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夜幕下坚守,在寂静中前行。
当整座城市陷入沉睡,仍有一道道身影在星光下坚守,他们在消防、医护、公安、供电、热力、供水等民生领域筑起一道“暗夜长城”,时刻准备着应对突发情况,守护万家灯火的安宁。
他们就是城市“守夜人”。
总有一个声音在为你守护
“119”是一个带有温度的号码。
夜幕降临,市消防救援支队指挥中心一片静谧。“老兵”于力强和同事坚守在接警席,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警情。一支笔、一个本、一个水杯、一张地图、一个握力器,这是于力强值守必备的物品。“今天早8时到晚8时,我们一共受理火警20起,救援10起,没有人员伤亡的情况。”对于值守情况,于力强如数家珍。
在接警席位上,记者看到一张唐山市区地图被划分成多个区域,代表不同消防救援队站的辖区。“唐山的地图早就印在了我的大脑里,准备这份地图以备不时之需。”于力强说,每当接起报警电话,他的头脑里就会快速检索报警人所述的方位,以过硬的业务素质,力争用最短的时间收集信息,发布处警指令,为报警人争取每一分每一秒。
图为交警二大队指挥中心接警员梁晨阳正在接处警席位值守。 记者 魏伟 摄
市消防救援支队对接处警岗位实行“两严两准”管理措施,即严密的组织、严密的纪律、准军事化、准现役。接处警岗位共设置5个,人员平均年龄24岁。他们平时每两人一组,确保24小时在岗在位,即便用餐也要轮流将饭菜打回,保证接警席上有两人值守。“早中晚做饭时间和后半夜,往往容易发生人员被困、受伤的警情。大家回家做饭或开车回家团聚,是火警和救援救助警情的高发时段。”于力强说。
夜是难熬的,凌晨四五时是最容易犯困的时候。于力强说:“我们会用握力器或做些俯卧撑提提神,但是最好的方法是用凉水洗脸,而且不能看电影、听音乐,那样会使人更困。”于力强说。
指挥中心是消防救援支队的调度平台、信息中枢和协调机构,接处警岗位除了日常的接处警工作外,还要完成接警调度专项训练、气象预警提示、高空视频瞭望、辅助指挥决策、联勤联战等一系列工作,对值守人员的要求极高。“我们会挤时间训练体能,因为每年都有考核,包括3000米、单双杠、俯卧撑、仰卧起坐以及理论知识,不达标就走人,业务再好也不行。”
高度重视每一个电话、每一起警情,于力强已经在接处警岗位度过了17个年头。他说:“作为‘守夜人’,我们会始终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原则,有温度的按程序执勤作战,尽职尽责,请全市人民放心。”
ICU里的“守夜人”
ICU的夜班,永远充满未知。
晚上九点半,市协和医院重症监护室的护士接到了手术室打来的电话——备床,收治一名颌面外伤清创缝合术后的7岁男童轩轩(化名)。被送进ICU病房的时候,轩轩麻醉尚未清醒,在经历医护人员的系列治疗监护后才逐渐苏醒。
奇怪的环境,陌生的面孔,伤口的疼痛,各种医疗仪器的警报声让轩轩开始不停地哭:“我好疼!我要找妈妈!呜呜呜……”管床护士是个还没有结婚生子的小姑娘,面对这样的情况,一时间慌了神儿。“我来吧!”护士小赵暂时放下手边的活儿,搬了张凳子坐在了轩轩的床边。作为拥有两个孩子的母亲,她自然懂得,病痛中的轩轩最需要什么。在她的安抚下,孩子渐渐平复了情绪,停止了哭闹,但能看出轩轩的心里还是很恐惧的。
后半夜,监护室再次收入危重病人。从入室开始,医护人员就紧急对病人进行心肺复苏抢救。轩轩似乎被眼前的景象吓到了,他再次开始哭闹着要找妈妈。小赵在忙完重症病人抢救工作后,又回到孩子身边,握着轩轩的小手聊天、讲故事,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夜很漫长,疲惫的赵护士一只手撑在床挡上,另一只手被孩子紧紧地握着,不愿松开。
第二天清晨,当临时护士“妈妈”将小轩轩送到父母身边时,孩子还是依依不舍地拉着她的手。孩子依恋的目光,家属感激的话语,于她而言,似乎一夜之中所有的疲惫不堪和辛苦劳累,此刻都变得不值一提。
万家灯火守护者
“10千伏A相套管接头36.7摄氏度,温度正常,请记录。”4月4日晚8时许,在110千伏后屯变电站内,国网唐山供电公司工作人员郑久江与同事们又开始了夜间设备特巡。他们手持测温仪,对主变、隔离开关等设备接头认真巡测,对每个间隔进行巡视维护并做好数据记录,全面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每当夜幕降临,最让电力人安心的莫过于居民家中一盏盏灯光和灶台前的缕缕烟火气。
