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学生学习交通安全知识,组成宣讲团,到中小学校为学生们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既让大学生掌握了交通安全知识,又让中小学生提升了安全意识,而且还为大学生提供了社会实践的平台。这样一举多得的想法一经成型,便在唐山这片沃土落地生根,“爱传承”大学生交通安全志愿服务至今已走过10年,足迹遍布60多所中小学,开展志愿宣讲近千场次,惠及师生数十万人。
图为“爱传承”大学生交通安全志愿服务活动现场。
中小学生是道路交通的弱势群体,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行为决定着未来的文明交通水平。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和文明出行素质,一直是公安交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唐山拥有中小学校1465所,而宣传民警只有126名,警力相对不足,学生基数庞大,因此交警给班级上安全课的传统模式,不仅效果大打折扣,事实上也难以为继。这一矛盾在辖区拥有32所中小学校的交警二大队更为突出。鉴于此,交警支队以该大队为试点,尝试破解这一难题。
2013年“全国交通安全日”期间,在交警二大队联合唐山师范学院开展的大学生“交通安全伴我行”主题演讲比赛中,一批优秀演讲者脱颖而出。交警支队由此受到启发:大学生特别是师范生,是开展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的优质资源。为此,交警支队协调校方将这些大学生组成宣讲团,率先在交警二大队辖区给中小学生上交通安全课。巡回宣讲取得良好效果,且由交警二大队辖区向外延伸。
随着活动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其中,范围也不断扩大。交警支队乘势而上,在宣讲团的基础上促成了“爱传承”交通安全协会的成立。如今,协会由最初的十几人发展到100多人。
以路北区实验小学为例,该校有2000多名学生,近40个班。宣讲团根据不同年级准备了不同的课件,成员每人负责一个班,利用一课时,同时为全校学生上了交通安全课。路北区马驹桥小学地处城乡接合部,外来务工者子女占大多数,丰润区北部一些小学留守儿童众多,宣讲团针对家长无暇关注、上下学少有护送、日常相对放任的现状,在这些学校重点安排了多场次交通安全课。
图为“爱传承”大学生交通安全志愿服务活动现场。
“爱传承”的课堂丰富多彩。以师范生为主体的宣讲团队,针对中小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认知能力,量身定做教材,并利用多媒体软件的视频、音乐、动漫、PPT等形式,使安全知识更贴近孩子,更受欢迎。在此基础上,市公安交警支队、团市委与协会在全市启动了“小手拉小手,文明一起走”交通安全小讲堂。由宣讲团在各所小学培训“交通安全小小宣讲员”,使“交通安全进校园”覆盖全市。
“爱传承·交通安全进校园”志愿服务行动让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受益,也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稳固的社会实践平台。有宣讲团成员当选“唐山最美志愿者”,在“职场亮剑”比赛中获得唐山一等奖、全省二等奖;61名成员先后获得有关部门颁发的奖状和证书。社会实践的历练和第二课堂的成绩对大学生成长和未来求职大有裨益,这也是吸引他们积极参与的魅力所在。客观上,这种互惠多赢的格局形成了共建文明交通的合力。
10年来,在交警指导下,“爱传承·交通安全进校园”志愿服务宣讲团先后走进全市60余所学校,给数十万名学生上交通安全课近千场次。
“爱传承·交通安全进校园”志愿服务将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与交通安全教育紧密“对接”,走出一条面向中小学生开展交通安全教育的新途径,有效拓展了文明交通志愿服务的内涵与外延。2015年5月,河北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在全省推广这一经验做法。唐山市交通安全委员会多次予以表彰,唐山市文明办、志愿者协会为其颁发志愿服务“优秀组织奖”。(记者 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