人 白凤利

4.善举暖人心的好小伙刘双发 赵宏伟

5.特色课程进校园的教育工作者 赵翠婷

6.履职尽责、奋战一线的“女汉子” 夏光

7.用鲜花奉献爱心的退伍军人 李亚军

8.浇灌学生成长的辛勤园丁 刘菊艳

9.敬业奉献、情系群众的好警察 孙有领

10.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教师 李震生

11.勇救“赶海”夫妻的辅警 石洪勇 贺宝来

12.镇定自若、护理娴熟的白衣天使 刘美英

13.爱教育、爱学生的中学教师 于长胜

14.奔着问题去、向着困难攻的村党支部书记 董凯

15.尽心尽力、燃烧不熄的医保人 魏霞

16.用孝心传递真情的孝子 任久军

17.架起干群“连心桥”的村民“代言人” 李淑芬

18.24载扎根基层的乡村教师 冯建春

19.身残志坚、乐于助人的好邻居 严志东

20.用心办好惠民事的村党支部书记 王金明

3月份第三期“周文明标兵”事迹

两次捐献“生命种子”的志愿者

赵鹏

赵鹏,路南区广场街道万达广场第一社区居民。他是一名转业军人,是省内首个为同一患者两次成功捐髓的志愿者。从二十多年前当兵开始,赵鹏就每年至少一次无偿献血,并且加入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志愿者队伍。2020年,当赵鹏得知一名患者的血液样本与他初配成功时,便不假思索地同意捐献,“非血缘关系的造血干细胞配对成功概率接近十万分之一,这么低的概率让我遇上了,那就一定要捐献,没什么能比救治生命更重要了。”赵鹏每天对自己的饮食和作息保持自律,在成功进行捐献后还为患者捐款了一万元。今年1月份,得知这位患者病情复发,急需二次捐献时,赵鹏毫不犹豫,在医院经过三个多小时的采集后,成功为同一患者献上了230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这个过程中,由于他曾在去年经历过一次车祸,断了7根肋骨,留下了腰疾,注射动员剂时腰痛感明显,但赵鹏说:“比起患者承受的痛苦,我这点痛不算什么。”

爱心奉献、回馈社会的理疗师

何金梅

何金梅,路北区韩城镇东龙湾村人。她在镇里开办了一家中医理疗店,同时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几年前,何金梅认识了新军屯镇南堡村的王大爷。王大爷今年84岁,是位退伍老兵,为人善良朴实、无妻无子。由于疾病双目失明,村里曾劝导王大爷搬到养老院,可他认为要落叶归根便谢绝了村里的好意。何金梅听说后,特别想帮助他,于是和丈夫带着王大爷去眼科医院治疗,每天往返带他复诊换药。半年多时间里,虽然王大爷的眼疾没能恢复,但何金梅一直为其跑前跑后,毫无怨言。寒冬腊月间,她为王大爷的屋里安装空调并送去暖和的被褥。看到他每天喝凉水容易坏肚子,她就经常上门为其做热乎乎的饭菜。何金梅还为王大爷洗脚并用理疗技术按摩治疗,真正把王大爷当成自己的父亲对待。何金梅常说:“我的儿子以前得过重病,是很多好心人在一个爱心平台为我们送来了援助,现在我愿意回馈社会,这是我应该做的。”

打造品牌、强农致富的乡村带头人

白凤利

白凤利,遵化市西下营满族乡双义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他积极带领栗农打造品牌强农效应,创建了“支部+党员+基地+合作社”的致富带动模式,成立的果蔬专业合作社大幅度提升了农民收入,解决农民就业60多人,为当地板栗质量提升和业内引领起到了良好示范作用,并入选“2021中国农民合作社500强”。在日常的经营管理中,他不忘初心,免费给社员发放有机肥料,在新品种的推广中还给大家发放优质“树码子”,并分发除草机,提供农耕机具等,经常聘请板栗专家进行知识培训,提升大家的种植技巧,广受栗农的好评。

