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夏季,气温高、雨水多、湿度大,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小朋友与成人相比,因身体还未发育完全,自身免疫力较弱,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疾病,让各位家长颇感“头疼”。那么,这些儿童夏季常见病如何预防,记者就此走访市妇幼保健院专家,听听她们怎么说。
手足口病
“孩子最近食欲不振,手上,嘴里起泡,当成‘上火’对待,可随着这两天出现了口腔溃疡,手、足、臀部位出现皮疹,才意识到孩子可能是得了手足口病。”市民张女士向记者介绍,起初孩子说口痛,伴有轻微低热症状,考虑天热孩子易“有火”,家里并未足够重视,幸得朋友提醒,才来院就诊。
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儿内科门急诊副主任洪源对记者表示,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以发热、厌食、口腔黏膜疱疹或溃疡,手、足、臀等部位皮肤出疹为主要特征。多数患儿一周左右即可自愈,少数患儿可能会引起脑炎、心肌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发病人群以学龄前儿童为主,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3岁以下儿童发病风险最高。一般4月起,手足口病会逐步上升,进入夏秋季流行期。
洪源介绍,手足口病具有传染性,通过直接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及接触被污染的肢体、毛巾、手绢、玩具、床上用品等物品或环境而感染,还可经呼吸道等途径传播。所以,孩子患手足口病要隔离治疗,对患儿使用接触过的物品要充分清洗,及时消毒,借此降低交叉感染几率。孩子患病期间容易出现厌食、拒食情况,家长此时应给孩子准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喝温开水,保持口腔和咽喉清洁。
“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养成饭前便后,触摸公共物品勤洗手的好习惯。”洪源表示,夏季,家长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流密集场所就餐、购物、娱乐,平时注意室内空气流通。一旦孩子患病,对患儿衣物及用品应及时晾晒、消毒。家长在给孩子更换尿不湿等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后,要及时洗手。建议轻症患儿不必住院,除了避免交叉感染,居家治疗更有利于孩子的康复。
皮肤病
“都说晒太阳能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增强免疫力,可没想到让孩子出现了皮炎,甚至晒伤。”市民赵先生手抱外孙指着红色丘疹心疼地说。
“夏季炎热,湿度大、宝宝出汗多,若清洗不及时或不当容易引起皮炎。”唐山市妇幼保健院皮肤科主任杨丽君向赵先生解释,孩子夏季皮炎主要是因为出汗不畅导致的汗腺炎症,遇到孩子全身是汗时别急于清洗,应让孩子在凉爽通风环境安静片刻,待汗消失后再清洗。而儿童肤质娇嫩,抵御紫外线能力弱,光敏性高,长时间阳光暴晒或直晒又易被紫外线辐射灼伤,引起光敏性皮炎。两大诱因叠加由此导致进入夏季高温天气以来,就诊患儿日渐增多。
杨丽君表示,老人给宝宝“洗日光浴”确实好处多多,但上午10时到下午4时为阳光紫外线高峰期,应尽量避免进行户外活动。婴幼儿每次10分钟,每天1-3次即可,晒太阳当天和之前一两天不要吃芒果、茼蒿、小白菜等光敏性食物和米诺环素、灰黄霉素等药物,以免诱发更严重的光敏性皮炎。而脸、颈等部位的皮肤长时间暴露则会导致不同程度晒伤。作为医生,防晒中首推物理防晒,建议以衣物遮盖为主,给宝宝穿上宽松、轻薄、透气的纯棉衣物最佳,同时,注意保护眼睛,避免阳光直射。
