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郑力强 通讯员 李慧
“老刘,祝贺你入选2023年第三季度的‘中国好人榜’,你给咱唐山人争了光……”刘义老人捡拾废品,资助500多名贫困学子的事被媒体报道后,街坊邻居们纷纷为他点赞。
在河北唐山,好人不只有刘义,还有玉田县农民邵帅,跳入河中勇救4名落水村民;有退休医生刘文英、医护人员周鑫卫,在旅游景区抢救素不相识的游客;还有年轻交警杨恩帅和胡悦,用警车开道护送病患,帮患者照料幼子……一件件、一桩桩凡人善举感人又暖心,彰显了唐山人的爱与善。
唐山是中国志愿服务的发源地之一,多年来,唐山以培育社会文明新风尚为目标,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工作服务体系等,全面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让志愿服务陪伴在你我身边。
刘义老人(通讯员 赵亮 摄)
“志愿红”遍布唐山各个角落
唐山曾经遭受过大地震,震后,全国人民八方支援,邻里之间互救互助,全城爱心潮涌。劫后重生的唐山人怀揣一颗感恩之心,将爱心回馈给更多的人,一大批志愿者走上了终身从事志愿服务的道路。
“小伙奔跑救人”的监控视频一度走红网络,视频中一辆电动代步车不慎坠入河中,附近农家院子里跑出一男子,奋不顾身地跳河施救。救人男子是唐山玉田县农民邵帅,他英勇救起4名落水村民后,个人情况也很快被“曝光”。原来,邵帅两年前就加入了民间志愿服务队,执行过多次救援任务,去年夏天参与了北京房山区的抗洪救灾,和队友们一起转运群众、转移救灾物资,弘扬了社会正能量。
入选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的刘义老人,为让生活困难的学生上得起学,2001年他首次捐赠1000元助学金后,自此走上靠拾荒资助困难学生的道路,虽年过90,却依旧选择帮助别人;73岁的铁路退休工人贾潮江,60年义务理发累计约40万人次,先后用坏77把推子和40把剃刀……如此凡人善举点亮了唐山人的幸福生活。
几十年如一日,“志愿红”遍布唐山城乡的各个角落,他们用一项项服务、一个个善举温暖了民心,凝聚起城市向上向善的力量,成为这座城市独有的人文环境基础,全市形成了“人人争当志愿者”的浓厚氛围。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早已融入唐山城市的血脉,融入唐山人的日常生活,化为一股股暖心的正能量。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志愿服务组织6941个,实名注册志愿者148万多人,累计发布志愿服务项目16854个。
志愿者方阵壮大成“志愿森林”
志愿服务蓬勃发展,得益于志愿服务体系的不断健全完善,早在1993年,唐山全国独创的志愿者组织网络,被团中央誉为“唐山模式”,在全国推广经验。1994年,又在河北省率先成立志愿服务中心,2003年成立唐山市志愿者协会。
2010年,唐山市出台的《唐山市志愿服务条例》,实现了志愿服务的地方性立法,之后,又相继出台了《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志愿服务“保驾护航”。
唐山市选树各类道德模范、典型人物由来已久。1990年的一天,市民张启柱在风雪中奔波4个小时,将迷路的5岁孩子送回家,他因此获得“学雷锋十佳”称号。自此,唐山连续34年开展“月评学雷锋十佳事迹”活动,鼓舞数十万人走上长期志愿服务的道路。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参照中央文明办道德模范评选类别,开展了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敬业奉献、孝老爱亲、诚实守信、自强不息六类典型文明标兵评选,以推动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持续提升。”唐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王海明介绍。
在坚持开展“月评学雷锋十佳事迹”活动的基础上,从2022年7月开始,唐山市分周、月、年度3个层级向社会发布“文明标兵”,旨在凝聚更多爱心力量,为城市增添温度。
2023年1月至10月底,唐山市级评选发布“周文明标兵”44期866人(组),“月文明标兵”9期90人(组),各县市区同步开展“文明标兵”评选,累计发布664期,共1301人(组)。
红色沃土滋养“文明之花”,从培育“学雷锋十佳”到选树“文明标兵”,志愿者方阵壮大成“志愿森林”,在“润物细无声”中传递着向上向善的力量。
让志愿者得到更多赞美和礼遇
68岁退休医务人员刘文英获评2023年4月份的“月文明标兵”,在之后的劳动节这天,她和来自唐山各行各业的百名“文明标兵”齐聚开平花海景区,站在“标兵大道”上,接受少先队员献上的鲜花和大学生为她绘制的素描画像。
刘文英回顾,自己和家人在武汉某景区游玩时,偶遇有人倒地昏迷,她当即跪地对男子实施心肺复苏。男子脱离生命危险后,刘文英掏出自己平日服用的速效救心丸,让男子服下。令她没想到的是,她拼尽全力救人的举动陆续被各级媒体报道转发点赞,感动了众多读者。
事后,刘文英依然认为:“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却得到如此多赞美和礼遇,太感动啦!”她还表示,今后还会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
爱出者爱返,获评“文明标兵”的刘文英,享有了“景区免费券、免费体检”等实实在在的奖励。
为积极回馈志愿者群体,唐山市丰南区青年路街道推出了“青城爱心合作伙伴”计划,将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时长作为积分,存进“爱心银行”,志愿者可以到“爱心合作伙伴商家”用积分兑换相应的商品或服务。
唐山市路北区大里街道幸福花园社区开设“时间银行”,激励更多的人投身志愿服务,用自己的志愿服务时间换商品和其他服务。社区党总支书记郑丽君说:“‘时间银行’将过去单方面强调志愿者的付出与奉献,转变为正向激励,让志愿服务真正流动起来。”
为奉献者奉献,是人人应该具备的品德。时间银行、爱心银行……不仅为志愿者“献爱心”,还为商家提供了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树立公益形象的平台,在全社会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爱心传递公益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