善举暖人心的好小伙

刘双发 赵宏伟

刘双发、赵宏伟,丰南区王兰庄镇马家庄村人。2月28日晚10点,刘双发在外办事回家途中,发现村委会北侧河沟里有个黑影,便折返回去确认情况。只见一辆黑色轿车,车底朝上,河水已经快要将车身灌满。刘双发确认是事故现场后,连忙拨打了求救电话。在等待救援的同时,他叫来了同村伙伴赵宏伟,二人隐约听到有呼救声,便不顾一切跳进冰冷的河水,试图打开车门、砸开玻璃救人,尝试多次失败后,他们安慰车内人员不要慌张,帮其联系了家属。随后刘双发顾不得浑身湿透的衣服,去家中取来铲车吊带,同赶来的救援人员一起施救,最终在确认人车安全上岸后,二人悄悄离开了现场。

特色课程进校园的教育工作者

赵翠婷

赵翠婷,乐亭县教育局教研员。她立足本土资源,开发了以家乡地理、历史、文化为内容的“我是大钊故乡人”“滦河水 故乡情”“神奇的海世界”“乐亭桃文化”等红绿蓝主题课程和以乐亭皮影、大鼓、泥塑为主要内容的非遗类课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非遗文化进行了探究实践。她还依托中医药、地方非遗进校园等课程,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中扎根。赵翠婷还组织了“用心播种 助爱飞翔”等公益行动,由她撰写的文章《好人共圆“如意”梦》为困难学生募集到大学学费3万多元,她还联系了各方公益力量和爱心人士对农村学校和困难群体进行救助,总价值超过80万元。

履职尽责、奋战一线的“女汉子”

夏光

夏光,唐山市城市发展集团城市排水有限公司中水管理部部长。她充分发挥自身建筑工程专业特长和多年工作经验,在东北郊污水处理厂迁建项目中制定出一整套管控制度,理清了管理链条,完善了项目细节。她统筹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工作,全面管控施工质保安保体系正常运转,全力督导监理单位秉公监管,同时全过程把控施工工序、强化现场日常巡查抽检。她核实洽商计量数据坚持实事求是,针对变更索赔事件更是据理上报,为项目的稳步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疫情防控期间,她充分发扬排水人的战斗精神,带领团队昼夜吃住在室温不足10℃的项目部近两个月,为城市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卓越力量。

用鲜花奉献爱心的退伍军人

李亚军

李亚军,迁安市野鸡坨镇卜官营村人。他是一名退伍军人,在一次事故时失去了右臂,但他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选择了花卉种植产业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然而他投资40万元建起的30亩花卉培育基地,由于缺少经验和技术,第一季就赔了7万多元。李亚军没有气馁,四处学习,有时在花圃里一待就是半个月。经过不断摸索实践,李亚军终于能够熟练地控制每一个品种的花期。随后他建起了冷库开始大规模销售储存鲜花,逐渐成长为当地乃至唐山范围内的头部批发商。在平日里,他和爱人常为福利院送去郁金香、康乃馨、百合等,为老人们装扮房间,奉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

浇灌学生成长的辛勤园丁

刘菊艳

刘菊艳,唐山市第十一中学数学教师。任教十多年,她始终坚持以身作则,尊重、信任每位同学。曾经有位学生不善交流,要强又自卑,很少能看到他的笑容,而父母在外打工,陪伴他的时间很少。学习上,这位同学基础较差,但对自己的期望又较高,考完试常会出现烦躁心理。刘菊艳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为他辅导功课,同时积极培树孩子的品性和抗挫能力,找机会肯定他、表扬他、鼓励他。线上教学期间,她不间断与他互动,总是抓时机给他加油、鼓劲儿,最终孩子以优异成绩考入了重点高中。刘菊艳坚信,不管老师还是家长,只要肯为孩子默默付出,坚持温馨守候,就一定能够见证孩子的健康成长。

敬业奉献、情系群众的好警察

孙有领

孙有领,迁西县公安局喜峰口派出所所长。2月18日在日常巡逻中,他发现宋庄子村马路上有一名骑电动车摔伤的男子躺在路边,便立即下车查看伤势,进行安抚,同时拨打了120电话,联系了伤者家人。急救车到来后,他协助医护人员将男子抬到车上送院救治,事后伤者家属对孙有领表示万分感谢,称他的及时救助和妥善处理拯救了伤者。16年从警路,孙有领始终树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带领全所民警竭尽全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先后帮助救助群众50多人次。

