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30 07:52:04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丨守护通信生命线 她的故事从47年前讲起

视频摄制:记者 吕钊 刘乃铮

守护通信生命线 她的故事从47年前讲起

□ 记者 魏伟 通讯员 张鋆

王晓静翻看老照片,感慨万千。记者 王欢 摄

王晓静向记者讲述老照片背后的故事。记者 赵亮 摄

新华社记者拍摄的老照片,王晓静(中)正在工作。 记者 赵亮 翻拍

闲暇时,王晓静去社区广场运动健身。记者 王欢 摄

“这是震后新华社记者给我们拍的照片,中间的那个就是我。”看到唐山劳动日报社全媒体刊发的“纪念唐山抗震救灾和新唐山建设47周年·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栏目,70岁的王晓静拿出珍藏47年的老照片,和广大读者一起分享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

震后守护通信生命线

“唐山大地震中,我失去了奶奶、老舅、弟弟、妹妹。”回忆起47年前的那场浩劫,王晓静依旧难掩悲痛。

1976年,23岁的王晓静已经是唐山市邮电局长话科的一名班长,也是一名入党发展对象。7月28日的一道蓝光闪过,整座城市在地动山摇中房倒屋塌,哀鸿遍野。“我妈妈没有受伤,是她把我扒出来的,我爸爸被倒塌的房子砸中腰部,受了伤。”王晓静说。王晓静的父母都是共产党员。被从废墟里救出后,披头散发的王晓静在母亲的指挥下,和幸存的邻居们一道投入到清墟救援的工作中,直至手指爆裂,血肉模糊。

“小贵呢?你家小贵还没出来!”救援如火如荼之际,一声惊呼让大家再次紧张起来。小贵是王晓静的大弟弟,大家合力清理废墟,最终找到了已经没有呼吸的小贵。“他练举重很多年,很刻苦。我在他口袋里找到了一张7月29日的火车票,还没来得及走人就没了,太可惜了。”王晓静回忆说。

7月28日晚,王晓静拦下了一辆车,将受伤的父亲转移到外地救治。正在废墟上救人的母亲突然听到了一阵呼喊:“刘大姐!刘大姐!钢厂的刘大姐!”前去了解情况后,母亲对王晓静说,单位的办公室没有倒塌,让她回单位开展工作。母亲看着眼前被毁的家园,鼓励王晓静说:“晓静,你们那是重要单位,唐山发生大灾,需要与外界保持通信,传递唐山灾情。咱们娘俩都去单位吧。”7月28日夜,一对母女背靠背蜷缩在草席搭建的简易窝棚下,望着眼前的雨幕和废墟,度过了一个难眠之夜。

7月29日中午,王晓静赶到了单位,眼前的邮电局房子倒塌,通信设备损毁。“我们长话科88人,44人遇难,部分伤员被转移到外地。”王晓静说。幸存的邮电局员工顾不上掩埋遇难的亲人遗体,顾不上幸存亲人的哭泣,从一片片残垣断壁中走出,聚集到邮电局的废墟上。王晓静和同事以及各地支援唐山的同志们24小时轮班值守。一条条灾情信息在这里流转,一个个救灾命令在这里传达,他们时刻保障通信线路、信息流转畅通,守护着唐山与外界的通信生命线。

“这张照片就是我们在交换机前工作时,新华社记者拍摄的。当时的工作场地是用席子搭建的简易工作室。”王晓静说。

重建家园 生活还要继续

住在单位的母女,保持着电话联系。“妈,咱们啥时候回家?”“家没有了,东西谁愿意用就用吧,以后再说。你有时间打听打听你爸的消息。”