此外,暑期带孩子外出游玩已成为很多家长的首选,过敏性皮肤病、感染性皮肤病与蚊虫叮咬都是夏季儿童皮肤科常见的高发病。杨丽君介绍,过敏性皮肤病主要以荨麻疹和湿疹为主,急性荨麻疹主要为过敏引起,感染、炎热也会诱发,而湿疹则被称为“最痒皮肤病”,往往跟环境的温度湿度高、出汗刺激相关,因此,不让小朋友过热、适度使用空调、避免剧烈运动都是非常有效的预防方法。而脓疱疮、疖子等这类感染性皮肤病,因跟高温下细菌大量繁殖有关,需要家长格外重视。除此之外,婴幼儿的尿布区一直被包裹着,极易导致念珠菌在潮湿温暖的环境大量繁殖形成尿布皮炎,一旦发现尿布区红肿要及时带小朋友就诊。
腹 泻
“夏季是儿童肠道疾病的高发期。随着气温的升高,肠道消化酶分泌减少,胃肠动力降低。同时,气温高,雨水多,湿度大,易造成食物变质,客观上也为肠道致病菌的生长繁殖创造了适宜的外部环境。”洪源表示,儿童夏季腹泻多为急性感染性腹泻,每年6-8月为高发期。症状为大便性状改变,次数增多,部分小朋友伴随恶心、呕吐、腹痛、食欲不振、烦躁、精神萎靡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昏迷、休克等情况。
谈及如何有效预防,洪源表示,首先防止“病从口入”。夏季炎热,儿童肠胃较成年人脆弱,若冷饮冷食过多过量过快,极易导致肠胃道应激反应出现腹泻,而夏季家中水果、凉拌菜等稍有不慎都易造成污染,加之苍蝇等蚊虫滋生,携带致病菌传播,都使得儿童得病感染几率增大。如细菌性痢疾,有数据显示6-9月间,发病约占全年菌痢发病的70%左右。此外,夏季炎热,孩子易躁,往往休息不好、食欲不振也会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患上腹泻。
“其次,治腹泻,重点在于防脱水,及时补充水分,电解质十分重要。”洪源表示,当儿童精神状态良好时,可在家饮温开水或在米汤中放点盐给孩子补充电解质,亦或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口服补液盐均可。但当出现上吐下泻、口干口渴、眼窝下陷、皮肤弹性差,甚至肢体发凉等症状时,家长应迅速带孩子来院接受治疗。而患儿食谱也要及时调整:母乳喂养儿继续母乳喂养,小于6个月的人工喂养患儿可继续喂配方乳,大于6个月的患儿可继续食用已经习惯的日常食物,如粥、面条、稀饭、蛋、鱼末、肉末、新鲜果汁。鼓励患儿进食,如进食量少,可增加喂养餐次。避免给患儿喂食含粗纤维的果蔬以及高糖食物。
“最关键一点,不要禁食。”洪源表示,这是很多家长的误区,认为孩子腹泻期间应该禁食,怕吃得多,腹泻更频繁。但腹泻时会消耗能量,丢失大量水分,此时禁食会加重脱水和酸中毒,进食太少,孩子处于饥饿状态,会增加肠壁消化液的分泌,反而加重腹泻。
此外,面对肠炎等其他夏季儿童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作为重中之重有事半功倍之效。如,饭前便后进家第一时间洗手,生吃水果前应洗净,生熟刀板要分开,餐具煮沸消毒,家中实行分餐制,隔餐食品进食前彻底加热。在饮食上切忌暴饮暴食,辛辣油腻等刺激肠胃道的食物酌情摄入,不可迁就孩子让其过多过量过快摄入生冷食物。同时,注意劳逸结合,适度锻炼,不断增强孩子的疾病抵抗能力。
儿童“夏季病”防治
专家给了这些建议
一是合理安排饮食,注意营养均衡,饮食要多样化。以清淡易消化为主,保证各类营养物质的摄入。对那些爱吃肉的孩子,家长更应注意调节饮食结构,鼓励孩子多吃果蔬,节制食用生冷瓜果和饮品,避免造成胃肠道机能损害。
二是孩子腹泻时不要禁食。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腹泻时应该禁食,怕孩子吃得多,腹泻更频繁。其实,腹泻会消耗能量,造成大量水分丢失,此时禁食会加重脱水和酸中毒,而进食太少,孩子处于饥饿状态,会增加肠壁消化液的分泌,反而加重腹泻。
三是适当锻炼。家长可选择上午10时前或下午4时后带孩子到户外活动,为其选择吸汗、宽松、透气的衣服,做好户外防晒,喷涂驱蚊液,防止被蚊虫叮咬。尤其注意运动后及时补水。夏季空调不可贪凉,时间过长。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空调也要及时清洗,避免抵抗力差的孩子被病菌感染。
四是保持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尤其家中饲养宠物的,一定要搞好宠物的卫生,同时要告诫孩子不要一边吃东西一边喂宠物。
记者 王冠杰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