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摄制:记者 吕钊 刘乃铮
从“抗震号”到22型新造客车、YW25A型空调客车,从双层内燃动车组到常导中低速磁悬浮车、70%低地板城轨车,从“和谐号”动车组到“复兴号”动车组……5月30日,唐山晚报刊登的“震后唐山机车车辆厂生产出抗震机车”照片的背后,是中车唐山公司从地震废墟涅槃重生,不断赋予抗震精神新的时代内涵,让“中国创造”重新领跑世界的奋进故事。
“抗震机车”老照片,由唐山抗震纪念馆提供。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组装事业部首席技能专家苏健说:“这张照片是当时‘抗震号’出厂前的照片,我师父就参加过‘抗震号’的生产,他们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生产完毕。如今,我们不仅要传承老一辈工匠的精湛技艺,更要将唐山抗震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全国劳模苏健向记者展示老照片。记者 王欢 摄
“抗震号”从废墟中走来
中车唐山公司的前身是唐山机车车辆厂,初创于1881年,是晚清洋务运动中伴随中国第一条标准轨铁路——唐胥铁路的修筑而诞生的。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辆客车、第一辆货车、第一辆钢制外皮餐车……然而,1976年的一道蓝光划过,让这个年近百岁的机车摇篮遭遇灭顶之灾。
《唐山机车车辆厂志》记载着这样一段文字:“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唐山发生7.8级强烈地震,工厂处于震中,99%的生产场房、98%的生活福利房屋倒塌,砸坏设备1750台,其中直接报废1183台,职工震亡1768人,占职工总数的22.7%,职工重伤649人,职工家属震亡8718人,职工全家震亡户213户。”
灾难发生后,自强不息的中车人擦干眼泪,挺直脊梁,迅速投入到重建家园恢复生产中。一块用粉笔写着“工厂党委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木板,挂在南门里的一辆客车上。“看见抗震指挥部的牌子,心里就有了主心骨,工厂还在,咱们有救了!”地震幸存者——原总装配厂工会主席邹祥禄回忆说。
大地震后,一群死里逃生的人冒着余震,抢救生产急需设备和物资。“全部家当就是排子车、铁锹和镐,而且不是人人有份儿,没有工具的就用手!”当年的清扒队员李建新说。在倒塌的厂房废墟内,他们发现了被埋压的东风5型内燃机车,房顶的建筑物覆压在机车上,许多房梁插在机车“周身”的瓦砾中,“0002”的标识清晰可见。员工们用双手扒、用肩扛,决不用锹、镐等工具清理,小心翼翼地清扒覆压在机车“身上”的废墟。
随后,工厂组织员工投入到对这台机车的修复工作中,一边奋力自救恢复生产,一边清理废墟、抢救设备和材料、配件。当最后一道工序——外皮油漆完工后,天空下起了小雨。当时,简易厂房还未搭建起来,而油漆遇雨水极易脱落。员工们找来军用帆布,几十人围成一圈,用双手高举帆布,胳膊酸了腿累了,没有一人退场。近2个小时后,雨停了,员工们松了一口气。震后不到两个月,第二台东风5型机车在工人们的手中重获新生。为鼓舞抗震复产、重建家园的信心和决心,工厂为这台东风5型机车(0002号)取名为“抗震号”。
苏健与“抗震号”模型。记者 赵亮 摄
1976年9月中旬,“抗震号”机车鸣着长笛缓缓驶出厂区,前来“送行”的员工们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成为唐山厂在抗震复产中修复的第一台机车。
当年10月,工厂的客车系统在清理出的8000平方米场地上正式恢复生产,当月就交出了3辆检修客车。
“和谐号”开启高铁时代
“抗震号”机车的修复出厂,展现了唐山工人百折不挠的意志和顽强不屈的抗震精神,吹响了工厂全面复产的号角。
1976年底至1979年间,中车唐山公司在一片废墟上搭起的临时简易工棚,使用地震后修复的机械设备又生产了25台东风5型机车。
1979年至1990年,国家将中车建设纳入“六五”“七五”规划,在丰润区建设占地面积123万平方米的新厂。“三人活、俩人干,抽出一人搞基建。”很多老中车人对这句口号记忆犹新。在建设新厂时,铁道部下达了年产100辆新造客车的设计纲领,工人们铆足干劲,当年就造出了122辆新车,修车产量和新厂建设都没受到影响。
