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2 09:28:05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晚报

预防电信诈骗 守护群众“钱袋子”(下)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民群众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但这也让很多不法分子趁虚而入,侵蚀网络空间,网络诈骗也随之越来越猖獗。他们利用电话、QQ、微信号、邮箱等作案手段不断翻新,给广大人民群众财产造成了损失。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和个人信息安全,我市高新警方就给大家讲讲电信诈骗那些事儿。

图为高新警方进行防范电信诈骗宣传。记者 徐慧 摄

冒充公检法类诈骗。冒充公检法诈骗往往紧跟社会热点、不断迭代升级,一旦被骗通常损失巨大。凡是自称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以涉嫌犯罪,需要洗脱嫌疑、自证清白为由,要求转账汇款至“安全帐户”的,都是诈骗!

手法解析: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人身份信息,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以受害人涉嫌重大案件为由,对其进行威逼、恐吓,要求配合处理。随后,会给受害人发送虚假的警官证、通缉令、逮捕证等法律文书,或是让受害人登录虚假的内部网址查看涉案信息,以此激化受害人恐慌情绪。紧接着,骗子便以洗清嫌疑为由,要求受害人将名下所有资金转到指定的“安全账户”,或是要求受害人下载具有屏幕共享功能的会议软件,借机窃取受害人银行卡信息以及手机验证码等信息,直接转走卡内资金,从而达到诈骗目的。

反诈高频词:“通缉令”“逮捕证”“警官证”。为骗取受害人信任,骗子往往会向其发送虚假的“通缉令”“逮捕证”“警官证”等法律文书,但事实上,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等形式办案,也不会通过互联网发送相关材料。

“涉嫌犯罪”“在线办案”。骗子利用了受害人对于公检法等权威机关的敬畏心理,虚构涉嫌参与洗钱、诈骗等犯罪事件,以不配合处理便会实施拘捕为由,激化受害人恐慌情绪。

“绝密案件”“禁止外传”。骗子会以案件涉密、不能泄露为由,诱导受害人至宾馆等独立封闭空间。有些骗子甚至会以检测到受害人的手机有其他信号监测,可能存在危险为由,引导受害人将电话设置为呼叫转移,以此阻断其与外界的联系。

“转接电话”。一些骗局中,骗子会先冒充客服人员,虚构受害人身上的异常事件,如大额转账、异常订单等,随后将电话转接至“公安机关”。事实上,公检法机关不存在部门之间相互转接电话的情形。

“安全账户”“资金清查”。骗子会以需要资金清查为由,要求受害人配合转账至安全账户。请注意,公检法机关从未设立所谓的“安全账户”“验资账户”,更不会以配合办案为由要求个人转账汇款。

图为高新警方进行防范电信诈骗宣传。记者 徐慧 摄

冒充领导和熟人诈骗。凡是接到自称领导、熟人要求转账的信息时,务必通过电话或当面核实确认,在确认之前切勿转账!

手法解析:冒充老板身份。此类诈骗主要针对企业财会人员。骗子仿冒或盗用公司老板QQ、微信、钉钉等社交账号,将财务人员拉入虚假 “公司内部群”,编造支付“合同保证金、业务款”等理由,要求财务人员向指定银行账户转账汇款。

冒充领导身份。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人手机通讯录及相关信息,冒充“领导”主动添加好友,以“暖心关怀”骗取信任,随后以不便出面等理由,要求受害人代为转账,并以时间紧迫、机会难得等借口不断催促。

冒充熟人身份。骗子通过非法渠道窃取受害人身份信息,随后冒充亲属、好友等身份联系受害人,向其提出转账汇款的要求,转账理由多种多样,如急需用钱、操作不便、账号异常等。

反诈高频词:“转账截图”“打款回执单”。骗子为了骗取受害人信任,往往会出示所谓的汇款截图,声称已向账户转账但银行到账有延迟,请求受害人先行支付。事实上,利用PS技术可以轻易处理此类图片,一定要以实际到账为准。

“银行年检”“税务稽查”。这些都是骗子编造的理由,目的就是与企业财会人员建立联系,随后将其拉至虚假的聊天群中,进而实施诈骗。

“急需用钱”“不方便电话”。骗子为了避免受害人去核实情况,往往会编造各种理由,营造紧急情形,催促受害人尽快转账。

婚恋、交友(杀猪盘)诈骗。凡是在网恋的过程中提钱、提投资理财的,都是诈骗。

手法解析:趁虚而入。骗子会潜入各种交友群、婚恋交友平台,寻找情感空虚的人。找到目标后便开始为期一段时间的嘘寒问暖,最后成为“男女朋友”。包装身份。骗子开撩称自己是“金融白领”“商业精英”等各职业成功人士,为了打消怀疑骗子还会拿出“各种证件”,甚至还会以视频对话的方式来再次证明其身份。画大饼引诱转账。开始转入正题,利用多种手段,例如家里突发变故借钱、自己有不对外的投资渠道可以赚大钱等等引诱你转账。等到受害人转账后便发现被拉黑才意识被骗。

