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4 06:55:06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晚报

迁西:小庭院也能有大作为

青黄相接,山峦映翠,路边的花儿随风摇曳,耳边蜂声阵阵,蜜香淡淡,不时有几只蝴蝶翩翩飞过,点缀其间。

“目前我添置了100箱蜜蜂,通过学习养蜂技术,年收益能到5万元。”村民高勇兴正在自家蜂园内和妻子一起查看蜂箱状况。

迁西县渔户寨乡李家口村的百箱蜂园,背靠群山,面朝平原,紧邻重要乡道,天然的地理优势酿就了纯正的野山蜂蜜。

“这里的蜂蜜品质好,味道甜,路过的时候总想带上两罐。”一些路人在蜂蜜摊儿驻足品尝。

图为高勇兴和妻子一起查看蜂箱状况。吴浩 摄

目前,高勇兴的蜂园产量已经趋于稳定,技术也比较成熟。村“两委”看到了养蜂产业占地面积小、投入小的特点,依托山区县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鼓励村民们学习养蜂技术。

“我们会把蜂蜜品质做到最好,让大家吃得放心。现在村里人来跟我们两口子学习养蜂技术,我们都认真讲解,希望大家都赚钱!”高勇兴腼腆地笑着说。

在迁西县,像这样通过小面积创造大收益的致富故事还有很多。

渔户寨乡上尹庄村尹小钠家中车库改造的养蝎房,经过设计规划,已初具规模。室内闷热潮湿,一只只山蝎晃动着尾部的金钩,在培养盒内大步昂扬地游走。

“这些蝎子看起来吓人,但价值可不小,是十分重要的药材,经济价值高,市场价可以达到每斤600元至700元。”养殖户高军一边给蝎子喂食虫子一边说。

在种植自家田地的同时,尹小钠高军夫妇一直在琢磨致富的路子,通过在山东、天津等地的考察,发现山蝎养殖项目,见效快,收益高,并且在自家院子里就能干。

说干就干,2023年4月,尹小钠夫妇把自家车库改造之后,第一批母蝎顺利入住了。

“我们买回来母蝎,等它生出小蝎子,小蝎子还要经历4至5次蜕皮才可以达到出售标准。”尹小钠的丈夫高军介绍。

山蝎养殖项目是尹小钠夫妇发展庭院经济的一种探索,也得到了乡政府的持续关注,目前已经完成了育蝎、产蝎、育肥等几个过程,等待最后的交付。4个月的辛苦有了回报,尹小钠夫妇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这边的养殖产业欣欣向荣,黄槐峪村的“大院”制衣厂也是红红火火,一群心明手快的劳动者正忙着手里的活计。

“别看我们这儿地方不大,可是有20多台机子,周边4个村的妇女都过来织衣,手快的一天能赚 100 多元,大家没事就过来,时间非常灵活。”负责人黄阳光介绍道。

“我们姐俩都是黄槐峪村的,在家门口干活,既能在饭点照顾老人和孩子,还能挣钱补贴家用。”制衣厂的张大姐满面笑容地说。

据了解,近年来,迁西县始终坚持生态立县,积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美化乡村环境的同时,按照“一村一品”和“户有致富产业、人有增收技能”的目标定位,引导鼓励群众利用屋前院后的空闲场地等大力发展以特色种植、养殖为主的庭院经济,拓宽了百姓增收渠道,让乡村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

记者 杨文进 通讯员 汪洋 孙敬聪

编辑:
热点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