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6 06:35:00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晚报

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丨张秀华:七旬老馆员见证图书馆沧桑巨变

视频摄制:记者 付卫峥 刘乃铮

震前唐山图书馆老照片,由唐山抗震纪念馆提供。

“走在最前面的那个梳着大辫子的女孩就是我!” 近日,69岁的原唐山图书馆工作人员张秀华给记者打来电话说,《唐山晚报》5月23日刊发的“震前唐山图书馆”那张照片中,前排右数第三个梳着大辫子的女孩就是自己。

张秀华在新图书馆阅览室读书。记者 王欢 摄

为了重温那段历史,张秀华还特意与记者一行来到与南湖公园仅一路之隔、已连续七次被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的唐山市图书馆。

唐山市图书馆的U形平面、逐层退台、空旷中庭以及外立面9米的长悬挑和跨越中庭40米长的空中廊桥令张秀华目不暇接。“47年了,唐山的变化太大了!”面对气势恢宏、造型独特的新图书馆,张秀华发出由衷的感叹。

张秀华在新图书馆借阅室翻阅书籍。记者 王欢 摄

一个星期从废墟下抢救出1.6万多册馆藏古籍

回首当年,张秀华的记忆依旧“定格”在那个终生难忘的日子,“在唐山抗震救灾47周年来临之际,我百感交集。地震时,图书馆成了一片废墟。”

张秀华说:“在我一生中,跟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我热爱图书馆的工作。图书馆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地震后,老馆长带着我们几个年轻人从废墟中抢救图书,因为图书是我们的生命。”

1986年7月19日,震后重建的位于文化路的唐山第二座图书馆对外开放。

张秀华清楚地记得,那时,他们每个月都要到新华书店购买一批图书,手工操作录入,业余时间还学习仿宋体,每周五闭馆时组织业务学习。她当时在采编组,后来到辅导部,帮助基层各县区图书馆建立图书室。1987年,她考上了广播电视大学,进一步完善自己,学习专业知识。

2009年8月正式退休后,她依然热爱图书馆,闲暇时带着家人来图书馆看书成了习惯,也介绍朋友、孩子们到图书馆养成看书的习惯。

张秀华与穆桂苹两代图书馆人合影留念。记者 王欢 摄

当天,张秀华在现任图书馆馆长穆桂苹的见证下,用身份证直接注册了借阅证。当她听说最多一次可以借阅10册图书时非常惊讶,“那时候一张借阅证只能借阅一册图书,归还的日期也限定在15天。”

谈起那张难忘的照片,她向记者介绍,我市的老图书馆1958年开馆,后封闭了一段时间,1973年5月23日恢复开馆,由郭沫若先生题写馆名。那时,她刚刚参加工作不久,正赶上《唐山劳动日报》摄影记者李耀东来图书馆拍摄,她与几位同事在图书馆前行走时被“定格”。那一年,她刚刚18岁,这张照片成为她难得的青春纪念与回忆。

张秀华在老照片中找到了自己。记者 王欢 摄

可惜的是,老图书馆在地震中损毁。张秀华说:“当时我们办证、借阅图书等环节都是手动操作,图书馆里经常座无虚席。”她先后在办证室、阅览室、采编组、老干部阅览室等部门工作。地震那年,图书馆一共22名同事,有5人震亡、3人重伤,剩下的14人在老馆长王任舒的带领下坚持工作,不分昼夜,冒着酷暑、暴雨在废墟下寻找图书。最让人欣慰的是,1976年8月初,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学生前来帮忙,仅仅一个星期就从废墟下抢救出1.6万多册馆藏古籍。

见证市民文化素养提升

地震后,张秀华家经历了“砖头压油毡”的简易房到普通楼房、电梯房的变迁,“社会在发展进步,小区的环境也在逐步改善,越来越好。”

由于在图书馆工作,张秀华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不断学习,获得了大学文凭。她更加热爱本职工作,评上了副高职称,也影响带动周边一批人上了大学。他们运用自己的知识,不断推动图书馆的工作向专业化、规范化、系统化发展。

穆桂苹介绍,随着城市建设的脚步加快,2016年4月30日,南湖湖畔的这座新图书馆正式对市民开放。面积2.6万平方米,比老图书馆增加了一倍多,藏书量是老馆的1.5倍,借阅量相当于老馆的5倍之多,服务读者人次相当于老馆的8至10倍。新馆落成后深受市民青睐,也见证了广大市民文化素养的提升。

张秀华在新图书馆门前追忆过往。记者 王欢 摄

新馆落成后,各种现代化、智能化设备遍布全馆,读者凭一张身份证就可以自由地借阅图书。从今年开始,图书馆实行“信易阅”服务,大家按照借阅规则借阅图书,通过信用积分进行免押金借阅,让读者提高借阅册次;权限最大的读者最多一次可以借阅10册,无押金、零门槛。我市还建成14座城市书房,可谓遍地开花。图书馆的流动服务车走进了16个社区,每隔两周去一次社区,真正实现了文化惠民。

该馆坚持利用新技术,探索新路径,发挥图书馆“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作用,为市民提供优质的文献资源、丰富的阅读活动和精准的信息服务。2021年至2022年共借还纸质书刊203.78万册次,服务读者296.27万人次,新办借阅证1.63万张,新增入藏文献16万余册。两年来开展线上线下各类阅读推广活动1000余场次。 

记者 杨文进


编辑: 李强
热点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