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艳林 李晓玲
迁安市杨各庄镇徐流口村南,有一片百亩田园,国家级示范社、唐山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唐山乡伊香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就坐落在这里。桃园里,采摘的游客散落林间,手捧鲜桃喜笑颜开;厂房内,豆制品加工流水线热气腾腾,一派繁忙景象;干果加工车间,正在进行“迁安板栗”甘栗仁真空充氮封口的工人们紧张有序……
长城山脚下,魅力徐流口 。李彬 摄
“乡伊香”成立于2005年,是以农副产品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优质板栗、核桃、鲜桃等农林产业为主导产业,主要生产加工板栗仁、核桃、红薯干、豆片、小磨香油等系列农产品。
“乡伊香”总经理孟宪军感慨地说:“大美徐流口,成就乡伊香。”
徐流口好山好水好风光,淳朴的风土人情,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吸引了“乡伊香”落户投资。事实上,“乡伊香”的落户、选址、扩大规模,每一步发展都与徐流口村的大力支持息息相关。徐流口村两届“兵支书”,本着“帮忙不添乱、到位不越位”的原则,饱蘸情怀,接续发力,为“乡伊香”发展保驾护航。
村两委干部经常深入企业走访,了解实际情况,帮助解决困难。公司成立之初,村里减免了2年租金,帮助打了1眼水井。为保证企业用电,村里协调安装了变压器。企业扩大规模需要流转土地,村里积极做好农户思想工作,70余户村民顺利签订了10年协议。公司需要开东大门,村里现场协调解决。大门的路口不方便大卡车进运,村里顺利改造。
推荐优秀人才给企业,是村里支持“乡伊香”的得意之笔。
今年46岁的焦艳松,是徐流口村的党员,曾任职村里乡医,工作踏实肯干、积极性高。2019年,“乡伊香”向村里提出用人需求。村里忍痛割爱,把焦艳松推荐给企业。她来到“乡伊香”后,最初做库房管理、化验员。经过多次专业学习、高端培训后,成长为企业管理人员,现在担任副总经理职务。
扬帆奋进十八载,春华秋实满庭芳。在徐流口村的鼎力支持下,“乡伊香”羽翼渐丰、声名鹊起。企业采取“合作社+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吸纳入社社员107户,辐射带动农户1800户。目前,企业拥有4条农产品加工生产线、2家旗舰店、4家销售直营连锁店、156 家合作销售网点,年购销板栗300吨、核桃100吨、鲜桃200吨,实现年销售收入1200余万元。“乡伊香”先后获得国家级示范社、河北省“十佳”农民合作社、河北省服务质量标杆示范社、河北省服务三农金牌诚信合作社、河北农林行业口碑测评客户满意诚信示范单位、河北省著名商标企业、唐山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等荣誉称号。
“乡伊香”的发展壮大有力促进了徐流口村的乡村振兴。徐流口村位于明长城脚下,九龙泉水旁,依山临水、民风古朴、风光优美、底蕴厚重。全村540户,1950口人,是典型的山区村。在和美乡村建设中,该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断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谋划产业发展项目,不断改善生态环境,提升村庄整体形象。
在“万企兴万村”行动中,“乡伊香”对口帮扶徐流口村,从农业新技术、新产品应用、用工等诸多方面,给村里带来了内生动力。首先是科技示范引领。“乡伊香”积极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等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交流合作,建设核心示范区2000亩,辐射带动区1.2万亩,引进、改良、推广板栗新品种5个,核桃新品种3个,鲜桃新品种6个。结合板栗、核桃、鲜桃生产实际,制定内部生产技术标准10个,指导入社社员及辐射带动区农户,严格按照技术标准进行生产管理,完善记录生产管理档案记录,建立农林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推行农林生产绿色高质高效栽培管理技术,有效降低农户化肥使用量、农药使用量、降低成本投入,农户均增收1.5万元。其次是带动农民增收。村民生产的豆片只能保存一天,“乡伊香”收购后,经过真空包装保鲜,保质期可以达到1个月。“徐流口豆片”日产量由原来的3000公斤增加到4500公斤,年利润近千万元。“乡伊香”还全部收购徐流口村及周边村的核桃、栗子、白薯等农产品,小米、绿豆等小杂粮,山菜、蘑菇等山货,解决了农民卖难问题。再次是促进农民就业。徐流口村在“乡伊香”长期务工人员10人,临时用工达30至40人。长期务工人员离土不离乡,每年可收入5万元。与此同时,“乡伊香”有力拉动了村内农家餐饮。每年6月,大约有2000至3000人到桃园里采摘,村内6户农家餐“一桌难求”。
画笔抒心意,融入新农村。“乡伊香”与徐流口村企携手共建,绘出了乡村振兴新图景。街道干净整洁,沿线利用木材、稻草、鹅卵石等原材料,建成了“筑梦长廊”“七星纳福”“知青岁月”“小镇棋缘”等10多处景观节点;一条彩虹路贯穿全村,千余米文化墙点缀村庄,原来的垃圾坑变成了阶梯花园,建成了花海;孩子们在高标准篮球场上你追我赶打球,老人在闲坐赏花;豆香人家小院儿里正忙着制作豆制品,空气中飘散出浓浓的豆香。河北省美丽乡村、河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徐流口村榜上有名,一幅和美乡村崭新画卷在长城脚下徐徐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