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土豆种出“大钱景”
——迁安市家乡情农场见闻
□ 唐山劳动日报记者 齐福臣 通讯员 吴海民 周亚飞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3月21日春分,九九结束后的第九天,天空放晴,气温回升,在迁安市家乡情农场的田地里,开沟机、覆膜机在田里往来穿梭,农民们翻土起垄、打沟、覆土筑台、铺薄膜……正在抢抓农时进行土豆机械化播种,田间地头一派紧张繁忙景象。
“2022年,我们尝试种了10亩土豆。虽然是第一年种,但土豆长得很好,亩产都在四五千公斤,收入了20多万元。今年我们又从东北引进了科技培育的新品种,对土壤也进行了统一改良,准备种20亩,从萌芽的土豆种看,今年收入错不了……”农场负责人王印刚拿着萌芽良好的土豆种,一边指导农民种植,一边向记者介绍。
远远望去,集中连片刚刚种完覆上薄膜的土豆垄白茫茫一片,在阳光照射下十分耀眼,也蔚为壮观。“这么大面积、这么高的产量,销路也是个事。”面对外人的担心,正在农场和村民一起耕种的木厂口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刘立华信心满满:“为了保证村民的销路,我们提前和各大超市、企业(合作社)达成了产销协议,种出的土豆不仅能高价销往市场,还可以卖给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深加工。”
刘立华向记者介绍,近几年来,木厂口镇紧紧依托域内有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优势,以党建为纽带,按照“党支部+专业合作社+集体+农户”的运作模式,将农旅企业、农创人才、种粮大户等主体有机串联起来,在党建示范带上精心打造了“一村一主导产业”的党建场景,因地制宜发展土豆、棚菜等特色种植产业,引导农民规模化种植,推进了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在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的带动下,好多村民都纷纷加入种土豆、发展棚菜的队伍,一起增收致富,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活力,成为迁安市域农旅融合、带民增收的新亮点。
党建引领促发展,特色种植惠农家。“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进一步强化村党支部领办创办作用,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创新绿色产业类型,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在土豆种植现场,迁安市农业农村局负责同志告诉记者,目前,随着家庭农场和特色农业种植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农民依靠“菜篮子”鼓起了“钱袋子”,助力乡村振兴蓬勃发展。目前,迁安全市纳入家庭农场名录系统管理的各类家庭农场937个,年经营收入逾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