在唐山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中车唐山公司不断创造着奇迹,实现了机车技术和速度一次又一次的跨越。
1986年6月28日,中车唐山公司完成首批10辆22型新造客车生产工艺验证;1990年4月28日,66辆国际招标YW25A型空调客车竣工下线,新产品YW22B型和YW25A型客车获振兴河北经济奖;“八五”期间形成25型车、特种车和米轨车3个产品系列,新造客车生产能力猛增到年产500辆;1998年,中国首列双层内燃动车组在唐车诞生。
2005年11月,中车唐山公司与西门子公司联手与铁道部共同签订了60列时速350公里动车组制造合同,该项目被命名为CRH3。“挺直脊梁,自强不息!”面对机遇和挑战,中车人骨子里那种不向困难低头的抗震精神再次迸发出来。
2007年以来,在进行大量国内外培训的同时,中车唐山公司不断加快自身的工业化改造。2008年,随着首列国产时速350公里动车组的成功下线,中车唐山公司形成了由碳钢、铝合金两条生产线和高速动车组、城市轨道客车、普通碳钢车和特种车四个产品系列组成的“两线四系”产品制造技术平台,开启了高铁时代,夯实了迈向国际一流创新型企业的基础。
“唐山造”在蓝色星球驰骋
走在中车唐山公司恢宏的生产车间,出口葡萄牙波尔图的城轨列车正在进行组装。苏健说:“我参与、见证了我们国家铁路发展的辉煌历程,经历了国家铁路的六次大提速,从绿皮车到生产第一辆高速动车组,我们生产的列车奔驰在祖国的大地上,我们的产品从出口亚非拉低端市场,逐渐转向美国、加拿大、葡萄牙、阿根廷等欧美高端市场。”
近年来,中车唐山公司犹如乘上高速动车组,一路驰骋超越,一份份亮眼的成绩单,打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创造”“唐山制造”的新名片。
2011年,中车唐山公司研制的CRH380BL型高速动车组,在京沪高铁试验运行中,创造了487.3公里/小时的“世界铁路运营列车试验最高速”,展示了中国高铁建设发展的成就与实力。
2016年7月19日,我国铰接式地铁首次进入欧洲市场。
2018年3月9日,中车唐山公司研制的我国首列时速350公里长编组“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开始型式试验。这是我国16辆长编组“复兴号”的首次亮相。
2019年1月2日,由中车唐山公司自主研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首列全永磁电传动内燃机车完成全部型式试验,并验收合格。
2020年10月21日,我国时速400公里跨国互联互通高速动车组在中车唐山公司下线。同年12月23日,全球首列时速350公里高铁货运动车组在唐山正式下线,这意味着我国正式进入货运的高铁时代。
2021年8月20日,中车唐山公司与巴基斯坦铁路局正式签订230辆铁路客车项目合同。
2022年10月13日,中车唐山公司研制的我国首列出口欧洲城轨列车在天津港装船,正式启运发往葡萄牙波尔图,这是我国在欧洲城轨市场交付的首个订单产品,是我国高端轨道交通装备走进欧洲市场的里程碑。
……
大国工匠催生中国速度。142年前,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在这里诞生;47年前,“抗震号”从残垣断壁中驶出;2008年以来,高速动车组一次次刷新世界铁路运营试验的最高速度;未来,这里必将诞生更多的奇迹、更灿烂的辉煌。苏健坚定地说:“今后,我会以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平台,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参与到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中,带领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开展模块化生产等攻关创新工作,为国家高铁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记者 魏伟 通讯员 吴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