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3 06:57:35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晚报

22个春秋,爱洒大山深处

□ 迁西县东莲花院镇马家沟教学点 张慧丽

在学生眼里,我是博学和蔼的好老师;在同事眼里,我是有求必应的“全能王”;而在家人眼里,我却是来去匆匆的“客人”。

我今年42岁,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2001年,我如愿成了一名人民教师,满怀着热爱和理想,义无反顾地回到家乡东莲花镇,扎根山区,先后任教于东莲花院镇黄岩小学、东花院学区、马家沟教学点,用爱心、耐心和恒心守护孩子们的“求学梦”,为大山里的留守儿童撑起一方蓝天。

从教伊始,为报答母校,我放弃了原本可以留在东莲花院镇中心小学的机会,主动申请到全镇规模最小、条件最苦、教学水平最差的黄岩小学,一站就是7年。黄岩小学条件差,教师严重缺乏,语文、数学、英语三大主科老师凑不齐,教学工作面临巨大困难,校长愁得吃不下睡不着。我得知情况后,主动请缨,为了不让孩子们落下每一堂课,身兼数科,第一堂课在这班教英语,第二堂课在那班讲数学,第三堂课又换了教室教语文……一天8堂课,涵盖各个年级,堂堂不落。“授课无间断、连轴转”,校长笑称,我是全校“出镜率”最高的人,“每天,不是在上课,就是在上课的路上”。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我跟孩子们的共同努力,我所教授的班级成绩始终在全镇名列前茅,6年间,我也从一名数学老师,成长为一名“全才老师”。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2007年9月,因岗位交流,我被调整到东花院学区任教。教学环境改善了,学生和同事人数也增多了,我再也不用身兼数科,但我深知山区孩子求学不容易,一刻也不敢放松,坚持做到“一个都不能落下”。

刚到东花院学区时,我接手的班级是全镇成绩最差、班容量最大的班级。为了提高孩子们的成绩,我向学校申请了职工宿舍,吃住在学校。孩子们成绩差,我利用空闲时间跟孩子谈心、给他们补课;家长们忽视孩子的学习,我就去家访,二里地、三里地、五里地,一个山头、两个山头、三个山头……通往孩子们家里的路并非坦途,泥泞、灰土,需爬坡、涉水……我用双脚丈量着自己和孩子们心与心之间的距离。13年里,我走遍了班级里每个孩子的家庭,挽救了濒临辍学的11个孩子,为23个贫困家庭施过援手、献过爱心。家长和孩子们更是亲切地称我为“最美乡村老师”。

当好留守儿童的“妈妈”。2020年9月,为更好地践行初心使命,我只身来到只有自己一名教师的马家沟教学点,在新起点开启了新的征程。

马家沟教学点环境简陋,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教室,沾满灰尘的黑板、拼凑起来的桌椅,就是教学点的全部。办公室、宿舍、食堂、操场,一个都没有,甚至连自来水都没有通,交通也不便利,放学后我需要步行半小时才能走到村外的公路,搭上最后一趟班车。这些困难都没有吓住我,看着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神和家长们充满忧虑的眼睛,我坚定了信念:“一定要扎根在此,哪怕只剩一个孩子,也要把他培养成才!”

9月1日,马家沟教学点开学第一天,我见到了自己的学生:总共3个年级的4个孩子,其中有2个孩子手有残疾。师生5人挤在这间不足10平方米教室里,开始了一起学习共同成长的“快乐生活”。

第一次上复式班,我稍显慌乱,但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很快就习惯了。一年级,幼儿园中班、小班轮流上课,每次见到前同事们,我都笑着说,自己每天都像在打仗一样,紧张、激动、满腔热血。可是,由于家长们不重视学习,加上疫情影响,孩子们普遍基础特别差、底子薄。我愁在眼里、记在心间,开始逐一家访,与家长谈心,周六、日坚持给孩子义务补课,自费给孩子们买学习资料。在我的努力下,家长们逐渐转变观念,孩子们学习劲头也明显增强。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取得优异的成绩,上交一份满意的答卷,摘掉马家沟教学点教学水平差的帽子。有志者事竟成,在接下来的几次统考中,马家沟教学点的学生们一直保持着好成绩。

去年暑假,我到医院做了巧囊切除手术,大夫建议休息3个月,但考虑到一校一师的现状,我硬是拖着术后不足1个月的身体,投入到了9月份的教学工作中。我心想:孩子们的成绩好了,可单调的校园生活没有改变。为了让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我开始自学舞蹈,筹备10月份的国庆演出和积极参加今年5月份的全镇艺术节活动。由于孩子年龄小,接受能力有限,又没有舞蹈基础,教起来难度很大。我组织孩子在学习之余,加强练习,最终孩子们演出的舞蹈《宝贝宝贝》得到了观众好评。但是由于身体恢复不彻底,我旧病复发,只能白天上班,晚上去医院输液,空荡荡的医院里只有我孤零零的身影。

三寸粉笔系国运,一颗丹心铸民魂。作为教师,我始终牢记嘱托,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编辑:
热点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