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教师

李震生

李震生,滦南县第一中学教师。执教农村18年,李震生始终认为,教师要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班内的张同学成绩优秀,但家庭生活困难,父亲常年患病,需定期到医院透析,仅靠母亲打零工度日。身为班主任,李震生不仅自费帮张同学一家在医院和学校之间的位置租了房,还在疫情防控期间掏钱为其安装宽带,保障了孩子线上网课的学习效果。李震生还在对后进生的转化过程中智慧指引、倾心尽力,用家长的话说:李老师不仅转化了孩子,更挽救了多个家庭。近年来,李震生获评了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省骨干教师、市“凤凰青年英才”等多项荣誉。

勇救“赶海”夫妻的辅警

石洪勇 贺宝来

石洪勇,曹妃甸区垦区治安分局巡特警大队辅警;贺宝来,该分局唐海镇派出所辅警。2月22日晚,一对夫妻来曹妃甸“赶海”,不知不觉进入了滩涂深处,晚11时潮水上涨,等二人发觉时海水已涨至膝盖处,急忙赶往岸边的过程中,潮水快速上涨到了二人胸口处,几近绝望下,丈夫报警求救。石洪勇、贺宝来得知情况后,立即驾车来到岸边寻找夫妻二人踪影。最终,从事多年公安工作又是退役军人的石洪勇,凭借过硬的救援本领,与同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贺宝来成功将夫妻二人救了上来。见他们安全上岸,身体无恙,两位辅警才离去。

镇定自若、护理娴熟的白衣天使

刘美英

刘美英,海港经济开发区医院心内科、呼吸内科、内分泌科护士长。医院内科老年病人多、护理任务重,有着13年临床一线护理经验的刘美英,遇到病人昏迷、呕吐、大小便失禁等情况时,都能尽职尽责,护理到位。前一段时间,每天都有上百名患者就医,刘美英带领护理队伍对病人们贴心照料,经常不分昼夜、加班加点,一抬头时天已放亮,又要开始下一轮的护理任务。她时常说,要对得起肩上的这份责任。刘美英就像一盏温馨的无影灯,默默在这个神圣的行业中奉献着光和热。

爱教育、爱学生的中学教师

于长胜

于长胜,芦台经济开发区第一中学物理教师、教研组长。二十余载,他秉承“爱学生就是爱教育”的理念,经常开导和鼓励对学习失去信心的学生,耐心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圆了众多学生的升学梦。学校曾有一位教师突发心脏病急需手术,于长胜得知情况后,顾不上腰椎间盘突出和肩周炎疼痛,在完成自己所教课程的同时,主动承担起生病教师的教学任务。平日里,他总是能将有些枯燥的知识体系具象化、生动化,将高效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线上教学期间,他开启了24小时在线模式,不分昼夜远程为学生答疑。多年来,于长胜关爱学生、乐于奉献,成为一届又一届学子心中最敬重钦佩的老师。

奔着问题去、向着困难攻的村党支部书记

董凯

董凯,汉沽管理区汉丰镇张绪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多年来,他秉持“奔着问题去 向着困难攻”的信念,在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工作中,带领村“两委”夜以继日、埋头苦干,最终让村子获得了“诗画村庄”之称和省级“森林村庄”的荣誉。疫情防控期间,他自费购买了3000元物资发放到村民手中。日常生活中,他服务群众从点滴做起,每当村里有老人辞世,他都会带领村“两委”到家中悼念。他还经常为公共区域的绿植苗木浇水施肥,带动村中党员们清扫街道、搬运柴草,美化村庄环境。董凯以身作则、埋头实干,带领张绪庄村村“两委”和村民们大步走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

尽心尽力、燃烧不熄的医保人

魏霞

魏霞,唐山市医疗保障服务中心科员。魏霞是具体执行医保政策和医疗管理中重要环节的一名工作人员,从业多年,她始终自觉做到“三比三不比”,即不比金钱比境界,不比职务比服务,不比利益比党性。魏霞一直认为医保事业神圣伟大,是事关百姓生活的大事。在人手紧、业务量大的情况下,她积极会同其他部门不分昼夜,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结算工作,让市民尽早享受到了医保优惠。疫情防控期间,她每天提前一小时到单位,细心地对大厅和办公区域进行准备消杀,为工作做好充分准备。魏霞就像一支燃烧不息的蜡烛,多年来在自己的岗位上持续发光发热。