刷单返利类诈骗。凡是以获取返利,引导大家垫付资金做刷单“任务”的,都是诈骗!千万牢记,“刷单入了套,本金要不到”。

手法解析:在这类骗局中,骗子多以兼职刷单为由拉群聊,完成简单任务即刻给受害人返利骗取信任,再以“充值越多、抢单越多、返利越多”为由,诱导受害人不断垫资充值,等到受害人投入大量资金后,便会以“联单、操作失误、手续费、保证金”等各种理由拒不返还资金,并将其拉黑。此类诈骗返利周期短、引流成功率高,并与其他电信网络诈骗手法相互“融合”,已经成为电信网络诈骗主要引流方式。

哪些任务本质上都是“刷单”?骗子利用认知偏差,偷换概念,把刷单包装成:点赞、关注、收藏;帮刷信誉;打榜助力;公益慈善等等。点赞关注等任务会让受害人卸下防备,骗子随后声称此类小额任务已经派发完毕,需要更换平台才能继续领取任务,这才是进入诈骗的“重头戏”。

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类诈骗。凡是不从正规网站平台买卖游戏账号、道具,极力要求私下交易的,都是诈骗。

警惕新型骗局。前不久,“AI诈骗正在全国爆发”的消息一度冲上热搜,利用“换脸”和“拟声”技术佯装熟人实施诈骗引发大家关注。很多人提出疑问,骗术发展到这个程度,我们还防得住吗?对此,公安部发布官方声明,“AI诈骗正在全国爆发”传言不实。研判发现,此类诈骗的发案占比极低,全国发生不到10起,而且骗子只是利用AI换脸技术,提前制作了冒充领导或熟人的视频,并不是在视频中实时换脸通话。

从公民个人角度而言,破解这种冒充类的骗局,关键在于多方核实,查证真伪。在接到自称领导熟人的转账要求时,务必通过电话或当面核实确认,可以问一些只有彼此知道的事情,确保是与其本人联系,千万不能随意转账。

图为高新警方进行防范电信诈骗宣传。记者 徐慧 摄

你以为电信诈骗离我们很远,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京东客服”来电 骗走96万

高新区程先生接到一个固话来电。对方自称京东客服,说程先生小额贷利率过高,需要关闭京东白条的额度,否则将影响征信。程先生按照对方指示下载了某视讯会议软件,打开了屏幕共享。对方说要程先生将所有银行卡里的钱转到对方账号进行验证,并称验证完毕会原路退回。程先生将多个银行卡里的18万元分别转到对方3个账户。对方又要其激活手机银行贷款额度再次转账。程先生意识到被骗报警。

防范提示:利率过高+关闭额度+影响征信=诈骗。京东官方客服从未有电话外呼影响征信、注销账户的相关业务。以这类借口的“京东客服”电话就是诈骗电话,一定要马上挂断。此外,冒充花呗、微粒贷等其他平台客服的,也是一样的道理。

假福利真陷阱 女子刷单被骗39万

高新区赵女士收到一个陌生快递,里面是一张商家回馈客户的刮刮卡,刮开一看中了28.88元和一袋大米。赵女士扫描了刮刮卡上的兑奖二维码,进入领奖微信群,按要求下载了某款APP,在APP上发送兑奖码,真的领到了28.88元的奖励。随后,赵女士又被拉到“商家长期任务群”做任务,关注淘宝商家、抖音账号点赞就能领福利。赵女士当天中午就做了20单领到了200余元。当天下午,赵女士又做了50单“爱心公益单”,领到450元返利。后来,赵女士收到微信群里其他“好友”的鼓动,抢了一单1万元的任务,并不假思索地转账了。接着又做了一单8万元的大任务,又转账8万元。但是,这次客服却告诉她操作错误,要继续转账才能修复。接下来,赵女士为了修复数据,又多次转账共30万,总共被骗39万。

防范提示:做任务+转账返利=诈骗。除了刮刮卡,骗子还经常寄送水杯、毛巾、手机支架等小礼品,要扫描二维码领奖或反馈。收到陌生快递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如果不是自己购买的,就很可能是骗子的诱饵。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要贪小便宜,不要相信先转账返利,任何一笔钱不返就会损失惨重。

如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犯罪分子都是利用受害人趋利避害和轻信麻痹的心理,诱使受害人上当而实施诈骗犯罪活动的。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从以下几方面提高警惕,加强防范意识,以免上当受骗。

克服“贪利”思想,不要轻信麻痹,谨防上当。

不要轻易将自己或家人的身份、通讯信息等家庭、个人资料泄露给他人。

遇到疑似电信诈骗时,不要盲目轻信,一定要多作调查印证。

公安机关提示的“三不要”: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及时报案。就是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息,不随意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发现被骗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只要提高警惕,加强自我防范,就能够防止上当受骗。

记者 徐慧

编辑: 刘海伦
热点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