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1 09:11:52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劳动日报

9月份第二期“周文明标兵”发布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记者 闫妍)日前,唐山市“文明标兵”评选发布组委会办公室公布了9月份第二期“周文明标兵”名单。他们是:

1.用影像作品宣传家乡的摄影家 刘江涛

2.守护老人夕阳红的养老护理员 顾春芝

3.用爱唤醒“植物人”丈夫的好妻子 张少菊

4.争分夺秒为患者生命接力的白衣天使 王治国 郭萱 田硕 杨冬月

5.照顾工友、为朋友圆梦的好大哥 杨来勇

6.柔弱肩膀撑起一个家的好媳妇 岳国英

7.示范教学、心系学生的园丁 宋健学

8.发起公益爱心项目的“代理妈妈” 郑子君

9.消防救援、服务家乡的志愿者 刘占林

10.爱岗敬业、志愿讲解的博物馆保安 许好

11.大爱无言的职技教师 王小玉

12.致富不忘众乡亲的爱心企业家 安永斌

13.敬业奉献、一心为民的村支书 安海涛

14.无怨无悔、照顾瘫痪妻子的好丈夫 徐敬财

15.一心一意办实事的民政工作者 刘国峰

16.潜心施教、真心育人的教务主任 宁占民

17.医者仁心、回馈乡梓的乡村医生 于红霞

18.伺候公婆、诠释孝道的好儿媳 贾凤芹

19.甘为人梯、亦师亦友的乡村教师 张国兴

20.扎根基层、诚待病患的医生 孟庆玲

9月份第二期“周文明标兵”事迹

用影像作品宣传家乡的摄影家

刘江涛

刘江涛,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曾任乐亭县摄影家协会主席。多年来,刘江涛将自己对摄影的浓厚兴趣、专业特长和本职工作有机结合,拍摄创作了一大批反映大钊故乡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文明提升的优秀摄影作品。他在各级各类重点新闻媒体发表摄影稿件3600余幅,并先后主持编制了《魅力乐亭》《在水一方》等多种宣传画册,主导策划了《李大钊在乐亭的18年》《大钊故里,青春乐亭》等十余部形象宣传片。他充分利用其“文化名家工作室”平台,广泛开展群众性摄影实践、摄影推广活动,组织摄影作品巡展以及各种形式的摄影讲座活动70余场次,服务对象达到近2万人,以实实在在的内容和生动鲜活的形式,在文化惠民利民乐民中凝聚民心。

守护老人夕阳红的养老护理员

顾春芝

顾春芝,路北区机场路街道团结里养老服务中心护理员。她从事养老服务工作9年来,始终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老人们,用自己的努力把敬老院变成了“老人乐园”。她每天清晨起床,打扫庭院及老人们的房间,再为其清洗衣物,料理饮食,她还时常带着老人们活动筋骨。晚上,她为不能自理和行动不便的老人擦拭身体、洗脸洗脚,照顾他们入睡。每天的工作虽然辛苦,但她却从来没有过任何抱怨。照看病重父亲的经历,让顾春芝接触了养老看护,也让她萌生了从事专业养老护理的念头,多年来,她坚持着“老人的事没有小事,再细微的事也要把它做好”的理念,用心用爱照顾着老人们。

用爱唤醒“植物人”丈夫的好妻子

张少菊

张少菊,丰南区南孙庄镇西张稳村妇联主席。她的丈夫在2015年遭遇严重车祸,成为植物人。自此之后,张少菊寸步不离、全身心地照料着丈夫洗澡、喂饭、按摩等生活起居。一开始,丈夫没有咀嚼能力,她就每天打流食,煲汤煮粥一点点喂,每隔两小时给丈夫按摩、翻身,长期的劳累使张少菊整整瘦了30斤。就这样,在她的坚持下,丈夫逐渐苏醒,并且在张少菊的鼓励下努力康复,渐渐能够独立行走。张少菊用浓浓的真爱和无微不至的关心唤醒了植物人丈夫,也使她成了街坊邻里称赞和学习的榜样。

