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前夕,多次获得全国摔跤冠军的丰南籍运动员王妍,从廊坊给妈妈送来了祝福:“祝妈妈节日快乐!妈妈辛苦啦!妈妈,我在训练,不能陪你过母亲节,等我取得了好成绩,再向你报喜。”
王妍的妈妈叫吴会茹,今年52岁,是丰南区王兰庄镇横沽三村妇联执委。说起小女儿王妍,吴会茹便打开了话匣子。
出生于1999年的王妍,天生喜欢运动。小学五年级那年,在学校组织的运动会上,被唐山市体校教练看中,希望她去体校参加摔跤训练。女孩子练摔跤?摔跤有什么前途?摔坏了、摔残了怎么办?听说了这个消息很多人都摇头,12岁的王妍也没有主意,但是吴会茹却支持孩子 “先去试试”。
吴会茹在女儿获得全国摔跤冠军后说出了自己支持孩子练习摔跤的初衷,她说,当时想的是,这项运动能够提高孩子的自我防护能力、独立自主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通过训练学会在挫折中成长,有一技之长会增强自信。“我现在这么说,很多人都说是经验,前提是孩子练成了全国冠军,如果没有成绩,我这也不是经验,我得感谢孩子。”吴会茹这样感慨。
初到体校时,繁重而枯燥的训练让年幼的王妍一次次打起了退堂鼓。吴会茹得知后,并没有急着替女儿做决定。她来到唐山市体校,详细了解学校的环境和训练条件,并且心平气和地与女儿深入交流。一次,孩子打来电话:“妈,我不打算练了,我腰不好,疼得不知道咋好,不想练了。”孩子一边说一边哭。吴会茹对女儿说:“妈妈永远支持你,你先别哭了,但是妈妈的想法是,每一次决定,都是在你冷静的时候做出来的,好吗?”
听了妈妈的话,王妍情绪稳定了,她选择留在唐山体校,仅用了半年时间,就获得了河北省摔跤比赛的第三名。在唐山训练了6年后,王妍又被河北省体校队选中,这对于运动员来说是拥有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可王妍到了省队以后看到了与其他队员之间的差距,心里非常焦虑,训练也受到影响,并坚持要回来。
吴会茹了解到女儿的状况,和女儿分析原因,她感同身受地对女儿说:“每一个人都习惯安于现状,可能那是最稳妥的一种生存方式,但是,世界很大,你不想去看看吗?”
这一次吴会茹不仅在精神上给了女儿鼓励,也在物质上给了孩子支持。她亲自给女儿购买了一部功能最先进的苹果手机,还为她挑选了一双质量最好的摔跤鞋。女儿知道,自己家里经济并不宽裕,父母从来不用奢侈品,从母亲的这一举动中,王妍看到了妈妈对自己的期许,也理解了妈妈的苦心。
稳定了女儿的情绪,吴会茹又和王妍的教练进行了沟通,希望教练多给孩子鼓励。她说:“我们家的孩子是在我的不断鼓励跟赞美中成长起来的,你不妨试试。”1个多月以后,教练给吴会茹打来电话:“大姐,你的方法很奏效,我对王妍说,你是我们新来的这批队员里进步最快的,结果王妍真的成为我们这里边儿进步最快的孩子,别人用6个月完成的任务,她仅仅用3个月就完成了。”
2019年,不满20岁的王妍获得了全国摔跤比赛冠军。
吴会茹骄傲的是,自己的女儿比同龄人多了一份执着。女儿感恩的是,自己这份执着源于妈妈的强力支持。
吴会茹不仅注重女儿心灵方面的沟通培养,更注重道德品行方面的塑造。吴会茹出生在一个革命家庭,奶奶刘月英、父亲吴瑞凤都是共产党员,他们投身革命的事迹在卢龙县志中均有记载。吴会茹就是在孝顺、正直、善良的家风中成长起来的。她也坦言,孩子养成的不怕苦、不怕累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来自于家族的传承。
生活中的吴会茹不仅照顾年迈的公公婆婆,还曾经十年如一日照顾身患重疾、双目失明的残疾叔公公。那时候,一年中叔公公住院不下十几次,每次都是吴会茹去陪床。她犹如亲生女儿一般伺候叔公公,洗头洗脚、端屎端尿,始终如一地细心照料。她曾获丰南区“尊老孝亲好儿媳”“十佳标兵母亲”等荣誉称号。
妈妈的一言一行女儿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王妍把对父母的爱化作了赛场上披荆斩棘的动力。她不仅多次获得全国冠军,还在世界级国际摔跤比赛中取得了第五名的好成绩。
王妍多年来在摔跤场上摸爬滚打,有伤有痛,辛苦不言而喻。吴会茹谈起女儿王妍既心疼又骄傲。每次受伤,女儿都会说:“妈,你不用来了,我长大了,这点儿伤不算什么,我自己在这儿就行了。”
2021年,王妍被保送到北京体育大学,这让她有了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更加坚强的决心,她把自己的目光望向了奥运会。吴会茹说:“我闺女的梦想,也就是我最大的梦想,我也希望她走向世界赛场,为我们的祖国争光!”
白桂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