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6 09:14:57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晚报

唐山优鑫农业有限公司:小泥鳅“游出”致富路

1月31日上午9时,位于丰南区柳树瞿镇的唐山优鑫农业有限公司冬储泥鳅基地内一派繁忙景象。尽管天气寒冷,可150个冬储池内,几十万尾泥鳅游得正欢,工人们忙着捕捞、装袋、注水、打氧、封闭、装车。

泥鳅冬储池旁,工作人员打捞泥鳅。

“这些泥鳅将发往宜昌和长沙,其中宜昌订购了1万公斤,长沙订购了2万公斤。” 唐山优鑫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董丽丽一边忙碌一边介绍,“自从我们首创了冬储泥鳅暂养模式以来,冬季北方泥鳅市场已经从销售淡季变成了旺季。尤其是随着春节临近,泥鳅销售更是火爆。如今,公司每天的发货量都在3万公斤以上。预计春节期间,将有近百万公斤泥鳅,从咱们唐山‘游’到全国百姓的餐桌上。”

泥鳅素有“水中人参”之美誉,是我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水产品种之一。丰南区拥有大面积的湿地,养殖泥鳅的条件得天独厚。但一直以来,丰南区乃至全市泥鳅产业有养无繁,鳅苗完全依靠外省市采购,除价格高、运输难外,还因水土不服,鳅苗易患病、成活率低,影响养殖效益。

工作人员筛选泥鳅。 记者 魏伟 摄

鳅苗繁育在泥鳅产业链中既是短板更是机会。看准这个机会,在区、镇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董丽丽和丈夫从2014年下半年陆续投入300万元尝试人工育苗。其间,育苗的种种难题接踵而来:破卵的鳅苗不开口进食陆续死亡、种鳅吞食自己的鳅卵和孵化出的鳅苗、1厘米的水花苗分池放塘后反应迟钝、两三厘米的寸苗由腮呼吸转化为肠和皮肤呼吸的过程中羸弱多病……

面对多个难题,董丽丽和技术人员没有退缩,密集走访广大养殖户,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泥鳅的人工育苗技术,向省市农技推广站和各级水产科研机构寻医问药,努力为成功育苗寻找方法。通过天天测量水温,摸清了孵化池内适宜的水温 ;针对泥鳅食物链杂的特点,通过培育藻类等浮游生物使孵化水肥、活、爽、柔;自制内疏外密的两层网罩,有效解决了母鳅产卵后吞食卵和幼苗这一问题;鳅苗袋内与池内水温一致,分池放塘后鳅苗反应不再迟钝。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学习,从产卵、孵化、开口到寸苗再到外塘放养,多个难题分别破解。

“如今我们的鳅苗繁育方法让鳅苗成活率高达85%,年可繁育鳅苗45亿尾。”董丽丽告诉记者,他们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运行,目前已经和丰南、滦南、乐亭等县区60余个养殖户签订了万余吨鳅苗供应和成鳅回收合同,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韩国、日本、越南等国家。“我们在养殖好自己泥鳅的同时,也给周边的农户提供免费优质泥鳅苗种,并上门做技术指导,帮助他们养好泥鳅。” 董丽丽说,“小泥鳅已成为当地村民致富增收的新产业、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为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扩大国内国际市场,董丽丽又瞄准行业下游布局食品深加工业务,生产加工市场“宠儿”预制菜,铁锅炖泥鳅、泥鳅罐头、即食泥鳅、泥鳅汤、泥鳅水饺等,搭建了一条从田间到餐桌的“泥鳅”全产业链条。

“今年公司将分三期投资8750万元,建设以特种淡水孵化育种、工厂化养殖、特种水产品反季节存储销售和特种水产品出口物流为主的工程项目。”说起未来的规划,董丽丽朴实的笑容一直挂在脸上,“我们要把这些小泥鳅做成大产业,撑起农民们的‘钱袋子’。”

记者 魏伟 雪漫

通讯员 孟令勇

编辑: 穆俊丽
热点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