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肉制品早已成为人们离不开的美食。然而当抗生素鸡、注水肉、病死猪“暗渡陈仓”走上餐桌时,消费者在恐慌之余,只能扼腕叹息。
抗生素残留超标
随着养殖业集约化程度加强,养殖密度增大,疫病成了养鸡、养猪等成功与否的最大障碍。禽流感、口蹄疫等疫情令养殖者色变,这更使得“加药保健”有了用武之地,添加抗生素被各个养殖场视为养殖成功的法宝。
养殖户出于治疗、预防疾病和促进畜禽生长的需要,有时会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抗生素,其结果会导致肉制品中抗生素残留超标,食用了这样的肉制品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极大的。媒体经常报道养殖业中大量使用抗生素的新闻,除了猪肉、牛肉有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外,在鸡鸭鱼等各种畜禽及水产品养殖行业,滥用抗生素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抗生素应用于畜牧业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了。现在我国每年生产抗生素大约21万吨,其中9.7万吨抗生素用于畜牧养殖业。养殖场使用抗生素,就像人病了要吃药一样,并非不可接受。但是在实际养殖中,个别养殖户有一种观念,不给鸡、猪等畜禽吃药就不放心,造成了抗生素的滥用。
长期使用抗生素虽然提高了畜禽生产力,但也造成了药物残留、耐药菌产生、动物免疫功能下降等危害。另外,肉制品中的抗生素残留也会使人体形成耐药、抗药体质,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已有很多的细菌对抗生素已经完全耐药,说白了,就是药物越用越多,病却越来越难治好。
近年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加强兽药监管的规定,尤其是对抗生素实施了严格的监管措施。目前,兽用抗菌药物从研制、审批、生产、销售到临床使用等各个环节都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规范。
消费者最好在商场、超市购买知名品牌的肉制品,这样质量更有保障。
注水肉、注胶肉危害健康
让消费者谈之变色的注水肉已存在多年,现在不法分子不仅注水,还增加了注胶的新把戏。
注水肉主要见于猪肉和牛肉。注水的方法有三种:屠宰前给猪、牛大量供水;屠宰放血后,通过颈动脉(或心脏)注入清水、生产污水,和工业色素、防腐剂等其他添加物;直接往屠宰后的肉中注水。有些肉在出售以前要经过两遍甚至三遍以上的注水。
给猪、牛注的水一般都是就近随机取水,卫生难以保障。除此之外,还有人在水里添加色素和卡拉胶。添加了色素的水会让猪的肉色更鲜亮。添加卡拉胶可以将注进去的水长久地保留在肉上。注水肉从外观上看都是水淋淋的,而注胶后的肉看上去却鲜灵灵的,一般人不会注意。
一般情况下一头生猪会被灌入20公斤左右的水,生猪注水2个多小时后才会被屠宰,因为这样水份会被猪肉“吸收”而不存在胃里。如果想让猪、牛在最短的时间内吸收更多的水,不法分子还会在水桶内放一种药。这种药会使注到猪、牛体内的水很快被吸收而不保留在胃里。而这种药最终会被消费者随肉吃进肚子里。
骆驼肉、骡肉、马肉比牛肉的价格低很多,将它们注胶后煮熟与牛肉是极难区分的,暴利因此而产生。更有不法商家将价格便宜的老母猪、鸡或者其它动物反复注水后,与牛头、牛杂、牛下水等同煮,煮到半熟的状态,然后捞出稍冷却,再进行压缩,一块假牛肉就诞生了。然后再通过加工,就会变成牛肉干。这种肉由于进行了反复注水,肉的纤维也很粗大,像极了真牛肉,难以分辨,而且有牛肉的味道,一般人很难分辨出来。
注水、注胶就等于注毒,动物胃肠注入大量水分后,使胃肠严重松弛,造成肠道蠕动缓慢,胃肠道内的食物会腐败,然后分解产生氨、胺、甲酚等有毒物质。这些有毒物质通过重复吸收后,遍布全身肌肉。另外大量灌水后,动物的胸腔会受到压迫,呼吸困难,造成其组织缺氧,肌体处于半窒息和自身中毒状态,此时胃肠道细菌就会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肌肉。人长期食用注水肉、注胶肉将发生蓄积性中毒,导致致畸、致癌、致突变。注水肉和注胶肉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已经不再只是简单的欺诈行为,纯粹变成了谋财害命。
现在消费者都选择去超市买放心肉,注水肉和注胶肉的主要销售渠道则变成了监管松散的市场和小饭店。
根据《生猪屠宰管理条例》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为违法从事生猪屠宰活动的单位或者个人提供生猪屠宰场所或者生猪产品储存设施。严禁生猪定点屠宰厂以及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生猪、生猪产品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严禁生猪定点屠宰厂屠宰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的生猪。
拒绝病死畜禽
随着饲养量的增加,由此也产生了大量的病死畜禽,让市民不放心的是,这些畜禽死后到底去哪儿了?是流入了街边小餐馆?还是被做成了香肠和肉包子?
