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2 07:04:24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劳动日报

滦南甘薯:小地标成金招牌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记者 梁赞英 通讯员 韩志红)“喜欢吃甘薯又不想踩雷的朋友,一定要认准国家地理标志滦南黄坨甘薯,这可是赫赫有名的烟薯25品种,又叫沙地蜜薯,无论是蒸还是烤,果肉都非常的软糯香甜、入口即化……”金秋十月,在滦南县东黄坨镇甘薯地里,来自各地客商的主播们纷纷在直播架前向粉丝们热情推广着。该县5万多亩甘薯喜获丰收,薯农们正忙着出薯、打包、发货,一箱箱烟薯将从这里销往全国各地。

近年来,“滦南黄坨甘薯”“滦南黄坨甘薯片”以其独有的鲜香甜软、回味无穷,迅速征服全国各地众多食客,带动起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实现东黄坨镇农民增收超亿元,成了推动东黄坨镇特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金招牌。

深厚底蕴+技术创新 成为东黄坨镇第一主导产业

东黄坨镇种植甘薯的历史由来已久。该镇地处渤海冲积平原,土壤略呈沙性,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又富含“硒”“钾”等天然矿物质,有着甘薯种植的先决条件。该镇一直沿用“平栽、浅栽、少露、多水”的栽培方式,种植出的甘薯皮浅红色,周正光滑、肉质金黄细腻,淀粉、β-胡萝卜素含量高,口感甜、香、软、糯。经多年培育支持,甘薯已经成为东黄坨镇第一主导产业。

为抢占市场先机,近年来,东黄坨镇引进了甘薯“双膜种植”技术,种植过程全部采用水肥一体化标准技术,统一规格、统一模式,科学管理,不仅提高了土壤利用率,还拉长了甘薯收获期和供应期。结合传统的“单膜种植”技术,实现了甘薯收获期从7月持续到11月。

依托东黄坨镇丰富的土地资源,滦南县引导农民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烟薯种植。辐射带动周边安各庄镇、司各庄镇以及曹妃甸区、丰南区等地群众种植,总面积达6万亩。培育了薯泽、薯管家等合作社13家,“薯泽烤薯”“薯管家蜜薯干”“冀唐薯三国”等多个甘薯产业品牌。今年全镇生鲜甘薯储量预计可达5000万公斤以上,较去年增加25%。

完善产业链条 延伸发展空间

为优化甘薯品种,东黄坨镇在育苗基地专门设置了试验田,并以甘薯育苗、加工、仓储、网销、私人订制、研学六大基地完善产业链条。目前全镇范围种植的甘薯品种包括烟薯25、冀薯26、红瑶、哈密、玛莎莉、西瓜红等。利用废弃养殖小区,新增建设甘薯恒温库30个,增加仓储量1500万公斤。成立滦南国控发展建设集团东黄坨实业有限公司,为甘薯产业发展谋划项目、丰富路径。设计具有地方特色的精致包装,增强产品推广与销售。建立视频账号,培训、鼓励镇村干部、薯农参与到电商平台、线上宣传、直播带货。今年,该镇线上联系订购甘薯量比去年增加1倍,约1400万公斤。

截至目前,东黄坨镇甘薯产业已与阿里巴巴、拼多多、淘宝、天猫、快手、抖音、京东、闲鱼等电商平台达成供应链合作,产品远销全国各地,供应量居全国前列。该镇已经形成集甘薯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闭合链条,成为北方最大甘薯生产基地之一。

强化品牌建设 赢得产业“长红”

2021年,“滦南黄坨甘薯”“滦南黄坨甘薯片”两个国家地理标志申请获批。滦南县结合省、市、县主流媒体全方位宣传推广,在“唐山宴”开展线上线下同步宣传推介,建设抖音、快手官方账号“雅境黄坨”,拍摄短视频与线上直播相结合,“甘薯之乡”美名远播。同时依托滦南国控发展建设集团东黄坨实业有限公司,从甘薯包装、储存、延伸产业链、销售入手,开发了鲜薯、薯干等系列品牌产品。做精做细甘薯产业,既提升了甘薯知名度和美誉度,又提升了经济附加值。

滦南县充分利用2021、2022连续两年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打造机会,融合文旅思路,推进甘薯产业发展。2021年,投资300万元建设占地近1万平方米的“东黄坨镇甘薯文化展馆”和“甘薯主题公园”,馆内包含展示厅、游客接待中心、薯园直播间、农具陈列室、国控子公司办公室等,展示了本镇基本情况、甘薯种植历史、甘薯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成果等,展台摆放甘薯特色产品以及全县特色农产品,厅内设有视频播放器,生动展示了甘薯产业及文化。

在刚刚结束的2023年首届中国怀仁·东黄坨甘薯产业旅发大会上,滦南县东黄坨镇与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怀仁镇相关负责人签订了友好单位合作协议,唐山薯泽、山东壹亩瓜田两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相关甘薯产业专家与东黄坨镇签订了人才引进协议。通过产业交流,打造北方最大的甘薯产销链条,以产业振兴带动全域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编辑: 江蕾
热点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