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唐建勋 实习生 朱雨涵
1月17日,唐山百川机器人共享制造工厂启动刚刚过去15天,记者走进车间内,机器轰鸣、焊花四溅,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
这是全国首家机器人非标产品定制共享制造工厂(以下简称共享工厂)。“面向京津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提供共享服务,从产品研发、采购、生产、物流、售后等八个方面搭建共享平台,为中小机器人企业提供成果转化的样机试制和首台(套)、首订单产品研制等服务,实现机器人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同步跃升。”随着唐山百川创新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孟昭的介绍,记者参观了研发、采购分区。
记者行走在现代化厂房内,一边听着介绍,一边辨认着高端装备——5轴立式加工中心、机器人焊接工作站、5轴重型龙门加工中心、全自动等离子切割机、高端3D打印机……据了解,共享工厂总建筑面积达11.7万平方米,搭建了机器人零部件加工中心和仓储物流中心,现有软硬件设备800台(套),投资近亿元,拥有机械、电气、软件、视觉、算法等学科领域的研发人员240余人。
作为龙头企业的唐山百川从事非标产品定制30多年,产品出口多个国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储备,能够为中小机器人企业在研发设计上“把脉问诊”,解决“疑难杂症”。
唐山中弘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共享工厂的受益者之一。在共享车间内,该公司研发的吊轨式巡检机器人,正在轨道上巡回滑行,进行实时监测气体、温度、湿度等环境信息的调试。“共享工厂的研发团队帮助我们解决了产品的‘卡脖子’问题,产品研发时间从6到8个月缩减到3个月内,就完成了产品定型。研发生产周期的缩短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研发费用,还提高了产品市场竞争力。”唐山中弘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瑞智对共享工厂的前景充满信心。
共享工厂既为中小型创新企业解决了技术难题,又破解了在新产品研发和首台(套)产品试制中无厂接单的窘境。“非标产品定制量小、价值低,代工工厂不愿意接。”王孟昭道出了中小企业创新过程的困难。他说,共享制造模式,为他们找到了一个破解之道。
在产品展区,记者看到有河北佳定舒科技有限公司老年人自动化辅助沐浴机器人的产品、华北理工机器人研究院的选矸机器人产品、唐山新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六边形钢带自动折弯焊接专机的产品等,一排排精工制作的产品摆放整齐。
“半个月时间,共享工厂已经与30多家中小型机器人企业开展合作,定制产品价值1500万元。”王孟昭介绍,共享工厂具备年产机器人产品2000台(套)的生产能力,生产效率提高10%以上,单位产品成本降低8%以上,产品研制周期缩短15%以上,产品不良品率降低10%以上。
依托唐山百川的金融信誉,政府、银行和保险机构等多方合作,通过8种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近10亿元的资金支持。共享工厂打造成了一个众创、共创和广域协同的中小企业生态圈,成就了中小企业“梦想工厂”,推动形成了更多更优的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