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河盐场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站占地62亩,分为救助区、恢复区、野化区、保育区和宣教区5大功能区。
大清河盐场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站开设的自然课堂,每年接待近万人前来倾听爱鸟护鸟故事。
救助站站长田志伟为一只受伤的凤头蜂鹰治疗。
挽救性人工孵化出的环颈鸻。
大清河盐场野生动物收容救助站优良的环境吸引东方白鹳前来越冬。
2016年10月,联合国《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CMS)前任执行秘书长,著名国际环境学者布拉尼·钱伯斯在参观大清河盐场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站时,对这里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亲手放飞伤愈翘鼻麻鸭。(照片由田志伟提供)
2019年,大清河盐场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站与张家口市康保县森林公安局、康保县遗鸥保护协会建立合作协议,共同促进遗鸥的保护、救助和科研工作。截至目前已接收遗鸥200多只,养护放飞近百只,如今仍有120余只在这里养护栖息。
草原雕大病初愈。
治疗中的大鸨。
经过一年的救治和野化训练,11月11日,1只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丹顶鹤成功回归自然。
11月11日,一只在保定白洋淀救助的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猎隼,经大清河盐场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站工作人员野化训练后重返蓝天。
田志伟和天津野保人士交流救治遗鸥经验。
前来参观的中外学生用外语和汉语写下爱鸟护鸟提示语(照片由田志伟提供)
11月11日,乐亭县大清河盐场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站开展鸟类放飞活动,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丹顶鹤、猎隼、遗鸥、黄胸鹀等18种、295只被救助的野生候鸟康复出院,重返蓝天。
唐山地处渤海之滨,沿海湿地和潮间带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和供给鸟类生存的水生物质,每年都有数以百万的迁徙野鸟路经此处,是有“千年鸟道”之称的东亚澳大利亚鸟类迁徙通道上重要的停歇地。近年来,随着全社会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增强,许多有识之士加入护鸟行列,大清河盐场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站创办人田志伟就是其中的一位。
田志伟自2004年救治14只东方白鹳开始,投入大量精力开展野生鸟类保护和救助行动, 2011年倡导组建了大清河盐场区域环保志愿者队伍,巡护迁徙鸟类,打击非法猎捕,宣传环保理念,并自行筹资建立了大清河盐场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站。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大清河盐场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站已累计救助、放飞近万只鹤类、鸻鹬类、雁鸭类、涉禽类、猛禽类迁徙动物,同时还挽救性人工孵化鸥类、鸻鹬类野鸟3000多只。2018年,3只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遗鸥在这里破壳而出,创造出全国首例遗鸥挽救性人工孵化记录。
经过多年治理和改造,救助站区域形成了泥质滩涂、淡水沼泽、海岛、盐池等多种湿地生态系统,建成集鸟类救助、恢复、野化训练、鸟类保育、科普宣教为一体的“野鸟医院”。
记者 杜雯拓 吕光宇 闫军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