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齐福臣 通讯员 张洪鹏
作为全省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县区之一,滦南县60岁以上老龄人口目前已达到13.8万人,占全县人口的27%(远超10%的老龄化国际标准)。为解决好养老问题,滦南以县镇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建设为主线,初步建立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探索出一条有特色的养老之路,为我市解决养老难题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养老小食堂让农村老人暖胃又暖心
日前,在滦南西胡各庄镇康中河村互助幸福院小食堂,24名75岁以上老人围坐在一起享受着美味午餐。而因病不能到小食堂就餐的孤寡老人贾东风也准时吃上了志愿者用保温饭盒送到家的大米饭、炖猪肉、菜花炒肉。“3年半了,每天3顿都是新做的热乎饭,几天不重样,让我这个过去经常饥一顿饱一顿的老人暖胃更暖心呐”。在康中河村,还有4位像贾东风一样失能半失能老人享受着送餐服务。
康中河村党支部书记李新高告诉记者:在康中河村,年满75岁的老人以及五保户、低保户、贫困边缘户和残疾人,每天8元钱就能到养老小食堂按时吃上三顿可口的热乎饭,早晚餐“一粥一饭一份菜”,午餐“一荤一素一碗汤”,一周不重样,而且肉蛋菜奶合理搭配;行动不便的老人,还会有志愿者用保温饭盒送到家里,彻底解决了老人吃饭难。幸福院的管理和服务人员都是志愿者,目前有30多人,3人一组,轮流服务,不计报酬。自幸福院运转以来,捐钱、捐物、捐食材的爱心村民越来越多,在全村形成了爱老、助老、孝老的浓厚氛围。
陪同记者采访的滦南县民政局局长王建东告诉记者,经过调研发现,农村90%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最大问题不是吃不起饭而是有钱吃不上饭,冷锅冷灶顿顿凑合。为解决独居、空巢老人一日三餐,我们选择条件较好的胡各庄西胡、沈家营等村先行开办养老小食堂,打开了养老服务的“突破口”。像康中河这样的养老小食堂目前全县有30多个,就餐的老人达1000多人。
日间照料站让社区老人天天都快乐
每天,吴秀文老人都会准时到建设南路社区日间照料服务站吃早餐,然后在活动室与老哥们或下棋或打扑克,中午在照料站吃上一顿色香味俱全的营养配餐,溜达一会儿再在这里美美地睡上一觉,然后再和老哥几个玩一下午。
近年来,针对城区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滦南县积极探索新型养老模式,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像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全方位养老服务体系,在城区18个社区建成并运营了20家日间照料服务站,覆盖了107个居民小区,并投资12万元建立县配餐中心助餐试点,制定出台了管理、安全制度。记者在采访时看到,所有服务站都设有活动室、休息室、图书室、厨房等功能室,配有麻将、棋牌、图书等娱乐设施及呼叫器、花镜等老年人用品,民政部门可通过安装的电子监控设备随时进行全方位监管,使县城内60周岁以上有服务需求的老人都能享受助餐、休闲、娱乐等“一站式”服务,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医养结合为老人搭建生命健康平台
几天前,在司各庄养老服务中心,76岁的李大爷正在自己住的房间输液,“这两天感觉头发昏,走路也有点不稳,和管理员一说,马上就叫来了大夫给我做了检查,输了5天液,感觉好多了”。
李大爷是滦南探索“卫生院+养老”服务模式,加强养老机构医疗能力建设的一个缩影。为拓宽医养渠道,释放医养潜力,实现卫生院和养老服务中心的优势互补,解决基层卫生院床位空置率高、养老服务中心医疗服务水平偏低问题,滦南县加强养老机构与医院、医疗机构的合作,由养老服务中心提供护理员,卫生院设置养老病区的模式,实现医养深入融合,优势互补,提高康养水平。全县11家养老机构全部与二级以上医院签订了合作协议,设置了定点医疗机构,建立健全老年人医疗绿色通道和快速转诊机制,为老年人搭建生命健康平台。同时完善6家公办养老机构与镇卫生院合作机制,在机构内设置诊所,康复房间等。同时,该县加强养老机构医疗设施设备建设,定期组织专家对养老机构老年人进行体检和会诊,预防老年人急症、重症的发生。
“四个一点”+志愿服务解养老难题
“喂,是12349热线吗,我想剪剪发”。7月2日上午,家住司各庄的赵大妈通过养老服务平台电话预约,下午就有志愿者上门为老人理了发。
为进一步满足老年人多方面生活需求,更好、更快、更高效地为全县有需求的老年人服务,该县整合“老来乐”“万泽”“心贴心”等现有养老服务资源,利用服务管理、信息采集评估、呼叫监管等智慧服务系统,建成了综合性养老服务12349平台,为老年人提供居家上门服务,实现老年人线上呼叫,服务人员(志愿者)上门服务的养老模式。
志愿者奉献,滦南解决了养老服务人员从哪来的难题。
为解决养老钱从哪来、事由谁办问题,保障养老小食堂、日间照料站运营正常,滦南创造性地探索出“政府补一点、个人出一点、社会捐助一点、志愿者奉献一点”运营模式,开辟了一条公益化、社会化、市场化相结合的养老新途径。王建东介绍:“政府补贴一点”就是县财政为每个小食堂提供2至4万元启动经费用于添置餐厨用具、改造装修房屋和运营;“个人出一点”,就是考虑就餐人员基本都有政府提供的养老金等基本生活补贴,加上土地收入,县里统一制定了农村每人每天8元、县城每人每天10元的收费标准;“社会捐助一点”是爱心人士和企业慷慨解囊,捐款捐物,为长久运营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全县多家小食堂已累计收到社会各界300多万元的捐赠款物;“志愿者奉献一点”,即党员干部、村民、社区代表等组成志愿者队伍,负责食堂日常工作、给腿脚不便的老人送饭,目前全县的志愿者已达30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