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27 06:53:18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劳动日报

老年评剧团唱响美丽乡村主旋律

□ 记者 梁赞英 通讯员 张景生

老年剧团团员在交流切磋技艺。 张景生 摄

在曹妃甸区十农场郑庄子村,有一个十五六人组成的老年评剧团,成员都是村里退休的普通农工,年龄最小的59岁,最大的76岁。这些年,他们为乡亲们义务演出近150场,演出范围除本村外,还有其他村队和养老院。他们把欢乐带给了众乡亲,用评剧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歌颂着家乡日新月异的新变化,唱出了美丽乡村主旋律。

“我从小就喜欢弹琴、吹笛等,2013年退休后回到家,整天看电视打发时间,心里空落落的,听说李八廒村有个评剧团,我便跑去当了一名司鼓。”说起老年评剧团成立的初衷,古稀之年的郑祥彩侃侃而谈。在李八廒村“玩”了一段时间后,郑庄子村几个上岁数的评剧爱好者找到他:“你不仅懂戏,还有组织能力,咱们也应该成立评剧团。”听着大伙儿的肺腑之言,郑祥彩应允下来。

2016年初,郑庄子村老年评剧团正式成立,郑祥彩被大家选为团长。“当时我们只有六七个人,聚在一起才发现,除了一腔热忱,我们几乎啥也不懂!”抱着“想乐呵”的想法,大家暗下决心,一定要坚持学下去、唱下去,要把老年评剧团办下去。

得知老年评剧团成立,村党支部马上腾出两间办公室让大家排练。剧团每人出资100元买了光盘、道具和服装。就这样,大家开始了学戏、唱戏……“最初表演、学戏时大家还有些害羞,但凭着对评剧艺术的痴迷,始终坚持跟着光盘一字一句地学,一招一式地模仿,相互鼓励着一步步前行。”

郑庄子村有村民3000多人,爱好文艺的不在少数。听说成立了老年评剧团,又有10多位老人自带家伙什儿陆续参与进来,他们有的弹琴,有的打鼓,有的拉二胡,演员们则根据自身形象和嗓音,扮起了老生、小生、花脸、青衣、彩旦等各种角色。渐渐地,老年评剧团开始步入正轨,《铡美案》《杨三姐告状》《花为媒》等传统剧目中的精彩片段,都能惟妙惟肖地演绎出来。

“是党和国家给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在演出传统曲目的同时,评剧团还自编自导了不少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讴歌美丽乡村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的现代评剧小段、数来宝及三句半等,《祖国一片新面貌》《逛新村》……这些来源于生活的唱段,弘扬了真善美、抨击了假恶丑,在乡亲们心中引起了强烈共鸣。如今的郑庄子村,耍牌赌钱、封建迷信、邻里不睦、不孝敬老人等现象基本销声匿迹。

7年来,老年评剧团的团员们风雨无阻辛苦排练,默默为乡亲们送戏,他们不求回报、甘于奉献的精神得到了十农场领导和郑庄子村百姓的一致赞誉,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扎根在乡村沃土的评剧团”。

如今,老年评剧团不仅在十农场赫赫有名,多名团员还被其他农场、滦南、丰南和南堡开发区邀请为当地群众演出。

编辑:
热点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