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新闻网消息(记者 刘庄子)记者近日从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迁安市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作为助企惠民、助力发展的“压舱石”和“加速器”,全面启动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年专项行动,以“倾城之力”创优市场、政务、法治、信用、金融五大环境,先后获评全国文明城市、中国宜居城市,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进县等殊荣,“投资到迁安、事事都好办”的品牌更加闪亮。
彰显“政企同心”,着力提升亲商安商的“浓度”和“厚度”,坚持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需,努力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乎迁安形象”的浓厚氛围。该市构建“1+X”优化营商环境建设体系,制定优化金融服务供给等20条务实举措,15个工作专班逐行业、逐企业落细责任、从严考核;定期组织政银企对接会议,常态化向企业、金融机构双向推送项目、资金、人才等方面需求;深入开展“万人大问卷、千企大走访、百位企业家座谈会”活动,共回收调查问卷12518份,收集企业诉求38个,分析研判,为企业纾困解难;搭建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和信用迁安网站,培育了30余个“信易+”应用场景,推动信用成为“可变现资产”,在近期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发布的“城市信用监测月报”中,该市位列全国383个县级市第2名,连续39个月全省前50名;纵深推进依法治市,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轻微不罚、首违免罚,深化整治任性执法、选择性执法、一刀切式执法、运动式执法,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聚焦“效率最高”,着力提升政务服务的“速度”和“温度”,坚持把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主攻方向,让企业安心扎根、放心投资、专心创业、舒心办事。该市打造“一站式”全生命周期政务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事项进驻率95.1%,网上可办率100%;新增21个涉企经营“一件事一次办”套餐服务,企业登记、公章刻制、税务开办等相关事项实现一窗办理、1小时办结;建立重大项目快速联动响应、领导包联、全程帮办机制,组建项目管家、服务专员队伍,实施拿地即开工、标准地出让、告知承诺制等改革举措;将“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等29项政务服务事项赋权到园区,园区承接唐山市定向委托事项7项,实现项目立项到竣工验收“闭环式”审批;扎实落实中央、省、唐山市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及后续政策,创新出台“春雨扶企”40条、重点产业贷款贴息办法等措施,2022年以来助企减税降费38.7亿元;在全省率先开展“政策找人、服务上门”活动,进一步梳理优化“政策找企”事项清单121项,实现惠企政策由“企业申请得优惠”向“政府主动送优惠”转变。
强化“客户思维”,着力提升要素供给的“力度”和“精度”,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动土地、资金、人才等各类要素向重点项目集聚,着力打造投资成本洼地、兴业沃土、价值高地。在强化土地供给上,该市大力实施土地整治和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争取更多新增用地指标,2022年新报批建设用地3400多亩,预计2023年实现土地报批、土地整治指标入库、项目用地收储各3000亩以上。在提升承载能力上,该市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钢铁物流园区3家省级园区实现“三区合一”,今年主营业务收入预计突破3000亿元,正全力争创国家级园区;投资2200万元的智慧管控一体化平台能级提升工程已投入使用,今年投资3.84亿元实施东部片区祺瑞街西延、化工集中区(南部片区)集中供水等能级提升工程,做强园区主战场。在破解金融瓶颈上,该市深化“大帮扶、大包联、大服务”行动,1335名银行工作人员包联企业79632家,协调解决融资难题9917个、金额422.77亿元;设立总规模10亿元的产业创投基金和扶持乡村振兴产业促进共同富裕公益金,精准选投优质项目,为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常态化推进政银企对接,全市县级首家首贷续贷中心6月14日正式启用,已服务市场主体咨询187次,办理信贷业务113笔、2.62亿元。在助力创新驱动上,该市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关键一招,增添发展活力,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深化与清华大学、中科院等合作,推动更多“京津研发、迁安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