“每天晚上8点至11点正值用电高峰期,是变电夜巡的最佳时期。变电设备温度过高是严重的隐患,夜间测温能降低环境温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提升检测准确性。”国网唐山供电公司河东基地站站长赵本龙向记者介绍夜巡的重要性,他说,电力巡查就是给电力设备做“全身体检”,此时是监测运行设备“体温”的关键时刻。
深夜11时,夜色与大地融为一体,寂静的夜晚只听见电力人相互提醒的对话声和设备巡视的按键声。完成当日最后一项设备检测后,他们也结束了“夜巡”。而这样的“夜巡”,在电力各个岗位的工作中,每天都在不间断地重演。
唐山电网拥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657座,供电人口771.8万。守护城市的光明与温暖,是每一个供电人的职责和使命。“为确保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可靠安全用电,我们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成立了应急抢修队伍随时待命,一旦收到抢修指令,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开展抢修,及时完成送电工作。”公司运检技术与可靠性管理高级师吴超介绍说。
踏着晚霞出发,乘着月夜收工。在城市里,电力“守夜人”的工作虽重复、平凡,但他们每一次的坚守,都给城市注入了强大的能量。
警灯熠熠护平安
20时,市公安交警支队二大队事故中队依然灯火通明,却没能看到值班民警的身影。“他们出警了,还没回来。”交警二大队督查王旭东道破其中缘由。
交警二大队指挥中心,接警员梁晨阳正在接警席值守。“今天事故接处警45起。交通事故一般在节假日之前或者恶略天气比较多,我们周五一天接警75起,有一次路面结冰我们一天接处警123起。”梁晨阳说。接警员除日常接处警之外,还要负责录入交通违法、调取事故录像、帮助岗勤民警查询信息等。在开展视频巡查时,她们发现交通拥堵路段,要第一时间通知岗勤民警前往疏导;在护送任务时,她们要协调各路口开辟绿色通道。30岁的梁晨阳在接处警岗位工作6年多,平均每天接听各类电话100多个,高峰时期则会超过200个。
图为交警二大队民警夜间严查“炸街车”。 记者 魏伟 摄
“严查炸街车、酒醉驾”夜幕下的西山道与文化路交叉口,警灯闪烁,新能源警车LED屏上的几个大字格外醒目。“你好,请出示驾驶证、行驶证。”四中队民警赵恬洋拦停了一辆摩托车,在检查驾驶人相关证件及车辆情况无异常后予以放行。赵恬洋说,交警二大队每天在辖区主要干道设置检查点,以巡逻和定点相结合方式,逢车必检,严查“炸街车”。“我们今天两组警力分别在西山道和北新道设点,一般要持续到零时。经过这段时间的治理,现在摩托车驾驶人的文明意识、守法意识明显提升。”赵恬洋说。
“杨恩帅你现在去太阳城那边疏导下,卫国路现在车流量太大。”记者采访时,王旭东突然发布指令,刚刚巡逻完毕回到路口的辅警杨恩帅随即驾驶警用摩托车赶往任务点位。“我们就是这样,随时有警随时出动。等会开滦一中、唐山一中放学,赵恬洋他们还要到校园门口执行护学任务。”王旭东说。
告别赵恬洋,记者在前往酒驾检查点路过太阳城时,看到杨恩帅已经在车流中展开疏导。来到兴源道与学院路交叉口西侧,交警二大队四中队民警正逐车严查酒驾、醉驾违法行为。中队指导员郑阳表示,当晚的行动中尚未查获酒驾、醉驾违法行为。“大家的守法意识提升了,很多人酒后都会联系代驾。如果都能杜绝酒驾上路,道路交通就更安全,我们再辛苦也值得。”郑阳说。
22时许,记者回到交警二大队,事故中队传来了一阵争执声:“是你进车位蹭的我。”“怎么不说你出车位蹭的我?”面对双方争执,事故值班民警潘利柠耐心调解,并在视频、照片中找到有力证据,让双方在责任划分上达成一致意见。送走双方当事人,潘利柠才有了片刻的休息时间,笑着说:“我们不是在事故现场就是在前往事故现场的路上,到现在晚饭还没吃。”交警二大队事故中队值班警力每一班从早7时至次日早7时,值班警力奔波于各个事故现场,往往要忙到凌晨。
22岁的潘利柠虽然刚到事故中队几个月,却也见识了各种事故现场,面对过形形色色的当事人。他说:“交通事故涉及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在事故处理中一定要有耐心,做到公平公正。”采访刚结束,潘利柠的手机又接到了信息:“又来了两起报警,走了!”潘利柠一头扎进了夜色中。
扬起一面旗,撑起一片天。星光普万里,映亮“守夜人”。
各条战线、各个领域的“守夜人”正如漫天星辰下的一盏盏明灯,照亮了岁月静好,花好月圆,也照亮了一座城的宁静祥和。
致敬,“守夜人”。
记者 刘庄子 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