工作之余,王晓静辗转查找父亲的下落,最终与父亲取得了联系。父亲叮嘱王晓静,要好好工作,相信国家相信组织,日子一定会好起来的。随后,王晓静又向北京的姥姥家报平安。接电话的舅妈惊喜地说:“晓静啊,你姥天天哭,不知道你们咋样了。”王晓静说:“我妈没事儿,没砸到,我爸被转到外地,也联系上了。”同时,王晓静还了解到,地震发生后,住在姥姥家的小弟赤身跑到车站,当时所有去往唐山的车都已停运。当舅舅找到他时,他焦急地说:“我想回家,不知道我爸我妈咋样了。”后来在舅舅的劝说下,小弟才跟着回了家。“当时我们也接到很多寻亲的电话,其中一个北京打来的电话,询问住在解放路家人的情况,我还专门去了一趟,他家里没有伤亡,我还给他回了个信。”王晓静说。

1977年开春,王晓静和父母回到了久违的南刘屯,昔日的情景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简易房。没有安身之所,一家人到单位询问情况,当工作人员看到王晓静的父亲,惊讶地说:“你还活着?”随后,单位为一家人安排了一间简易房。

家徒四壁,生活从零开始。王晓静的母亲托人购买了一对箱子,又找回了震前家中的写字台,并在邻居的帮助下搭建了火炕。王晓静乘车前往北京姥姥家,接回了弟弟,带回了姥姥准备的被褥等生活物资。衣服你给一件、他送一件,生活物品一点一点地添置,王晓静的家里又有了烟火气。

“地震发生后,是解放军帮着我们从废墟中挖出了亲人,我内心对参加抗震救灾的军人特别有好感。”1978年,王晓静经人介绍与李荣海相识。李荣海是唐山飞机场导航连的一名战士,在抗震救灾中被评为“雷锋式的好战士”。地震发生后,李荣海所在的唐山飞机场受灾严重,他和战友接到任务,驾车前往南厂工房附近的导航台救灾,在途经唐山师专时突然听到阵阵呼救声。他们下车查看,有两名女学生被卡在宿舍楼废墟下。由于没有工具,他们徒手挖开废墟,从一个倒塌的横梁下拽出了两名女学生。见二人伤势不重,他们就继续赶往南厂工房救人。

“了解他的事情后,我就对他动心了。”1979年,王晓静和李荣海结为夫妻,1980年他们的儿子呱呱坠地,生活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日新月异新家园

时光匆匆,王晓静在邮电系统工作了一辈子,更切身感受到了工作、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

电话、BP机、小灵通、手机,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通信工具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革,而通信设备也在不断更新。“这几十年,通信设备更新得太快了,我们也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业务。现在,手机广泛普及,通信实现了自动化,以前靠人工转接的工作场景早已成为历史,长话科取消,我们的单位从邮电局变为网通,后来成为现在的联通。”王晓静说。

据了解,2008年根据国家电信业重组要求,原网通和原联通合并成立新联通。唐山联通拥有覆盖全市的现代通信网络和客户服务体系,用户规模突破240万户。唐山联通站址6400多个,已实现城乡全覆盖。唐山联通无线网络的人口覆盖达100%,城区覆盖率100%,乡镇覆盖率100%,行政村覆盖率99.5%。其中,5G站点已初具规模,通过2022年的建设,基本实现唐山市区、县城、乡镇及平原农村的5G信号连续覆盖,并通过5G室内分布实现了绝大多数高校校园、大型商业购物区、政企单位、二甲以上医院、交通枢纽、商务楼宇等室内场景的热点覆盖,部分实现了住宅小区的5G深度覆盖。

“咱们的城市在震后发展得多快啊!这么多高楼大厦,以前想都不敢想。”王晓静感叹于唐山的变化。震后的47年,王晓静一家多次迁居,住房面积越来越大。王晓静的儿子受父母的影响,在高中时期圆了从军梦。如今,他已经退伍回家,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上初中的孙女,更为王晓静的晚年生活平添了一份天伦之乐。

回眸和英雄城市共同走过的47年,望着窗外车水马龙、鳞次栉比的新唐山,回忆着从无到有一路走来的奋斗历程,王晓静有感而发:“咱们的国家和党真的了不起。如果重新选择,我还是愿意当话务员,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坚守岗位,守护好咱们通信的生命线。”


编辑: 刘宸
热点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