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6 10:09:58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晚报

“非遗”在唐山丨王爱红:蜡染传情 人间烟火里的“诗与远方”

蜡染传情 人间烟火里的“诗与远方”

——访市级非遗项目蜡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爱红


视频制作:魏伟 王欢

画蜡染色、退蜡漂洗,一双妙手将一方素布染上人间烟火色,将艺术融入生活。自古至今,蜡染以最淳朴的方式,将人们的生活装扮得绚丽多彩。唐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蜡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爱红钻研蜡染技艺多年,更将美术与蜡染深度融合,让蜡染作品更具观赏性、艺术性。

王爱红展示蜡染作品。 记者 王欢 摄

传承千年的蜡染技艺

走进王爱红的工作室,古韵的服饰、时尚的手包、实用的桌布……诸多以靛蓝为主色调的蜡染作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谈起蜡染技艺的历史传承,王爱红滔滔不绝。

蜡染,古称蜡缬,是中国传统防染印花技术之一,与绞缬(扎染)、灰缬(镂空印花)、夹缬(夹染)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印花技艺。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同时,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的“冰纹”,尤具魅力。“从严格意义上说,蜡染应该叫蜡防染。单从蜡染字面之意,很容易理解成‘用蜡来染色’,相比之下‘蜡防染’的称呼就显得比较准确。”王爱红说。

中国的染织工艺早在西周时期(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已得到较大的发展。根据《礼记》等文献记载,织物的染色当时设有一种叫“染人”的专官主管,楚国还设有专门主持生产靛蓝的“蓝尹”工官。足见当时的丝织、染色工艺已颇具规模。在东汉时期,蜡染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到了西晋,已可染出十余种色彩的蜡染产品,唐代时,蜡染已经在全国范围盛行。在宋代,由于工艺更为简便的蓝印花布的出现,使得蜡染技艺在中原地区逐渐消失。而受到地理环境的限制,一些边远地区的居民长期与世隔绝,自给自足,“栽靛植棉、纺纱织布、画蜡挑秀、浸染剪裁”,古老的蜡染技艺代代传承,形成了以蜡染艺术为主导的衣饰装束、婚姻节日礼俗、社交方式等习俗文化。

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唐山十里八村即有一家染坊,把附近各家各户自行织的土布染上颜色。村里常会见到牵着毛驴手持拨浪鼓的接布人,他们每到一个地方就摇动拨浪鼓,招揽顾客。有的接布人推着独轮车或自行车,放声吆喝:“收布取布啰——”接布时会写一个白布条,俗称布印字,上书村名、姓名、所染花色、布匹尺寸等,以防染错色或串户,也是下次取布的凭证,一块交给顾客,一块系在布匹的一角。旧时的布料品种单一,颜色单调,常见的染色只有少数几种,村里的妇女有时等着急用布,又一时等不来染布匠,往往自行染布,所以各地染布非常流行。

王爱红说:“蜡染图案丰富,色调素雅,风格独特,用于制作服装服饰和各种生活实用品,显得朴实大方、清新悦目,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王爱红展示蜡染技艺。 记者 王欢 摄

王爱红与蜡染

王爱红的蜡染作品以靛蓝色为主,设计简约而淡雅。“我小时候接触到刘子龙老师的油画和蜡染作品,感觉特别喜欢,就开始学习美术和蜡染,梦想着成为一名画家。”王爱红说。

王爱红自幼学习传统文化和家传蜡染技艺。高中时期,王爱红的美术老师恰恰是刘子龙的学生,在课堂上传授蜡染知识,也会在美育劳动中带领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王爱红虽然一直没有特别系统地学习蜡染技艺,但自己平时也会尝试制作蜡染作品,对蜡染的学习也一直没有放下。一次到湘西游玩,王爱红看到了当地的蜡染技艺和民族服饰,被深深吸引,那些蜡染的服饰、生活用品,给予王爱红很大启发。2017年,她专门拜师凤凰古城蜡染非遗传承人姚六菊,系统学习蜡染技艺,加上其深厚的美术功底和手工天赋,很快成为蜡染行业的佼佼者。“我想把美术融入蜡染作品中,让美术‘活’起来,让蜡染作品成为‘行走的艺术’。”

一件蜡染作品,往往需要布料处理、画蜡、浸泡、染色、退蜡、漂洗、晾晒等多个步骤,才能最终完成,中间凝结着手艺人的高超技艺和审美情趣。

将一块蜂蜡投入蜡炉,待蜂蜡融化,王爱红拿起铜片制作的蜡刀在白布上绘制起图案,时间不长一朵摇曳的花朵跃然于白布之上。“绘蜡的地方是防止染上颜色,染完后放入沸水去蜡,织物因为蜡的防染而产生图案。”王爱红一边绘画一边解释说。

随后,王爱红展示了染色工艺。她将水桶中已经调配好的染液搅拌均匀,然后将白布置于染液中搅拌,时间不长布匹已经染上了淡淡的蓝色。“根据画面的复杂程度不同,将织物放到染液里反复浸染,直到达到想要的颜色深度,遍数越多,颜色越深。”王爱红说。

而那桶染液,也凝聚着一代又一代匠人的心血。王爱红介绍,染料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有的以矿物加工做辅助染剂。她使用最多的是蓝色,用蓝草叶在染缸经过3至4天的浸泡,在蓝靛水中加入生石灰,通过控制石灰的比例调节色彩,就可以用来染布。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创新,王爱红在继承传统的同时,结合现代设计推出一系列服装、壁挂、家居装饰等文创作品,使蜡染艺术在当今环境中焕发了新生命力,诠释了蜡染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其作品被多个展览馆收藏,深受国内外友人喜爱。同时,她多次斩获省级、市级奖项,2022年荣获河北省文创旅游商品大赛铜奖和优秀奖。

王爱红展示蜡染服饰作品。 记者 王欢 摄

让蜡染技艺薪火相传

行走在艺术之路,王爱红的美术、蜡染技艺日益精湛,现为唐山工艺美术大师、河北省女画家协会会员、唐山民间艺术家协会理事、女企业家协会会员。“蜡染是一门古老的技艺,需要坚守、保护和弘扬。”王爱红说。

为弘扬民族文化,传承蜡染技艺,王爱红先后开办了蜡染手工艺作坊、蜡染体验工作室和艺森爱艺术培训中心,将绘画艺术培训与蜡染手工技艺完美融合,教育青少年一起传承中华民族艺术。同时,她不定期举办蜡染培训班,将蜡染技艺免费传授给家乡的家庭妇女,帮助她们创收增收。

此外,她积极创办公益课堂,深入唐山学院、河北能源学院、遵化鲁家峪中学、唐山师范学院附属小学、路南区南厂小学、路北区幸福小学、古冶区龚庄小学、遵化鲁家峪小学等大中小学校免费传习。

如今,王爱红更身兼全国中小学优秀美术作品模范导师、唐山自然环境保护形象大使、滦州书法家协会艺术顾问、“致敬英雄”全国文化艺术创作主题教育竞赛官方专家评委等。

素心染就春江绿,点蜡生花追梦人。对于未来,王爱红说:“我会努力让蜡染这项传统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服务文化唐山、魅力唐山建设,让特色文化资源‘活’起来,非遗文创产品‘火’起来,让蜡染点亮生活,让更多的人了解蜡染,喜欢蜡染,学习蜡染。” 

记者 魏伟

编辑: 李强
热点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