争分夺秒为患者生命接力的白衣天使

王治国 郭萱 田硕 杨冬月

王治国,唐山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郭萱、田硕、杨冬月,唐山中心医院护士。8月14日,王女士于唐山中心医院门诊就诊时突发心脏骤停,在门诊出诊的王治国马上进行胸外按压施救,护士郭萱协助抢救。急诊护士田硕立即前往现场将患者送往急诊抢救室,途中患者再次心脏骤停,她跃上平车,为其进行心肺复苏,抢救室护士杨冬月看到同事田硕已经体力不支,立即接替她为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其间患者发生两次室颤,杨冬月有条不紊地进行抢救操作,使患者病情逐步稳定,顺利转入心内科监护室。他们的接力抢救,给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救治时间。

照顾工友、为朋友圆梦的好大哥

杨来勇

杨来勇,古冶区赵各庄街道东北区第三社区居民。杨来勇在车间工作时结识了一名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工友,多年后,得知该工友病床前没人照料时,杨来勇主动对其悉心照料,打水喂药,并帮助劝解工友的家庭矛盾,让工友感到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温暖。杨来勇的一个儿时玩伴,从小下肢行动不便,一直有个登上长城的愿望,他得知后就开着越野车载着朋友向长城进发。由于道路过窄,车辆无法继续前行,杨来勇便背着朋友一步步地行进,两个小时后,终于背着朋友登上了长城,完成了朋友的梦想。杨来勇践行承诺,十几年如一日地帮扶有需要的人,相继帮扶15人,不论哪家出现困难,他总是尽自己所能,解他们之忧。

柔弱肩膀撑起一个家的好媳妇

岳国英

岳国英,丰润区小张各庄镇南青坨村村民。她的大儿子一出生就患有佝偻病,二儿子因车祸去世,2003年丈夫突发脑溢血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面对一连串的不幸,岳国英没有退缩,毅然用柔弱的肩膀撑起一个家。二十年来,岳国英每天早晨6点起床,先为丈夫洗漱、接大小便,按摩全身,然后再忙家务,干农活。为了防止丈夫生褥疮,每隔3个小时,岳国英就给他翻一次身,同时按摩不能动的右半身。岳国英常说:“只有丈夫和孩子都在,才是一个完整的家。”她二十年如一日照顾瘫痪丈夫和残疾儿子的事迹,在周边村庄广为传颂,深受群众好评。去年,大儿子不幸病逝,岳国英选择了坚强面对,依然对丈夫悉心照料,用爱坚守着这个家。

示范教学、心系学生的园丁

宋健学

宋健学,丰南区黄各庄中心小学教师。她时时处处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用以宣讲示范课和指导青年教师。每天早晚上下班,她都会拎着一个沉重的袋子,里面装的全是书本和给学生批改的作业。长期起早贪晚和高强度的工作让她的身体出现了极大不适,但她没有请过一天假,一直咬牙坚持。班里曾有一名学生因腿骨折没法上学,她就抓时间上门为其补课并通过网络视频进行教学,对班内学习相对落后的学生她更是每天都会进行强化辅导和提升训练。三十年来,宋健学满怀热忱和爱心,在教育之路上无私奉献、不断前行。

发起公益爱心项目的“代理妈妈”

郑子君

郑子君,曹妃甸区三友氯碱公司聚合二车间配置工。郑子君是“向日葵公益爱心群”发起人,从事公益活动7年来,在她的努力下,“向日葵公益爱心群”已有186名志愿者,带动周围近400人积极参加志愿帮扶活动。她先后组织志愿者到承德围场、保定涞源、秦皇岛抚宁慰问孤寡老人18次,走访市内丰南、曹妃甸、丰润等地帮扶孤困老人56户,共计捐款捐物10万余元。她带领团队热心解决小院种植的花生无销售渠道难题,义卖花生、花生油1.7万余元,并连续3年慰问丰南区启智学校的孩子和秦皇岛龙腾学校130名特困生。2022年3月,郑子君成为一名孤困儿童的“代理妈妈”,她认真地学习家庭教育课,了解孩子需求,为孩子做心理疏导,陪伴参加“读书会”,购买衣服、学习材料等,她的点滴灌溉,让孩子重获温暖,向阳生长。

消防救援、服务家乡的志愿者

刘占林

刘占林,遵化市刘备寨乡宫里村村民。多年前,南山意外发生火灾,刘占林带着灭火器械奔赴现场灭火,直到山火被扑灭。这次抢险活动让他萌生了成为消防救援志愿者的想法,便组建了宫里“大爱无疆”志愿服务队,定期组织应急消防培训、急救技能培训,成为乡镇专业的防火队伍。他们在本村及周边村庄全年开展夜间巡查、防火防盗等志愿服务活动,累计扑救山火、厂区失火、居民房屋失火等大小火灾百余起。作为志愿服务队队长,他以身作则,不但是“消防员”,还是村里的“保洁员”“帮扶员”。无论是日常村居环境整治,还是翻修学校和道路等,他都冲锋在前,倾情奉献。

