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新闻网消息(记者 魏伟 李艳辉 孟剑)2023年,我市机器人产业喜讯频传:河北机器人产业研究院落户唐山;全省首个机器人展示体验中心精彩亮相;开诚智能轨道式巡检机器人、开元机器人激光电弧复合焊技术、百川地铁车辆智能检修机器人等 5个项目列入省高端装备制造技术创新专项;在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等展会上,我市成功引入10余个机器人项目……据统计,全市机器人企业数量从年初的75家增至年末的130家,增幅高达73.33%,唐山形成了华北地区备受瞩目的机器人产业集群。
“我市的机器人产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得益于坚持不懈的前瞻布局和创新发展,今年整个产业突飞猛进,实现超常增长。”唐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孟祥印说,机器人产业已经成为我市一张靓丽的名片。
能上天、入地、下海的特种机器人,灵活伸展“触角”的焊接机器人,“温柔体贴”的护理机器人,精巧细致的陶瓷贴花机器人……在唐山机器人展示体验中心,130多种机器人尽显高科技的威力与神奇,展示了唐山“新工业”的澎湃动能。近年来,我市着力塑造“唐山机器人”区域品牌,形成了独具唐山特色的机器人产业体系,特种机器人、高铁巡检机器人、焊接机器人的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第一。尤其是今年以来,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二期项目开工建设,全国最大的特种机器人产业基地正在崛起;唐山百川智能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运维装备制造基地全年合同订单达15 亿元,比去年增长1 倍,成为全国最大的轨道机车检测机器人产业基地;湖南超能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优必选科技有限公司等国内机器人头部企业纷纷落地……唐山朝着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特种机器人研发总部基地、机器人应用创新高地的目标疾步飞奔。
机器人产业跑出加速度,关键在于创新。创新协同机制,我市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推进“京津研发、唐山转化”,加快建设京津冀机器人产业协同示范园区;创新平台建设,引入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院校重点实验室的创新团队和仪器设备资源,为企业提供研发、测试服务;创新共享模式,建成了11万平方米的唐山高新区机器人共享工厂,为机器人中小企业搭建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物料采购等六大共享平台,营造“研发+孵化+产业化”的机器人产业发展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