用孝心传递真情的孝子

任久军

任久军,丰润区刘家营乡小营村人。十年前的一天晚上,他81岁的母亲突然晕倒,连夜送院后被诊断为突发脑出血,出院后,母亲生活已不能自理。为了不拖累他们,母亲想放弃治疗,任久军坚决不同意,和妻子商量后毅然决定凑钱给母亲治病。为更好地照顾母亲,任久军辞去工作在家里当起了“全职保姆”,喂饭喂药、擦洗按摩是他每天的必修课,一日三餐更是换着样儿来做。父亲去世后,夫妻俩就搬去和母亲同住一屋,方便照顾。今年母亲也安详去世,他的孝心感染了乡邻,受到大家一致的认可。

架起干群“连心桥”的村民“代言人”

李淑芬

李淑芬,遵化市西留村镇大杨庄村妇联主席。由她发起的红色娘子军志愿服务队开展了极具特色的“板凳会”“家门口微宣讲”,积极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成了群众身边的“移动课堂”。在村庄风貌整治提升中,她从自家“开刀”,第一个拆除了户外临时建筑,同时挨家挨户去做工作。为了打造美丽整洁的人居环境,她还自费买来花苗、花籽,带领志愿服务队栽种在村中大街小巷,并定期组织开展村居环境大扫除。近年来,李淑芬始终把村民群众的需求放在首要位置,积极建言献策,当好群众“代言人”,架起了干群之间的“连心桥”。

24载扎根基层的乡村教师

冯建春

冯建春,玉田县窝洛沽中学教师。24年坚守农村教学一线,冯建春把更多的时间给了学生,女儿从9岁起便每周只有一天能见到妈妈。超负荷的工作导致冯建春颈椎压迫神经,胳膊抬不起来,医生嘱咐她要卧床休养,但她放心不下学生,忍着疼痛不曾耽误一节课。在教室后面永远放着一套桌椅,那是她跟课掌握学生状况的专属座位。同事们叫她“忙碌姐”,学生们亲切地称她叫“春姐”,如今已上大学的女儿却说她是“别人的妈妈”。为了帮助差生赶进度,她还专门开设了“补漏课堂”,耐心细致地给孩子们辅导。冯建春常说,学生灿烂的笑脸和家长群里那句“有你真好”,就是对她最大的褒奖。

身残志坚、乐于助人的好邻居

严志东

严志东,路北区缸窑街道和顺园社区居民。他从小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不能从事正常劳动,但爱生活、也爱帮助别人的严志东,从来都是积极参与社区内的各项志愿服务。居民们一提起“老严”,都说他是一个热心肠的人。小区内有几位高龄邻居出入买菜不方便,严志东就主动帮助采买,并给老人们送到家,平时他还帮助大家收拾屋子,陪他们聊家常,疏导寂寞。他所住的单元里有一对儿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宋大娘,腿脚不便,严志东家里做好吃的时,总是不忘给她端上一碗,遇到老人生病不舒服时,还会主动协助其治疗。严志东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只要心中充满爱,残疾人也可以帮助别人,也能活出精彩的人生。

用心办好惠民事的村党支部书记

王金明

王金明,路南区女织寨镇西越河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他带领村“两委”和全村党员群众脚踏实地、主动作为,擦亮了“全国文明村”的金字招牌。村内依托初心家园建成了集便民服务、村史记忆、文娱活动于一体的党群服务中心,还建设了篮球场和图书馆,不仅营造出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也使村民的生活质量有了提升。村内还设立了“王金明人民调解工作室”,创新设置“法官工作实践站”,去年累计调处矛盾纠纷82件,真正做到了有事找书记。村里还为年满60周岁的村民每月发放400元生活补贴,80岁以上的村民享受1000元“长寿奖励”,并对大学生每人每年奖励1000元。

编辑: 江蕾
热点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