爱岗敬业、志愿讲解的博物馆保安

许好

许好,迁安市保安公司驻迁安博物馆保安。入职以来,他立足本职,爱岗敬业,不仅维护博物馆参观秩序以及馆藏文物的安全,还凭借着勤奋好学的精神和对迁安人文历史的热爱,成了博物馆里一名志愿“讲解员”。许好每天在博物馆内巡逻,听着专业讲解员为游客一遍又一遍地讲解,受到博物馆文化氛围熏陶的同时,也逐渐对这些文物的名称、年代等情况了然于胸。曾经有位韩国游客来到迁安参观博物馆,因不了解历史文化,对文物的用途非常疑惑,许好通过随行翻译细心讲解,韩国游客对他热情细致的讲解竖起了大拇指。许好说,能让外地游客在游览迁安博物馆时,领略迁安的民俗文化,了解迁安的历史,这是他最高兴的事。

大爱无言的职技教师

王小玉

王小玉,滦州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教师。从教26年来,她始终将学生放在第一位。家中孩子小,婆婆生活不能自理,公公股骨头坏死走路一瘸一拐,王小玉克服种种困难,在寒暑假带着学生跑遍天津、北京、宁波、青岛等地的合作企业为学生丰富实习经历。她坐24个小时的硬座火车送学生实习,半夜带生病的学生去医院,为学生垫付医药费……她的真诚陪伴和付出让学生们感动不已,很多学生真情流露地说:“老师感谢您,您像妈妈一样关心着我们。”

致富不忘众乡亲的爱心企业家

安永斌

安永斌,唐山正尚基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他经商多年,一直记得年幼时曾受过乡里乡亲的照顾,总想着能为村民做点好事。玉田刘现庄设立“孝老大食堂”,每天为村里年满6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提供营养早餐。他主动找到村委会,为刘现庄来“孝老大食堂”用餐的老人们每人每天加上一个鸡蛋,刘现庄孝老大食堂每天都有500多名老人用餐,每年花费就是十几万元,他却说只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点小事。安永斌还重视公司员工的心理建设,关心困难职工家庭,关爱老年、体弱职工,经常带慰问品登门慰问,把关怀送到每一位困难职工手中,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社会和公司的温暖。

敬业奉献、一心为民的村支书

安海涛

安海涛,迁西县滦阳镇黄石哨二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他始终坚持民生为先,全心全意为村民着想,带着感情为百姓工作。他争取上级支持,结合村内实际,修整村路,安装路灯,改建文体健身广场,购置健身器材,整治村庄人居环境,打造了千米民俗文化街,全面提高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他积极带领村民致富,成立黄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建现代农业大棚4座,引进香椿和水蛭养殖兼作项目,建立休闲采摘、线上售卖、电商+线下商超等联合销售模式,鼓励村民发展养殖业。他个人热衷于公益捐助事业,为滦阳中学、迁西一中等学校捐赠了十余万元,为学校建设、学子求学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无怨无悔、照顾瘫痪妻子的好丈夫

徐敬财

徐敬财,滦南县马城镇岗子村村民。徐敬财和妻子1994年结婚,婚后生育了两个子女,徐敬财外出工作,妻子在家中照顾老人和孩子。2010年,妻子确诊了帕金森病,在医院治疗花费了十八万元之后,病情还是没有好转。徐敬财决定放弃工作,专心照顾妻子和家人。他留心学习医护的护理手法,每天为妻子按摩,两个多小时翻一次身,隔一段时间就把妻子扶起来靠在他身上坐一会儿。13年来,妻子在他的精心照顾下身上没有一处褥疮。他每天照顾妻子和母亲吃饭、服药,还要挤时间打零工补贴家用,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如今,大女儿已结婚,小儿子大学毕业,一家人在他的努力下,挺过了最艰难的时期,迎来了幸福生活。

