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3 07:49:49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劳动日报

毛泽东视察唐山启新水泥厂

视频摄制:记者 罗旭辉 张惠琪

□ 曾文友

编者按:70年前的4月22日,毛泽东主席视察了启新水泥厂。为了重温这一具有纪念意义的历史时刻,《唐山劳动日报》特意节选刊发由唐山历史学会原会长曾文友创作、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领袖与唐山》的相关内容,以飨读者。

唐山启新水泥厂是中国水泥工业的摇篮。该厂不但是中国最早的水泥企业,也是我国第一桶水泥的诞生地,还是中国最早出口水泥的厂家。

1953年,中共中央公布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我国开始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了推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加快公私合营的步伐,毛泽东主席于1954年4月22日来到了唐山,视察唐山启新水泥厂。

这天,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下午3时许,几辆黑色小卧车缓缓驶出了唐山火车站站台。毛泽东主席在铁道部部长滕代远、天津市工商联主任委员李烛尘、中共唐山市委副书记刘汉生等人陪同下,由唐山火车站直奔唐山启新水泥厂。

唐山启新水泥厂坐落在唐山市中心的乔屯街,该厂的前身是唐山细绵土厂。启新水泥厂生产的水泥,在1909年湖北汉口全国第一次劝业会上获得一等奖,引起了国内外水泥专家的关注。新中国成立前,国内几乎所有的大型工程使用的都是启新水泥。如北平的图书馆、南京中山陵、上海市政府大厦、青岛和厦门码头……这些建筑物用马牌水泥浇筑而成,虽已历经几十个春秋,风吹雨蚀,至今仍巍然挺立,完整无损。

毛泽东乘坐的汽车驶入厂区后,稳稳地停在了小南门。这时,厂党委书记、军代表赵光已在这里迎候。毛泽东与赵光一边握手一边问:“你们总经理呢?”赵光回答说:“总经理在天津。”毛主席紧接着又问赵光:“副总经理呢?”赵光马上回答:“副总经理姒南笙、厂长汪公勤、副厂长陈达有、娄育后他们都在办公室。”“我要见见他们。”毛泽东边说边向生产车间走去。

启新水泥厂的甬路,这是一条普通的路,又是一条不平凡的路,毛泽东在这里留下闪光的足迹。这闪光的足迹,铭刻在启新人的心中,鼓舞着启新人的斗志。这条路被启新工人称为“幸福路”。唐山启新水泥厂以毛泽东4月22日视察该厂为由,曾一度更名为“唐山四·二二水泥厂”。

毛泽东在启新水泥厂内边走边指着路旁一大堆深灰色的块状物问:“这是什么?”厂党委书记赵光回答:“这是水泥生产的半成品,叫熟料。将熟料加入适当的石膏,磨成粉状,是水泥。”毛泽东听后点点头,继续往前走。他们视察原料车间后,来到了烧成车间8号水泥窑。这是1941年安装的丹麦产回转窑,靠1600左右摄氏度的高温,将原料车间生产的“生料”煅烧成“熟料”。这是水泥生产的重要工序。

走出8号窑,启新水泥厂党委书记赵光向毛泽东汇报说:“启新的水泥窑一共8台,刚才看的是最大的一台,都是回转窑,构造是一样的。按照生产流程,下面是制成车间,同原料车间一样,也是球磨机。水泥的生产过程就是这样,没什么新东西了。”毛泽东听后点点头说:“你和你们副总经理,跟我到列车上谈谈。”

毛泽东主席的专列停放在唐山火车站,这座车站是中国最早的火车站。

这天,赵光、姒南笙与毛泽东主席一起来到了唐山火车站。在谈话中毛主席问姒南笙:“你们公司现有资产多少?搞合营舍得吗?”

姒南笙副总经理不好回答。因为他本人确实无权决定,这是董事会才能决定的事情。毛泽东主席也没有要他立即回答。

毛泽东主席视察启新水泥厂的第二天,启新副总经理姒南笙急急忙忙赶到天津董事会,向总经理周叔弢作了汇报。周叔弢从青年时代开始跟随叔父周学熙创办实业,先是创办华新纺织公司,1925年任唐山华新纱厂经理,他一方面更新纱厂的设备,一方面改革陈腐的管理制度,使华新的棉纱质量和产量都得到大幅度提高,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后来,他又在唐山建立了华新的织布厂、漂染厂,使华新成为纺、织、染全能厂。

1954年4月23日,周叔弢听取姒南笙汇报后,表示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他从天津赶到唐山,宣告董事会决议:“申请合营。”1954年6月16日,华北行政委员会批准了启新的合营申请。经过几个月的准备和公私双方的4次协商,终于达成了合营协议,由国家重工业部建材局副局长杨思久和周叔弢分别代表公私双方于1954年9月3日正式举行了签字仪式,并隆重举行了庆祝活动。启新水泥厂实行公私合营后,在全国工商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有力地促进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作。

唐山启新水泥厂在新中国成立后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立下了显赫功绩。20世纪50年代的北京人民大会堂等10大建筑、70年代的毛主席纪念堂、80年代的引滦入津工程、90年代的亚运村和北京西客站等国家重点工程,马牌水泥都占了很大比重,并获得国家建材行业第一块银牌。

唐山启新水泥厂经过震后艰难地恢复生产后,又克服种种困难,进行了8年的技术改造,终于使枯树发了新芽,老厂开出新花。1995年3月21日,启新工人用自己的双手,成功地改造了这个百年老厂。从此,一条日产2000吨熟料窑外分解窑生产线,像连绵的群山屹立在“中国水泥摇篮”的故土之上,一个年产110万吨水泥的大型水泥企业开始焕发出勃勃生机。启新突破百万吨大关,实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生前的愿望。

编辑: 穆俊丽
热点
  • 一周
  • 一月