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8 06:57:18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劳动日报

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丨国网唐山供电公司:传承抗震精神 点亮城市之光

记者 刘庄子

视频摄制:记者 吕钊 张远

“当年的大地震中我受伤严重,但变电站的灯亮起来的一瞬间,我感觉全世界都亮了,希望就在眼前。”唐山劳动日报社全媒体7月18日刊发的一组抗震救灾保供电的老照片,让原唐山市供电局沟东变电站员工杨长江的思绪回到了47年前。

杨长江讲述47年来唐山电网的沧桑巨变。 庄子 摄

1976年7月28日,一场惊世震灾突袭沉睡中的唐山,灾情之重、损失之巨,举世罕见。彼时,唐山电网全面瘫痪,唐山地区发电机组全部停机,负荷由震前的43.97万千瓦骤降为零,80%以上的变电站和输电线路、97%以上的配电线路被损毁,100%的员工住宅和70%的厂房建筑被夷为平地,直接经济损失达1705万元。超过1150名供电员工及家属罹难,71名孩子失去双亲成为孤儿。

震后电力职工克服困难迅速恢复电网运行。 记者 王欢 翻拍

灾难当前 唯有责任

杨长江向记者讲述,他们一家人居住在变电站宿舍。地震发生时,几个月大的小女儿夜里哭闹,将他从沉睡中吵醒。“也幸好醒了过来,随后就地震了。”他回忆道,女儿当时已经没了气息,其他家人无恙。一心牵挂单位状况的他赶忙跑去查看值班室,发现两名值班的同事受困。杨长江立刻找人帮忙,成功救出了两名值班员。

“砖瓦砸下来,我满身是伤。静养了十几天后,我再也坐不住了,回到单位开展抢修工作。”今年88岁的王殿成是原唐山市供电局调度所员工,地震发生后,北京、天津、张家口等地的兄弟单位纷纷来唐支援电力建设。王殿成忍着伤痛,加入到抢修一线,誓要打赢这场前所未有的抗灾保电硬仗。

提起当年的灾难,原唐山市供电局通讯所的田凤昌、毕志安至今感慨万千。当时,二人到供电局工作刚满一年,7月28日凌晨,他们被剧烈的晃动惊醒。毕志安跳下床,冲向门口试图开门,可强烈的地震使门严重扭曲变形,怎么也打不开。黑暗中,他们一边互相鼓励,一边寻找逃生的机会。直到下午3点多,两个年轻人才得以脱险。他们逃生后的第一反应是:去单位!当时,局长陈本善已经在忙着指挥抢险了。按陈局长的安排,二人找了工作服换上,马上加入抢险救灾队伍。

地震发生后,北京电管局迅速组织成立了电力抗震抢修前线指挥部,百余人的抢修队伍分乘4辆满载食品、药品等救灾物资的卡车和抢险吊车,于当晚11时许赶到唐山。北京、天津、河北及东北等地52个发供电单位、800多名电力同行纷纷赶到唐山帮助进行恢复建设。

本着先供电后发电、先简易送电后健全、先保重点供电后扩大供电范围的“三先三后”指导方针,唐山供电职工与各地支援的电力抢修队伍密切配合,迅速投身于救援、应急供电和抢修工作中。

在电力抢险救灾指挥部的正确领导和兄弟单位的无私援助下,震后15小时,唐山抗震救灾指挥机关通电;震后38小时,新华道、建设路等主要路段亮起路灯;震后72小时,大红桥水井等主要水源及飞机场恢复供电;1个月内为大批工矿企业恢复送电;3个月后,31座变电站恢复运行,62条高压输电线路得到修复,重新送电……1976年底,唐山地区90%以上的发供电设备恢复运行,全市700家单位恢复生产,地区负荷上升到31万千瓦,达到震前地区总负荷的72.14%,实现基本正常供电,书写了灾后重建史上的奇迹。

凤凰涅槃 电网巨变

1978年,随着唐山市第一座220千伏变电站吕家坨变电站建成投运,唐山电网的最高电压等级由110千伏提高到220千伏,供电能力大幅提升;新建、改建110千伏和220千伏变电站18座,新建220千伏线路15条,共计480千米,设备总容量比震前增加了两倍。

20世纪80年代,我市先后建成迁安、韩城、雷庄等220千伏变电站,在唐山北部形成220千伏环形网络;1999年,唐山电网南部环网建成;2001年,随着500千伏姜家营变电站建成投运,全国第一个交流联网——东北和华北两大区域电网的500千伏交流互联网络结构形成,唐山开启了电网运行最高电压等级500千伏新时代;2016年,锡盟—山东1000千伏特高压工程(唐山段)全线贯通,标志着区域内特高压电网实现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唐山电网开启了跨越发展的新纪元。

国网唐山供电公司员工巡视变电站内电力设备,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桂宝利 摄

据了解,唐山电网是全国第6个、国网公司系统第3个迈入1000万千瓦的市级电网。目前,唐山电网拥有两交两直4条特高压线路,35千伏以上变电站657座,容量9373万千伏安,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907条,总长10182千米,与承德、秦皇岛地区形成“三横四纵”500千伏坚强受端电网,建立3个独立且相互联系的220千伏供电分区,正逐渐形成“九站三区”的坚强主网架,确保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先后为北京奥运会、唐山世园会、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等重大活动保电,更为唐山地区经济建设提供充足的电力保障。

绿色电能 助力“双碳”

蔚蓝海上,股股电流如澎湃波涛,为中海油海上平台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绿色岸电动力;沿海湿地,国宝东方白鹳觅食嬉戏,远处一片片蓝色光伏板下鱼儿成群;燕山叠翠,阳光照耀下的光伏板成了当地“绿电之源”“生财之道”;南湖之畔,曾经的废墟之地早已蝶变成流光溢彩的打卡胜地……

近年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已然成为唐山经济发展的新内涵,众多企业实施绿色转型发展,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国网唐山供电公司紧紧围绕唐山市《绿色能源体系发展规划》,加快电网建设,优化用能结构,推进绿电通道建设,做好清洁能源并网消纳,加速充换电网络布局,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作为百年工业重镇,唐山工业用电量长期占全社会用电量的八成以上。随着“新工业、大港口、高科技”经济布局在唐山加速构建,政府、企业等各方发展新能源的意愿十分强烈。国网唐山供电公司在唤醒“沉睡”风光资源的基础上,着力打通绿电输送“瓶颈”。2022年以来,该公司全面梳理电网承载能力和消纳能力,推进天津北特高压站500千伏配套下送工程等4条500千伏“绿电入唐”通道规划建设,总容量达670万千瓦,每年可输送清洁电能586.92亿千瓦时。

为服务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去年以来,国网唐山供电公司牵头编制《唐山市电动重卡换电技术规范》,破解行业发展痛点,同时深化电动重卡市场布局,以港口、钢厂、矿山等应用场景为重点,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构建全长620公里的“三纵一横”4条城市级换电干线网络建设,持续完善电动重卡新业态、新模式。目前,唐山市电动重卡投运量已突破6000辆,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重卡充换电站达250余座;环唐山各高速沿线及城区已建成充电站75座,共有充电桩520个,实现了高速公路充电网络全覆盖、城区充电服务半径小于5000米。

47载风雨路,国网唐山供电公司把“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熔铸血脉,接续着久久为功的建设传奇,谱写着乘势而上的奋斗凯歌,点亮着涅槃城市的光明之路。

编辑: 刘宸
热点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