根据资料:我国畜禽传染病有200多种,每年因各类疾病引起猪的死亡率约为8%~12%,家禽的死亡率约12%~20%,牛死亡率约2%~5%,羊死亡率约7%~9%,其它家畜死亡率2%以上。其中因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死亡的占一半以上。如果死亡的畜禽回流到市民的餐桌,其危害是极大的。
病死鸡死亡原因有很多种,比较常见的就是禽流感。禽流感属于人禽共患的疾病,长期接触病鸡或者食用病死鸡,极易造成交叉感染 。人食用病死鸡极易引起食物中毒和感染人畜共患病。
病死猪的收购价每公斤三五元,一只病死鸡的收购价不过五六元钱。由此可见,病死肉充当好肉卖,成本低,赚钱多。这就是不法分子铤而走险的动力。
病死鸡往往会被加工成黄灿灿的烧鸡,或把鸡头、鸡脖、鸡腿、鸡翅、鸡爪批发、零售给那些做熟食的生意人。又黑又臭的病死鸡经过各种药水的浸泡后会被加工成“白条鸡”,然后将其逐一肢解向外出售,市民吃到这样的鸡腿、鸡脖会有什么样的危害是可想而知的。
养殖场或养殖户违规销售的死鸡,几乎都是没能治愈的病死鸡。这类病死鸡,几乎都有严重的药物残留。食用这类病死鸡药物残留的毒素会严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无论是从事病死鸡的收购、加工、贩卖,还是食用病死鸡加工的产品,都是不安全的。病死鸡无论怎样加工,都是不能吃的。
我市的生猪从生长到出栏再到屠宰流通,可以说每个关口都有“通关证明”,这也保障了入口猪肉可追溯及食用安全。每头白条猪都会随附一张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明,如果市民怀疑猪肉产品有质量问题,可以向经销商索要“两证”。
远离“假肉”
有的饭店使用貉子肉、狐狸肉等冒充猪肉、羊肉加工食品。有消费者感叹,去饭店吃涮羊肉总担心吃的是貉子肉、狐狸肉,甚至是耗子肉。
这涉及到餐饮单位使用胴体肉加工制作食品的问题。所谓胴体肉就是以取得动物皮毛为目的的貉子、狐狸、貂等动物的胴体。因为养殖的目的不是食用肉,所以在养殖过程中,为防病治病会喂食大量的药物,其饲料中也有可能重金属含量超标,人食用了这种动物肉及肉制品后,可能会影响身体健康。
认清合成肉
很多人都喜欢吃肉,牛肉、羊肉、猪肉、鸡肉……但是你是否知道,现在有的肉是人工合成的。牛排里未必都是牛肉,猪肉丸里不一定有猪肉,蟹棒里真的有螃蟹吗?你吃下去的不一定都是“真肉”。
合成肉是用碎肉和果胶、卡拉胶等食品添加剂加工而成。市面上,合成肉是很常见的,比如牛排、牛肉卷、羊肉卷、蟹棒、鸡柳、鸡排等。
人工合成的牛肉卷、羊肉卷,是用牛肉或羊肉的碎肉,加上一些牛肉味、羊肉味的香精和色素,经过腌制和压缩,冷冻后切成薄薄的肉卷。
鸡柳、鸡排也是一种人工合成肉制品。是将鸡身上肉质较差的部分混合一些鸡胸肉,剁泥塑形后下锅炸制而成的。
一般我们都会认为牛肉丸就是用牛肉做的,鱼丸就是鱼肉做的,蟹棒里一定有螃蟹。其实不然,一些价格便宜的牛肉丸、鱼丸、蟹棒,是几乎不含肉的,主要是用淀粉,以及色素、香精、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调配”出来的,营养价值极低。
合成牛排就是把碎牛肉用食品粘合剂粘在一起,这些粘合剂一般都是黄原胶、卡拉胶等,这些东西用在牛排上面,可以产生一定作用,让牛排在煎制的时候锁住水分,不会变小、变老,吃起来很筋道。
不管是哪一种合成肉,好坏都取决于原料的质量,如果不想吃到合成肉,建议去正规超市购买预包装的产品,同时关注配料表。
记者 曹瑞云
图片均来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