一心一意办实事的民政工作者

刘国峰

刘国峰,海港经济开发区社会事务局科员。他主动下沉基层,走访慰问农村建档立卡、留守等特殊困难老年人,深入了解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他多次走访第二社区多年瘫痪在床的李大爷、王滩镇建档立卡贫困户白家母子等老年群体,为他们送去御寒衣物,帮忙打扫卫生,帮助他们申请长护险。为了满足更多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他协助引进社会资本投资1000万元,上级补助资金400余万元,在王滩镇建设唐山春雷养老院,牵头组织建设王滩镇农村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农村孝老小食堂、农村互助幸福院、社区日间照料服务站等,为137名经济困难老人、失能老人开展上门服务4000余次,大力提升了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能力。

潜心施教、真心育人的教务主任

宁占民

宁占民,滦州市中山实验学校小学部教务主任。他曾经将一个非常“顽皮”的学生带上正轨,这名学生有较强的厌学心理,在所有老师甚至家长都要放弃他的情况下,宁占民没有放弃,每天去找学生谈心交流,拉近彼此距离,还会叫上他一起检查年级卫生和纪律,让他从心底升起荣誉感,并给他带早饭、糖果,单独给他补课和辅导作业。这些真诚的举动持续了一年多,这名学生在他无微不至的关怀中,终于从“问题学生”变成了各科成绩优秀的好学生。身为教师,宁占民用真诚守护孩子的成长,以奉献呵护孩子的心灵,陪他们一路前行、一路成长。

医者仁心、回馈乡梓的乡村医生

于红霞

于红霞,遵化市西下营满族乡西关村村医。她从小爱好中医,不仅刻苦钻研还到全国各地拜访名师,不断提升医技水平。她坚持为群众免费做心电图、测试血糖,每个周末还给大家免费做艾灸,不管多忙碌,她对待村民都耐心细致。平时在微信群里,她为大家讲解养生小知识和锻炼需要注意的细节等,村民有什么问题她都会一一解答。一次在火车上遇到有人休克,于红霞挺身而出,用随身携带的针灸在最佳治疗时间内及时施救,让乘客转危为安。疫情防控期间,作为志愿者,她结合医学知识,连夜为村民配置提高免疫力的中药,免费发放600余服。由于于红霞医治患者的用心、贴心,使她在周边村镇都有很好的声誉,也得到了村民们的尊敬和爱戴。

伺候公婆、诠释孝道的好儿媳

贾凤芹

贾凤芹,路南区稻地镇于庄村村民。2010年,她的婆婆突发脑血栓,她每天要多次为老人换洗、翻身,婆婆经常会小便失禁和便秘,每当这时她总是第一时间把婆婆的衣服换洗干净,这一照料就是十余年。几年前,公公又患上了小脑萎缩,贾凤芹经常开导照顾老人。贾凤芹工作再忙也始终把照看老人的事放在心上,老人年龄大牙口不好,她就注意饭菜合理搭配,软硬适度,方便他们食用。贾凤芹用实际行动传承了中华民族的良好家风和孝道精神,诠释了一个朴实农民的优秀品质。

甘为人梯、亦师亦友的乡村教师

张国兴

张国兴,玉田县窝洛沽镇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毕业后他主动请缨到家乡较为偏远的农村小学任教。“一个大炕、一张饭桌、几个板凳”,这是初出茅庐的他在一个学生家里看到的全部家当,这名学生平日里缺少父母的关爱,生活消极。张国兴细心观察、体贴家访、促膝谈心,为学生补习功课、教他做家务、给他经济帮助,用爱心、耐心和诚心终于让这名学生重拾自信。这一帮就是十几年,直至孩子圆梦大学,成就了一段亦师亦友、情如父子的佳话。多年来,他累计资助了10名学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只为桃李竞相开。张国兴把大部分时间和爱都给了学生,长期吃住在学校,默默守望这方教育沃土,让希望之花竞相绽放。

扎根基层、诚待病患的医生

孟庆玲

孟庆玲,迁西县人民医院内分泌与风湿免疫科医生。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孟庆玲放弃了市级三甲医院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到家乡,扎根基层。为了提高业务水平,她积极争取进修机会,带回技术填补了全县在内分泌罕见病及少见病诊治方面的空白。为了提高农村患者对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重视,她在基层卫生院进行了半年对口支援,开展了多次健康知识讲座,深受好评。日常工作中,她始终对患者温柔以待、耐心解答,根据每位患者病情开展动态监测,尽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其经济负担,建立了良好、和谐的医患关系。

编辑:
热点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